精华4
注册时间2014-6-12
威望2243
金钱8057
贡献4436
金牌会员
 
威望- 2243 点
贡献- 4436 次
金钱- 8057 枚
|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墨梅》是元代著名画家王冕所作。中国诗词大会2018第三季第一场,特邀嘉宾康震教授点评时说:“这首诗是题画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墨梅……”
泸州日报社老记者曹本玉等对此给予了否定。他们用自己曾经亲眼见到过墨梅为据驳斥了世界上根本没有墨梅一说。
关于墨梅,在我国古籍中经常提到,如唐代郭橐驼《种树书》云:“苦楝树上接梅花,则成墨梅。”宋代,画梅较为普遍。此时出现了一位画梅高手华光,他擅长以墨晕作梅,即墨梅。有人认为他是墨梅画的始祖。元代王冕是华光的继续……”这些都不会是空穴来风。但文学,不同于科学,所贵不在考证,而在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内涵。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从这两句就可以知道,这首《墨梅》,根本不是题画,而是咏物。这诗是王冕在绍兴九里山梅花屋所作,他自称梅花屋主。其实物就是洗砚池旁的那株墨梅,朵朵花都呈现淡墨色。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还要去多方考证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夜泊枫江 》写到夜半钟声,一些论者大惑不解,便潜心考证:只听说晨钟暮鼓,是不是张继搞错了?有人搜集历史,发现古代确实有夜半鸣钟的现象,于是如获至宝。早晨写成半夜,诗人有那样糊涂吗?很明显的意思,不去批文以见意,而热衷于考证,有必要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