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4

流水对

[复制链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22 22:50: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详细讲一下“流水对”:
流水对:是指对联在意义上就像行云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
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5,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关联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杜甫:
1、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
2、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有些流水对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
例如: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例如: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2、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一般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我们举例说明:

1、连贯关系:
连贯关系也叫“顺承关系”。上下联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意义的承接关系结构。
例如兰州河神庙的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特征是上联所述之事在先,下联所述之事在后;上联是起始,下联是继续;上联是已经过去,下联是正在进行。
连贯关系构成的对联,常给人以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文韵舒展、一气呵成的感觉,可以增加对联的语势和节奏。所以,这种逻辑关系在对联创造中应用较多。

2、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的表现是,下联是上联在范围上或程度上更进一步,或由大而小,或由小而大;或由表而里,或由里而表,逐层叙述,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地叙述某一事物,或者阐发某一思想。
例如:章乃器挽鲁迅先生的对联:
一生不曾屈服,
临死还要斗争。

3、条件关系:
(1)、出句提出条件,对句说出结果。
例如:
苏振民赠李必才联:
必须经得千般冷;
才可炼得一段香。

(2)、上联说结果,下联则说行动。
例如: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4、假设关系:
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
例如: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假设关系联,一般含意深长,耐人寻味。但是,如果不细心推敲,常常不易对得工整 。
 
5、转折关系:
下联所列举的事体或者所包含的意义,朝着与上联的事体、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语言逻辑上讲,叫转折关系。
例如:
已过半程临古渡 
忽生一念转长安 
从联的意义上看,上下联的意思是转折的,相对的、相反的。依据转折关系结构而成的对联,对比鲜明,波澜起伏较大, 无论从内容的表达上,还是从艺术效果上看,都相当的好 。

6、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例如: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依据选择的逻辑关系结构的对联,一般来说,笔调清朗,语气肯定,倾向鲜明,主题清楚。

7、因果关系:
例如:
春种千颗籽;
秋收万担粮。
上联与下联的关系,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或者理由和结论的关系。依据因果关系来创作的对联,可以是上联讲原因或理由,下联讲结果和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例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多故人。
这是雁门关的一副集句对联。上联说的是结论,下联说的是理由。如果不倒装,这副对联的意思应该是,因为西出阳关之后还有许多故交旧友,所以,不必忧虑此行前去碰不到深知自己的人。依据因果关系创作的对联,一般来说,层次分明,说理性强,在流水对联作品中也很多见。

8、目的关系:
目的关系的对联总是半联表行为,半联表目的,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有某种行为,或进行某种行为以便达到某种目的。这就自然形成了上半联表目的,下半联表行为:
例如:
欲呼樵子说山事;  
便携春茶到竹林。
或者倒过来上半联表行为,下半联表目的;
例如: 
劝君更进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同一上联,可以有不同的思路,对出不同逻辑关系的下联。
流水对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一首诗里面有了一联流水对,就显得灵动了许多。
关于流水对,有这样一些说法:
“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流水对使一首诗结构紧凑,如果是用在担当著拓转诗意的重任的颈联,常可使整首诗意像流动,习习欲飞。”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法微三》:
严羽卿以 刘眘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为十字格, 
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为十四字格。
谓两句只一意也,盖流水对耳。”
 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五言律中联以虚实对、流水对为上。”

238

主题

268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韵生香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22
贡献
2986
金钱
3970
发表于 2019-1-22 23:0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光芒老师的精彩分享

点评

多多学习就可以讲课自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 23:25
又复习一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 2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3:2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弯弓锯草 发表于 2019-1-22 23:07
感谢光芒老师的精彩分享

又复习一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3:2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弯弓锯草 发表于 2019-1-22 23:07
感谢光芒老师的精彩分享

多多学习就可以讲课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8

主题

3万

帖子

1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韵生香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841
贡献
33243
金钱
40456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3:2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光芒 于 2019-12-23 11:00 编辑

一、平对

1、并列对(句法范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解读:适用于写景。这付对仗是两幅画面构成的对仗。没有主次、正反、前后、轻重之分。

2、开合对(句法范畴)
白髪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
解读:低沉对激昂,正反两种事放在一起,构成一副对仗。上下句意思一正一反。

A、偏对(词法范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
解读:此诗是典型的偏对。岱宗合在一起指泰山,齐鲁指的是两个地方,以一对二。属偏对。又比如“杨柳  对 芙蓉”也是一对二,也是偏对。如果追求工整,尽量少用偏对。

B、切侧对(词法范畴)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杜甫)
解读:这是典型的侧切对。这联首先用了音对技术的借音:仓----谐音“苍”。苍,青黑色,同白相对,使之工稳;又运用了切侧对:陈仓代指宝鸡,太白指太白山,用宝鸡对太白对不上,陈仓(苍)对太白就工整了。
要点:不用事物的本名,用事物的别名或异名做对仗。

二、流水对(走马对,顺水对)

1、字流对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杜甫)
解读:这一联靠若无两个虚字,把意思顺下去。
要点:靠虚字顺下去的对仗,形成流水,叫字流对。流水对有先后次序不能颠倒。

2、意流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要点:靠两句话体现的意思分清前后关系的流水对。

A、逆挽对
①、字挽对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陆游)
解读:与流水对相对应,流水对有先后顺序,逆挽对先讲后面的再讲前面的。次序相反,靠时间的字面意思颠倒过来。
②、意挽对
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皇甫冉)
解读:此诗无明确的时间表示顺序,靠意思表示顺序,称为意挽对。

三、整散对(平对 + 流水)
1、前散后整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刘长卿)

解读:一联用平对,一联用流水。散,不是散句,是相对平对结构略微松散。上联流水对,下联平对(并列)。

2、前整后散
河流添马颊,原色动龙鳞。
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刘禹锡)
解读:上联并列对,下联流水对。

四、借音对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
解读:这联用了音对技术:仓----谐音“苍”。苍,青黑色,同白相对,使之工稳。

五、借义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无题》
解读:这一联使用技术才使之工稳。牵牛,指牵牛星(名词),驻马是动词,牵牛  对  驻马,对不上, 使用“单拆借义”法,即可工对。拆开名词,牵为动词,对驻,牛对马,这样方工稳。这种手法叫单拆借义法。

花拒國營寧受雨,夢逃城管不禁秋。
解读:国营,城管,单拆借意,国对城,营对管,工稳。这种技术很重要,运用这种技术可对的工稳漂亮。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旧日》

解读:竹叶对菊花,字面工稳,实际意思不工稳。因为竹叶是酒,本与菊花对不上。它使用了双拆借意,竹对菊,叶对花,就非常工稳了。古人将这种称为“真对假体”。竹叶是假,菊花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5 04: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