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5

(转帖)比喻在当下诗词创作中的调用问题刍议

[复制链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3: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郎晓梅,别号茗风,女,满族,辽宁凤城人。辽东学院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丹东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丹东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著有《茗风旧体诗稿》。
首先,当下诗词有得真趣者。
一曰奇趣。例如,“牙笏恭持如上朝,车厢个个手机瞧。”(姚泉名《交通竹枝词·手机控》)以持笏朝圣喻专注于手机者。“诗词应似圆周率,韵味绵绵不尽长。”(星汉《昆山拜祖冲之像自悟》)以圆周率比诗词之韵味。“信号弹丸起,惊闻扫射声。”(段维《元阳多依树梯田拍摄日出》)以信号弹丸喻日,以扫射声喻相机快门声。“欲将残叶当冥币,焚与儿夫买酒尝。”(白喜枝《秋夜奇思》)看残叶如冥币。“才知何物相思比,七个钢钉透骨来。”(刘川《病中寄Y》)以钢钉透骨喻相思之痛。凡此种种,皆道前人所未曾道者,以别样喻体喻常物常事,灵动跳脱,夺人耳目,过而能诵,引人入联想佳境。再如,“远山扑面近山让,恰似家人接我归。”(曹初阳《自驾游归途口占》)初读脑子回萦杨万里的一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然而意境殊异,后者苦于正入万山难出去的境地。而前者却是欣喜若狂,如见家人相逢迎,情急而热烈的貌似扑面又相让的山,其实却是作者,归乡情切却不言,而以主体情绪返映于客观。新文学曾舶来“陌生化”一词,其实早存于宋代诗人苏轼的诗观里。他在评价柳宗元的《渔翁》时说“熟味此诗有奇趣”,“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释惠洪《冷斋诗话》)上列诗句,皆反常人所能想,本体喻体关联新奇,然而合乎逻辑情理,读来毫不违和,可谓有奇趣。
一曰风趣,例如,“暑热初消梦正酣,温柔一吻落唇边。心头愤愤掌风起,元配焉能惧小三?”(白秀萍《夜半老公被蚊子叮醒,我起而灭之。戏作(新韵)》)率性之作,以小三喻蚊子未见有之,此处油然而生竞争之感,相争厮打若涉现实街头之景,新鲜有趣,读来令人引俊不止。笔者尝有谑语,“举头卧兰汤,两条美人鳄。”(郎晓梅《与红军五龙背泡温泉戏说》)“美人鳄”实为缩喻。“柳样蛮腰接水齐,攒花裙袂舞萋迷。先生定是频相看,羞得红簪每愈低。”(郎晓梅《赏楚江闲鹤兄拍武汉东湖垂枝樱图》)通篇喻体,将垂枝樱喻作羞涩小女儿,调侃拍摄者同时,写樱花低首娇羞之态。(注:信应颇丰,然因尚未搜罗逮得更多喻中含谑诗句,为说明问题,取拙诗充数献丑,不成体统,贻笑大方。)黄文科《赠诗友刘川》:“身居尘世心出世,着旧西装似烂裟。”以烂裟喻旧西装,颇奇,以出世衣喻入世衣,正对应上句,显现诗人随性洒脱出尘之姿态于正色却戏谑之间,更见风趣。林纾《春觉楼论文》中说:“凡文字有风趣者,不专主滑稽言也。风趣者,见文字之天真;于庄重之间,有时风趣间出。然亦由见地高,精神完,于文字境界中绰然(状宽裕)有余,故能在不经意中涉笔成趣。”

其次,当下诗词亦有求索圆润之三昧者。
例如邢涛涛《乌镇游归得句》,“越女谁家楚楚怜,擅将清唱和丝弦。凝眸青石南朝巷,回屐朱桥北阁边。纸伞晴时遮玉面,乌篷烟里弄云鬈。幽逢唯觉春宵短,檐雨长听不肯眠。”初读似平常,再读而啧啧。诗通篇以越女借喻乌镇,兼用通感(第二句乌镇似乎抚弦清唱可听着),围绕越女特质,融入乌镇景貌描写,以及作者对乌镇如“幽逢”之人的细腻知觉,柔婉绮丽的情愫流于似乎有些压抑着的低吟浅唱之间,余味绵绵。乌镇给人的通体感觉确如越女清幽绵丽,而游者亦确如情人恒思不舍。玩味之余,不觉脱口而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宋代诗人刘克庄在《江西诗派小序》中说:“所引谢宣城‘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之语,余以宣城诗考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巧妙,穷巧极妙,然后能流转圆美。”谢眺极重诗之圆美,人以“圆美”为其诗观。圆美非得使语词、结构、气韵、境界等要素气脉畅通、自然浑融不成。再如,“粒粒花苞似弹丸,莫言桃李怯阴寒。一朝待得东君令,炸个春天给你看。”(姚泉名《代桃苞答》)将桃苞比作军中弹,接下来又用得令、炸等与之紧密相关的特殊语汇,于有秩的起承转合中,将四句诗合围抱拢,自如圆润。韦树定《春寒乍起,周末宅居冥想拟卡夫卡一首》一诗,意借卡夫卡《变形记》,将所居地异化为蚁穴,“醒视大京华,井然蚁窝罅。”人苦役其间,各种艰辛。构造浑然,意境圆融,亦为通圆美之三昧者。

第三,当下诗词亦有唯美华丽之追求者。
今人诗之俗雅常分两极,过于强调与时俱进,现实生活入诗,常落鄙俗低格;厌之而反,则或偏重用典而致晦涩,或执一己小资而无病呻吟。当然,或许唯其如此,诗呈绚丽多彩。但我更爱其中庸者,能于人间烟火,出诗之高贵。从比喻修辞一隅以观:
一则崇尚锤炼之唯美。古人讲炼字、炼句、炼境,“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今人诗不乏读来妥帖耐人寻味的字句,若非唯美锤炼,如何能得?李伟亮《后桥绝句》有一明喻:“高楼回看瘦如针,久坐班车力不禁。”触目呆住,楼影比于针,今古没有,久坐力疲,欲睡昏昏,回看远影飘渺,或也如针,亦不失恰切。曹初阳《游庐山西海柘林湖》有句:“千岛连珠随浪涌,一云排雁与天齐。”连珠喻千岛,排雁喻云,对喻套用缩喻,极富动感和形象感,画面绝美。邢涛涛《衡山古南台寺晚归》:“松馨幽若缕,月色白成冰。”上下句对喻套用上句明喻、下句暗喻,并兼用通感,一“幽”一“白”,极尽清幽寂谧之感,造语雍容。杨逸明《游龙泉下樟村》:“泉飞如剑白,岩耸似瓷青。”对喻套用两个明喻,且用“青”“白”二色相对,远村之景跃然而出。正所谓,“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严于锤炼者,必是唯美之人,其诗则流溢唯美之态。
二则不失联想之华丽。曹丕《典论·论文》说:“诗赋欲丽。”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皆强调遣词华丽,描写细致。庖丁话则以刀俎鱼肉,渔老言则舟楫网罾,陋人陋想,雅士雅辞。粗俗一类,于当代文学中占据江山已久,存在即合理,暂且不谈。诗词回归典雅华丽,或也是国人期待已久了罢。试另摘些比喻句来把玩:
“回首来时春暖处,少年心事似荼蘼。”(李海彪《四月十六日》)明喻,以荼蘼花作喻体,比心事。荼靡花多美,然而荼蘼花开春已末,古诗中常作伤时意象,这少年的带着一种哀伤的美丽心事,不着一字,而摇曳迷离。“山笋五花肉,云泉一斛春。”(李海彪《闲人》)缩喻,食山笋如食肉之味美,掬泉则满斛春风,散逸山林,惬意不说惬意,然读之已尽得其闲适之状。“心湖潋滟拈来句,句与东方一样红。”(韩保汇《新春寓怀》)诗句美成朝霞的红,甚是瑰丽,请君放开想像吧。“应是秋宵月一弯,烟光浅淡水轻寒。清幽恰与倚栏看。/ 一种深情成雪色,十分惆怅近眉边。于无人处最阑珊。”(崔杏花《浣溪沙·纳兰词》)将纳兰词暗喻为带着幽寒惆怅的秋宵月,太过灵动华美,却又如此恰切妥当,令人叹服。这些句子无不引人进入廓大华美的联想空间,却又无不质朴自然。华丽与自然朴素并不矛盾,如钟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文质与词采兼修,通达于自然美者乃为上乘之作。

第四,当下诗词不无象外句。
我观今人诗词,多主观之喻,乏客观之喻。偶然读到刘川古绝《陪父亲抽旱烟》,诗中描写他在山居中与父亲“指间烟升缕,对坐膝触脚”,接着呈现一个远景,“远山效父子,缓吐几只鸟。”因喻融情,不忘写身处之境。感觉些许象外之味。何谓象外句?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中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他举释无可《秋寄从兄岛》中“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和马戴《落日怅望》中的“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为例,前者以雨喻落叶之声,后者以远烧喻微阳,却皆为描景之语,“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耳。”今人诗词主观性多,客观性少;善抽象性表达,欠形象性表达;直叙铺陈有余,含蓄蕴藉不足,不妨于此入心试验一回。
罗丹说,毫无疑问,技法是一种手段,但是轻视技法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到达目的的。体现思想感情的艺术家,是一个不会忘记给马喂食料的骑马者。毫无疑问,修辞是一种文学表达技法,一个稔熟各类修辞格的人,未必是好诗人,但好诗人大概是那种于自然朴素的书写中,有意无意善于调动良好修辞的人。尽管上列诸多优秀范例,当下诗词创作比喻修辞格的调用情况整体看来,仍然表现出喻体庸常乏味、思维延展不开等问题。修辞驾驭,当是诗笔不辍则研习不辍的功课。学向更好处学,玩向更好处玩。鄙陋如我辈,自然更在其中。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41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1-16 13: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牙笏恭持如上朝,车厢个个手机瞧。”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5: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好句(滕伟明)
发布时间 2013-03-05



什么是好句?有人说炼字才是好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好句首先要求表意准确,其次要求话语新鲜。准确与新鲜,犹如优美的歌曲,它是和谐的,又是新颖的,一听就使人心生愉悦。炼字是偶尔使用的噪和弦,它使人振奋,但不可常用,常用就烦了。例如河豚,一生中冒险吃几次也就行了。如果要求顿顿吃河豚,这人大约就有病了。怎样才能做到准确新鲜?出乎许多人意料,这样的句子往往是质朴的句子。好比一个美丽的村姑,她是真美,所以不用打扮。如果有个妇人,一定得浓妆艳抹才能见客,那我们就要怀疑她有什么缺陷了。所以,最好的句子应是白描句,它直接表意,无须修饰。白描句多是自作语,毫无依傍,它承载的时代信息量最多,表现诗人个性最真,当然最能打动人了。不过自作语很难,首先难在它必须是创造,其次难在它必须完成熔铸功夫才能实现。这样,诗人大量使用点化语就不可避免了。点化语就是改造前人成功的句子,或反其意,或用引申义,总之还得翻新。不翻新,那就是剽窃,不在讨论之列了。至于浓妆艳抹,就是在诗中大量使用典故与辞藻,因老夫子喜欢,还得容忍,姑附于后。

白描句才能做到语语如在目前

王国维反对“隔”,要求“语语如在目前”,这无疑是正确的。《诗经》《汉乐府》都是自作语,何曾想到典故与辞藻。“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玖。”朴实生动,改造成“投桃报李”,典雅了,但也就失去新鲜感了。“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朴实感人,压缩成“采蘼”,只不过是弃妇的代字罢了。所以,自作语都是创造,白描句最具表现力。欧阳修主张“白战不许持寸铁”,他才是个明白人。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下子就把杜甫手舞足蹈、迎接客人的样子表现出来了,要什么修饰!“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这是接待另一位客人,笼罩着冷淡与失望之情,与前一着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完全是白描句。

“银烛未消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吓人一跳,原来韩愈并不吃素,不过这个感觉倒很真,亏他这样准确地描摹出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又状出难状之景,这才是真正的早春,谁都没有抓住,只得自己去赤手捕蛇了。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这种家庭气氛何等温馨,问了半天,才知道是拗相公王安石写的。“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写北固山下夜深的江面,简直是平空抓一把,而且做到“语语如在目前”,王安石的艺术功力当真了得。

自作语与白描句既亲切感人,又无法克隆,所以最为作手看重。下面再举《随园诗话》里的例子,就不注明作者了。“家贫留客干妻恼,身病闲游惹母愁。”“床烧夜每借僧塌,粮尽妻常寄母家。”真是穷得没办法。“无意怀人偏入梦,未报恩门羞再入。”“病身对妾庄如客,老眼观灯大似轮。”真是坦白得可爱。“一家一个打鱼舟,结得姻盟水上浮。”“不愁日暮还家错,认得芭蕉出槿篱。”真是亲切可喜。读着这些朴实的句子,确能“沁人心脾”。如果饤饾为文,那就是“吃蒸梨”,鲜味全没了。

点化语贵在翻新

《随园诗话》:“东坡诗云:‘惆怅冬阑一枝雪,人生能得几清明。’此偷杜牧之,‘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倚此阑干’句也,然风调自别。有人说欧公好偷韩文者,刘贡父笑曰:‘永叔虽偷,恰不伤事主。’亦妙语也。”就是说,点化语不等于抄袭。像王维之于李嘉祐,因未翻新,故颇多微词。严子陵,大隐也。无名氏《严于陵钓台》:“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这是一次翻新。聂绀弩《过严子陵钓滩》:“一领羊裘一钓竿,浪花飞溅子陵滩。昔时朋友今时帝,你占朝廷我占山。此地鱼龙多寂寞,何年宫阙不高寒。苍苍云树泱泱水。留个先生最好看。”又一次翻新。这种不事文字加减变化的创作因启发而生,当然“不伤事主”了。

张佳胤:“白马偶来逢使者,黄沙何处走单于。”范当世:“游丝忽落三千丈,锦瑟真成五十弦。”这就是习见的点化句,点铁成金,抑或点金成铁,由人评说。咏项羽诗,刘师亮:“攘袖才提秦社稷,惊心忽变汉山河。”后出转精,无可挑剔。但与王昙“江东馀子老王郎,来抱琵琵哭大王。如我文章遭鬼击,嗟渠身手竟天亡”相比,前者就只是游戏之笔了。这说明点化句要与自己的身世相联系,才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袁子才《 留影》:“我亦人间有半生,三山五岳等闲行。雪中爪迹分明在,可惜飞鸿记不清。”很显然,袁子才受到苏东坡的启发,但立意却是大不相同的。

接受启发,不一定都是接受前贤佳作启发,有时平常人的一句话,也可能萌发创作冲动。有一个挑粪的人,看见随园的梅花开了,报喜云:“有一身花矣!”袁子才遂作:“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曰:“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去。”袁子才遂作:“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

用典要确切,也要翻新

王国维反对用典,他说把“月华流瓦”写成“桂华流瓦”,就是弄巧成拙。但用典却又是诗人挥之不去的魔咒,我们只能要求慎用罢了。用典要确切,不能引喻失义。用典不能卖弄学问,要用出新意来,这样才能具有灵气,这样才能称之为融会。

李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髪,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后代评价很高,甚至作为用典的范式,其实大有重议之必要。“贾生”表示自己意外落第,“王粲”表示自己入王茂元幕府。“范蠡”表示自己有政治抱负。“鵷雏”表示得罪了令狐绹。终究显得驳杂闪烁,成为所谓“密码诗”。后人专学此种,便误入歧途。

黄峨《寄滇诗》:“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这就大不相同了。“衡阳”反衬永昌之远。“六诏”其实就是“南诏”,指云南,因对仗改。“曰归”出自诗经,这里变为杨升庵回川无望。“其雨”也出自诗经,这里变为自己对杨升庵的抱怨。“刀环约”是词藻,代指回家的约定,读过乐府诗的人不难理解。黄峨在这里一连用了好多典,但流畅带劲,一点也不影响阅读。其中“曰归”联更是化腐朽为神奇,细腻地表现了他们夫妻间的恩怨,受到诗家激赏。黄峨的做法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9

主题

411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640
贡献
5237
金钱
9351

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据说,将来高考拉开分数主要靠语文!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一句话,语文教育滑向“变态难”的趋势已经形成!这很可能导致大量家长放弃中国高考,乃至中国教育,寻找一切替代性的教育手段。

    中国教育饱受诟病,很多家长对中国教育逐渐失去信心。人的精力耐力都是有限的,一旦产生绝望情绪,就可能彻底放弃。现阶段的中国教育,几乎已经逼近了中国父母的承受底线,如果再大幅度的提高语文的难度,就可能导致大范围的教育放弃。一旦大量的中国家长独立的寻找多元化的教育之路,中国人才的多样性也会出现,对中国的发展和孩子们的幸福都是好事。

   语文改革的方向是大量的增加碎片化的知识,以及大幅度增加古文比例,这与当下很多家长的价值观形成了冲突。现在的家长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现代工作,有着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他们对唐诗宋词、易经八卦虽然也欣赏,但只给于持一种“文化点缀”的地位。绝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这种原始文化的化石。如果原始思维比例过大、程度过深,真正内化为孩子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害了孩子。

    古文对孩子的语言逻辑和思维能力都没有啥好处,它实际上是在降低一个人的能力。现在很多家长对于教育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肯定不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把孩子培养为一个穷酸的秀才。所以教育部的这个改革很可能适得其反,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家长们觉得完全没有希望在残酷的应试教育中获胜,彻底死了这条心,另辟蹊径,拥抱现代文明的可能性反而会大大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09
贡献
1639
金钱
1995
发表于 2019-1-21 13: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滕伟明之间,很有些道理!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09
贡献
1639
金钱
1995
发表于 2019-1-21 13: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语文没错,是在和外语争夺空间,以为是不得已的做法。不取消外语为必修课,这个状况不会改变。正确的做法是把外语学习置于选修课位置,一切学科都容易捋顺上路。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5 20: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