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3|回复: 1

诗词的修辞手法:重字与叠字的运用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9-1-15 16:06: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复手法在填词中经常运用。一个句子中的字可以重复,一首词中的前后句在相同位置的字词也可以重复,一首词中的上下片在相同的位置的字词也可以重复。重复手法种类繁多,运用之广,是填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填词表现艺术手法。下面我们根据重复手法的不同表现分别进行讲述。
一、句内字的重复手法(叠字的运用)
(一)句内叠字在词中的表现
下面先看例词:
卜算子 其二 席间再作(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大家注意看这首词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句内用了叠字。用叠字最著名的要数李清照的声声慢了: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于李清照和这首词,我们会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讲,这首词开头就用了七组叠字: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的倒数第二句又用了两组叠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句内运用叠字的好处
那么我们来看看运用叠字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还是倒过头来看例词:
卜算子 其二 席间再作(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先看这一首《卜算子》,小小的一首卜算子总共四十七个字,用了八组叠字,可谓是举世无双了。
    我们看看它用叠字好还是不用叠字好呢?
     我们可以把它的叠字换成同义词,读一读,感觉一下效果是怎样的。
袅娜水芝红,含情蒹葭浦。卷习西风淡漠烟,几点稀疏雨。
草率展杯觞,对此轻盈女。每叶红衣当酒船,轻细流霞举。
读读改的这首词,它的意思没有变,只是没有了叠字。
感觉不一样了吧?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句内用叠字的好处:
叠字的好处:
1、读起来琅琅上口
2、灵活生动
3、更有韵味
4、委婉曲折
这四条好处都是与主题关系不大,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叠字与非叠字的不同运用所起的不同作用。那么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词能重叠使用呢
(三)什么词性的字可以用作叠字?
我们继续看例词:
卜算子 其五(宋•蔡伸)
重重雪外山,渺渺烟中路。路转山横无尽愁,正是分携处。
望极锦中书,肠断鱼中素。锦素沈沈两未期,鱼雁空相误。
大家看,从词性上看,上面的叠字是不是形容词?
又比如:
卜算子 和思宪史韵(宋•黄童)
不忍更回头,别泪多于雨。肺腑相看四十秋,奚止朝朝暮暮。
何事值花时,又是匆匆去。过了阳关更向西,总是思兄处。
这里的“朝朝暮暮”是不是名词呢?
匆匆是不是又是副词了?
我们再来看,匆匆是怎么组成的词,是不是由两个同义词“匆”组成的一个词呢?
显然,这里的“匆匆”不是由二个词叠成一个词的,而是有一个叫做连绵词的词。不能拆成二个词用。
所以这里不是词组。
匆 单字没有实在意义,匆匆不能拆成一个字使用,匆匆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虽然字面上是两个字
这就是汉语的构词法。
再看下面一首:
卜算子 集句(宋•赵彦端)
押霰韵
脉脉万重心,相望何时见。强半春寒去却来,野水差新燕。
远负白头吟,坐惜红颜变。欲问平安无使来,日落庭花转。
脉脉 是个什么词呢?
脉脉也是连绵词,词性是形容词。
再看一首词:
眼儿媚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 斜月小阑干 一双燕子 两行归雁 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 洒泪对春閒 也应似旧 盈盈秋水 淡淡青山
——“盈盈秋水 淡淡青山”
盈盈,淡淡,也都是形容词重字。
再看下一下例子:
眼儿媚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 做弄许多愁 半竿落日 两行新雁 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 且待醉时休 今宵眼底 明朝心上 后日眉头
——第一句的“萧萧”也是形容词叠字。
再看下一个例子:
卜算子(宋•俞国宝)
剪烛写香笺,拨火温寒醑。门外东风将我愁,欲作三更雨。
夜夜玉楼心,日日长亭路。豆蔻花开信不来,尘满金钗股。
夜夜,日日,时间名词重叠使用。
这两个又不是连绵词。
我们平常也这样说,如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大家都明白,时间词重叠了是什么意思吧?
一重叠了就表示成了每天,每月,每年,每日,每夜的意思吧,对时间进行的强调。
再看一个例子:
卜算子 其二 闻李正之茶马讣音(宋•辛弃疾)
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
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这里的重叠:坐坐行行
又都是动词吧
再看一个例词:
朝中措 代宋仲温上德操(宋•吴儆)
押尤韵
文章声价擅南州。人物更风流。岂久徒劳州县,看看催上瀛洲。
朱颜绿鬓,画堂标王,宝带垂镠。睡起八砖影转,归来双烛光浮。
这里的叠词是“看看”,也是动词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什么词性的字可以经常在词中重叠字呢?
1、普通形容词,如:
凄惨--凄凄惨惨
冷清--冷冷清清
盈盈,淡淡,萧萧
2、连绵词,包括拟声词(摹拟声音的词),如:
脉脉,匆匆,恰恰
3、时间名词,如:
时间名词,年年,月月,天天,时时
4、副词,如:
匆匆
5、动词
如:听听,看看,坐坐,行行
我们学习了句内字的重复手法(叠字的运用)以后,下面我们再来学习词的句内字的重复手法(重字的运用)
二、词的句内字的重复手法(重字的运用)
(一)词的句法中叠字、叠词和重字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看例子,来区别一下叠字叠词和重字。
卜算子 其一(宋•无名氏)
曾约再来时,花暗春风树。今日人来花未开,春未知人处。
坐客有疏狂,彩笔题新语。浑为玉人颓玉山,忘了阳关路
提问:这首词中重了哪几个字,各重了几次?
——“人”重了三次,
“花”重了两次,“未”重了两次,“春”重了两次,“玉”也重了两次
大家注意,这里都是重字,但是不是叠字。
那么重字和叠字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可以看出,重字是不连在一起的,是在句子中不同位置上的字的重复。叠字是连在一起的。
    重字在近体诗中是尽量避免重复使用的,可是在词中却成了一种重复手法的运用。是经常会用到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填词的过程中,可以故意安排这种重字的手法。
(二)句内字的重复手法(重字的运用)在词中的表现
我们还是先看这一个例词:
卜算子(宋•无名氏)
我有一枝花,斟我些儿酒。唯愿花心似我心,岁岁长相守。
满满泛金杯。重把花来嗅。不愿花枝在我旁,付与他人手。
唯愿花心似我心,
这一个七字句,重了哪几个字呢?
对,是“心”字,在句内重复了。
这是七言句的句内重字法。
心,是什么词性?
对,这个就是名词重字法。
那么我们来看下一首: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
日日思君不见君,
这句有几字重了?
刚才我们说过了叠字法,日日只能算是叠字法
所以重字只有君
君是名词吧
这个也是名词的重字法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卜算子 其一 席上送王彦猷(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江北江南几度秋,
江字在这句中也重了
江也是名词
上面是第一种句内重字法--名词句内重字法。
再看下面的例子
卜算子 其二(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别也应难见也难
这一句中重了哪几个字呢?
对,“也”和“难”两个字重复了。
它们是什么词性呢?
也,本是副词,在这里有连接作用
可以算是连词吧,也是虚词。
这是第二种句内重字法:虚词重字法。
难,本是形容词,这里算是形容词的用法吧。
这是第三种句内重字法是形容词重字法。
再看一首
卜算子 其三(宋•徐俯)
清池过雨凉,暗有清香度。缥缈娉婷绝代歌,翠袖风中举。
忽敛双眉去。总是关情处。一段江山一片云,又下阳台雨。
一段江山一片云,这句中重复了什么字呢?
——这句中的“一”字重复了。
一是什么词性呢?
——对,是数词
这就是第四种句内重字法——数词重字法。
(三)什么词性的字可以在句内重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现在总结一下按字的词性分。
重字有四种句内重字法:
1,名词重字法
大家说,刚才学的哪些句是句名词重复呢?
如:
江北江南几度秋
日日思君不见君,
唯愿花心似我心
2.虚词重字法。
如:
住也应难去也难
别也应难见也难
这是同一首的两句,都有虚词“也”
3形容词重字法。
例:
别也应难见也难,
住也应难去也难,
还是这两句,也算是形容词“难”重复了。
4,数词重字法。
如:
一段江山一片云
这里用了数词重字法
总结起来大约就是这几种了 也有其他词重复的,大家可以自己找一下。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5-22 21: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