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4

莫须有是什么罪? ——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小获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9-1-10 22: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须有是什么罪?
——读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小获
一、问题的提出
“莫须有”,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拿出证据)。桧曰:‘飞子云与张宪(的反动)书(信)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对“莫须有”的解释,清代的《资治通鉴后编》表示:“莫须有”三字是弄错了。《续资治通鉴考异》引《中兴纪事本末》的考证,认为是“必须有”。朱一尊亦同意此说。
吕叔湘引用俞正燮《癸巳存稿》标点做“莫,须有”的说法,解释为“或许有”,“世忠截其语而合之,以诋桧之妄。”
台湾作家李敖曾考证“莫须有”的正确解释用过为“莫须,有”,“莫须”是宋朝的口头语,指“等等看”,是“等等看,有的”,就是“等着瞧吧,有的”的意思。
以上三大家的观点,引自网络。他们都是学术大佬儿。至于网络文章,有解释为“也许有”、“难道没”等等,就更为离谱了。
这些解释都经不住推敲。关键是他们避开历史,就字论字,自然荒诞不经。
二、中国与少数民族竞争的历史特点
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与竞争,就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是从商朝就开始的。《诗经.小雅》的《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出车》有“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采芑》有“显允方叔,征伐玁狁”。《周易.未济.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等等。姬周始祖亶父,也是被“薰育(玁狁)戎狄”赶出豳地,而到岐山的。这是发生于公元前1047年到1200年之间的事。后来,商王朝举国家之力、联合西伯,才征服了鬼方。
到汉朝的时候,汉武帝举国家之力八次攻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取得大胜。但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竞争,并没有因此稍缓,反倒是更一步激烈。东汉灭亡,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时,少数民族大肆入主中原,前后混乱更迭,国家不统一长达三百六十九年之久(从曹丕于公元220年建立魏国,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天下为止)。
黄仁宇认为,永远不会有白费的历史。这些以抢劫财富为目的的马背民族,以占领者的姿态出现,却往往迷失了本性,被汉文化融合,建立汉化政权。马背上来如雨、去如风的彪悍,也因此蜕化,渐次成为农耕民族。北魏皇帝拓跋宏主动推行汉化运动,自己改名为“元宏”,“将118个复音姓根据音节,改为单音汉姓”,成为中华民族之一。
三百六十九年的不统一,传统史家说是“五胡乱华”,其实是一次长时间的民族大融合。历史,总是不会白费的。
三、唐朝与游牧民族的竞争方式
唐朝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所控制的武力,财政也不畅通,不足以国家之力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于是在今日的山西、河北,沿长城一线,施行节度使制,以地方军政府的方式,对付游牧民族的骚扰扫掠。
这些节度使,既有军权,也有防地的施政权、税收权,俨然国中之国。长期军、政事务的历炼,使他们干练有为,安禄山就是节度使中的佼佼者。他身兼三镇节度使,防地在今北京、承德、山西东北一带,虽戍边有成,却尾大不掉,成为晚唐祸乱的根源。
公元755年,安禄山自渔阳(今蓟县附近)领兵杀攻占洛阳,再攻长安,唐玄宗李隆基逃亡到蜀地避祸。唐王朝经七年之久,才将叛乱平复,但已元气大伤,到公元672年,藩镇割据达到高潮。又经黄巢之乱,朱温代唐而为梁,李唐灭亡。
自梁开始,北方先后有梁、唐、晋、汉、周五代朝廷,也与北方游牧民族有来来往往的拉锯竞争。
四、陈桥驿捡便宜者之怕
赵匡胤是“五代”最后一朝——周朝的职业军人。公元960年,奉周恭帝之命,帅师讨伐契丹。兵到陈桥驿(距开封一日路程),被部下黄袍加身,拥戴为皇帝,迫使周恭帝禅位。
这是一次典型的军事政变,赵匡胤捡了便宜。
鉴于唐朝藩镇割据而唐亡的前车之鉴,和自己“捡便宜”的后车之辄,怕军人们故伎重演,于是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赵匡胤当皇帝一年半后(公元961年或962年),他要石守义等交出兵权,说:
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欲各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匮乏耳。卿等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好便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与卿等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既然惧怕军人如唐末一样的藩镇割据,又怕军人效法自己,再演“黄袍加身”的新剧,也就不重武备,抑制武将,文官当权。自此,宋朝阳刚不振,与契丹、辽金的对抗竞争,军事上总落下风,各代皇帝则总是花钱议和。
这是对藩镇割据弊端矫枉过正之过。
五、宋朝的议和史
威胁宋朝的北部的敌人,先是契丹辽国。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国在澶渊议和,辽兵北撤,恢复战前状态。宋朝向辽国“岁输银子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皇帝称辽太后为叔母……
公元1041年,契丹又准备南犯。宋朝又以“增岁币了事”。不但对契丹、女真(金)如此,对以西羌为主体的西夏,也不能在军事政治上占主动。在宋神宗年间,十四年的战事,竟然留下“官军、熟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的记录。神宗赵顼听到前线受挫的战报,终夜绕榻而旋,别无长策。
百年之间,金人渐次壮大,取代辽国而成为宋国的北部劲敌。
公元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人逼近宋都开封,“宋钦宗搜刮开封市内的金银贡献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不料朝廷还在“和战未决”之际,1127年,金人卷土重来,掳宋徽宗、宋钦宗、皇后、皇子、公主等三千余人北去,北宋灭亡。
赵构举兵南逃,于南京称帝,是为南宋。南宋的军事、外交,更无起色。
公元1141年,南宋宰相秦桧与金国议和成功。“赵构向金主称臣,每年纳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并降格为金国的“侄皇帝”。双方以淮河为界,保持南朝半壁江山,偏安一隅。
为表议和诚意,南宋处死抗战主将岳飞父子。
六、岳飞抗金——不和谐的音符
岳飞,从宋朝的下级军官起,渐次成为宋朝的有名大将,是抗战派的中坚。在举国一片投降之声中,“在内外混乱之际,能约束部下,剿平匪盗,得到人民拥护”。并以步兵战术,大破来犯之金兵,声称要“直捣黄龙府”。这与秦桧的投降和议政策冲突,赵构也因“能将在侧而感到威胁”。公元1141年,秦桧与金国议和成功,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飞班师,随即将岳飞父子绞杀于风波亭。
岳飞的抗战,是南宋王朝不和谐的音符。罪名为“不可节制”,时下的话说就是“不听招呼”。八百年后,汉奸汪精卫也说“岳飞是一个不能节制的军阀”。可见汉奸们都是一样的话说。
七、“莫须有”是什么罪?
绞杀岳飞后,引起韩世忠不平,而诘问秦桧,秦桧回答“莫须有!”
这个“莫须有”,应该理解为“不需要罪证”。我们可以想见,面对韩世忠的诘问,秦桧对韩世忠不阴不阳的说:“韩卿,难道还需要具体罪证吗?不需要了吧,这是政治需要!”也可以想见,秦桧声色俱厉的回答说:“不需要有!这是政治需要!”那份阴险、那份霸道,跃然纸上。
岳飞确实死于政治需要。因此,“莫须有”就不是罪名。那些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语义是不成立的。
八、谁是杀死岳飞的凶手
谁是杀死岳飞的凶手?根据以上事实,可以说,赵赵构和秦桧都是主谋,都是主犯,是不分主次的。
现在,网站上有人借秦桧之口,说杀死岳飞是“上意耳”。就是说,杀死岳飞是皇帝佬儿的旨意,与秦桧是不沾边的,似乎秦桧受了莫大的冤枉。
这是公然地为汉奸翻案,能容忍吗?
既然杀死岳飞,皇帝也是主犯。那么,岳王庙的秦桧跪坟,就代表了两人。一是他自己,二是为皇帝赵构代劳。
九、前车之鉴
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的根源。
在时空已将各国聚合为“地球村”以前——在中国就是民国以前,是落后民族对富裕国度的抢掠。文明受到冒犯,落后文化也受到启迪、消融。
以后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则归属于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抢掠。
至于朝战、越战,当属于意识形态引发的战争。
今后,以意识形态引发战争的可能性正在日益减小。因为,不论是自称的社会主义、还是完美的资本主义,他们的共通性正在日益增加,乃至于到难以分辨颜色的地步,还能因此引发战争吗?
今后,则可能是市场争夺引发的战争。当然,既然是市场竞争,也可以用市场规则相互适合而克制,但不保证不发生战争。
不论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总有战争的可能。因此:
一、现代国家不能以“藩镇”代替国防;
二、应该有属于华夏全民的武备。
男人有性才是男人。有时候那个“家什”会害人。但我们不能因惧怕性犯罪而将它骟掉(骟,方言或读如xuǎn)。国家没有武备,就如被骟了的男人一样,外表还是男人,实际是没有争雄能力的废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样衡量赵匡胤,他就是个精于算计、自私自利的糊涂蛋,贻害宋家子孙几百年,当然也害了华夏国人。
三、如何掌控干国枭雄,自古就是国家的重要政治艺术,为周文王所重视,而写下《周易.蛊》篇。我们当以《周易.蛊》所述方式处理,不可简单粗暴。
周易.蛊》内容如何?另题讲解。
                              2019/1/8  于新泽西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9-1-11 12: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须有即无须有、不须有吧,莫义按韵会就是无、不之意,那些学者是不是搞复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9-1-11 1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 杜甫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诗:“莫须惊白鹭,为伴宿青溪。”《朱子语类》卷七三:“《中孚》是箇卵象……占法则莫须是见豚鱼则吉。” 宋 王安石 《与王逢原书》之六:“不知 逢原 此行以何时到 江阴 ……但到 金陵 莫须求客舟以往否?”

莫须最迟在唐代就是无须、勿须之意,莫即无、勿之意是很明显的,韵会是元初人编的,宋史是元末人编的,怎么到了清及后代就变成了也许,真是见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3
贡献
5680
金钱
6698
发表于 2019-1-11 12: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须有之罪是极权社会的极权性反映,即一切以上意为凭,不须要什么罪名就可处置臣子,哪里会是后世的也许有、等着吧会有的哪么些麻烦去罗织罪名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莫须有也是类似的道理,无须有本不是罪,上意谓之罪则就是罪了,臣子无罪,逆上其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山人能仔细读完,感谢鼓励于支持。
“莫须有”,就是不需要有,所以,我认为就是“政治需要”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4 0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