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4

诗说历史II郑海藏一生负气恐全非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7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9-1-4 12: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说历史II郑海藏一生负气恐全非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并最终实现其吞并中国的野心,挟持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这场闹剧长达14年之久,至1945年日本战败宣布投降,溥仪在通化宣读《退位诏书》才告结束。在由日本人导演、溥仪为主角的这场闹剧中,有一个主要演员,此人即是“同光体”诗人群的巨擘郑孝胥。
公元1889年,清光绪15年,这一年郑孝胥三十岁,正当而立之年,考取了内阁中书,当年秋,以内阁中书改官同知。清代于内阁中设置中书一官,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官阶为从七品,定额满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人三十人。新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者之外,次一等的或分部,或以内阁中书用。经一定年限,即可外补同知、直隶州帝特赐者。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另有知州的副职称为州同知,从六品,无定员,分掌本州内诸事务。如此,郑孝胥算是正式步入仕途,成为一名中级官员。同在这一年的秋天,他写下了后来编入《海藏楼诗集》卷首的那首著名的《春归》诗。
正是春归却送归,斜街长日见花飞。
茶能破睡人终倦,诗与排愁事已微。
三十不官宁有道,一生负气恐全非。
昨宵索共红裙醉,酒泪无端欲满衣。
典型的宋诗风格。写下了人生三十年来的惆怅和事业无归的忧闷,诗中既有那种欲吐又含的牢骚,又有旧时文人的那种疏狂态度。综观郑孝胥的一生,对于功名的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一生自负其才,耻于沉沦下僚,居人之下,对于眼前这个中书,是不满足的。在于朋友的交谈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不满“仕官而任微职,无日不趋承上,在外犹得温饱,居内有不能自存者,吾不欲久于其位。”(《记郑孝胥》陈灨一)这才有了在内阁中书任上不久就被外放到江苏当副市长的任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郑开始了他交结当时名流的经历。
对于郑孝胥的才干和仕进心理,散原老人曾有诗曰“子诗固云然,英气能为病。”在后来,郑终于走向附倭之路,搞伪满立国的丑剧,散原老人于民国乙丑年对他的弟子汪辟疆说“太夷功名之士,仪、衍之流,一生为英气所误。余早年赠诗有‘子诗固云然,英气能为病’并非泛谈。”散原老人对郑孝胥可谓洞见其腑。当年在张园讨论附逆之事,郑孝胥力主之,散原老人持反对意见,也由此引起郑孝胥的不满,终其一生,始终未能释怀。直至散原老人去世,郑孝胥在挽诗中犹有微词。
对于郑孝胥在晚近诗坛的成就和影响,这是无可置疑的,也是当时诗人评家及后来诗人评价所公认的;对于其在仕途上的进退,影响其一生的,就是他隐藏在《春归》诗中的不可一世之慨。终于附寇,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这是他洗刷不掉的污点。
郑孝胥这个人,不但诗写的好,其才干也是当时少及,他的高自标榜,其实也是有本钱的。我们不妨看看他对下面这件事的处理,其办事之能力可见一斑。他在不满于内阁中书这个位置而要求外放,被派到江苏担任同知后,就被张之洞招入幕府,在当时的湖北官场,出现了言必称郑总文案的现象,其被张之洞信任和势力可知。有次,张的宿交好友王仁堪的儿子来到湖北官场,想进入张之洞的幕府。梁鼎芬这个时候恰好掌两湖书院,便为王某说辞,张之洞可能是知道这个老朋友的儿子才能欠缺,,亦或是为了保持清议,始终未予答应。梁鼎芬也因此受到张之洞的呵斥“吾幕非无人才,某或未能也。子掌两湖书院,待人治事,曷引为助乎?”。梁很苦恼,找到郑孝胥。郑就对张之洞说“帅之言,余独谓不然。天下人之文章孰若帅,天下人之公牍孰若帅?为他人之记室易,为吾帅之记室难。惟其难也,某(王)必欲得之。”几句话,不但拍了张的马屁,也轻松搞定了梁鼎芬费力想办而办不成的事,这种本领,难怪散原老人许他“仪、衍之流”,而“一生负气恐全非”恰成为了他一生的评价。(梅嶺2019/1/4)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7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5 09: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藏《春归》诗浅读
文/穿越梅嶺
    清末藏书家杨雪桥钟羲在《硕果亭诗序》中提到了两个闽籍诗人,陈宝琛和郑海藏。“晚近诗人以闽中为多,论者比于初盛之齐鲁。沧趣、海藏皆贵显,初不欲以诗人老也。非无树立,际时势之变,不克尽副其志略之所期。独其诗为人脍炙,方轨大木、山姜无多让,(此处引文省略若干字)余谓闽人诗,沧趣典远其绪密,海藏清刚其气爽。”金天羽这样评论他“执事(海藏)之诗,体素储絜。孑然松桧之干,性之狷者也。”两说可谓海藏知音。
海藏在当时诗人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汪国垣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将其列于湘绮老人、散原之后,位置颇高。陈衍有“闽社诗人光绪初,海藏诗派满江湖”之盛誉。金天羽复有有“朴属滄秀,睥睨一世,正不必有辋川、四灵相比附,而自成为海藏之诗,足千古矣。”语,是海藏诗在当时俨然已经成为一派了。
    1882 年(光绪八年),海藏以乡试第一名中举。光绪十五年2 月由福州北上进京,欲考取内阁中书。入都后寓王仁堪宅,即下斜街。这年海藏三十岁,在京期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春归》诗。
正是春归却送归,斜街长日见花飞。茶能破睡人终倦,诗与排愁事已微。
三十不官宁有道,一生负气恐全非。昨宵索共红裙醉,酒泪无端欲满衣。
    斜街在北京宣武门下斜街,其时海藏寓居在这里的王仁堪宅。一、二两联极写伤春的不堪,龚鹏程说是“古今伤春诗之别调也。”海藏在光绪八年乡试中举后,于光绪十一年曾经到天津李鸿章幕有过短暂的幕僚生涯,故诗中有“三十不官”之说。“负气”不可简单的将之看做是赌气,海藏固然有赌气的心理,但在此处,“负气”同时也指海藏抱负意气,不肯屈居人下。“负气”出《晋书·苻坚载记》,韦应物《赠旧识》诗有“少年游太学,负气蔑诸生”句。近代史学大家孟森先生对海藏的“三十不官宁有道,一生负气恐全非。”始终不解,光绪三十一年,海藏乞还江南,孟时为幕僚,即以之问曰“今日之求去不得,与十余年前未出山时,语气相较何如?”郑则谓,“出处之故,情随境变,不可执着;独有负气,始终不改”。海藏答曰“出处之故,情随境变,不可执着;独有负气,始终不改”。
    究海藏一生,用世心太炽,终不免出处有亏,弢庵说他“太夷功名之士,仪、衍之流,一生为英气所误。”(见汪国垣《光选以来诗坛旁记》)“三十不官宁有道,一生负气恐全非。”正是海藏一生写照。
这联除反应了海藏一生心迹外,也是不可多得的名句,对于这样的名句,诗人自然不可放过,句法不断被人模仿,仅《庄徽室诗》就有“四十无闻真老大,一生厌酒欠风流”、“三十无名真老大,一生负气习屠沽”、“四十称翁嫌媚老,一生为客类迁棋”、“四十无名真老大,一家为客阅星霜”。真是不厌其烦。
    海藏有名当时和句法的被时人所喜爱,跟他诗的气韵不凡有关,如他的重九诗,亦是不断被人唱和,以至于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的说“枉被人称郑重九”了。
海藏在诗上成就,亦非徒手而得,根据陈衍《海藏楼诗》序言,其学诗的途径大致如下,从大谢始(谢灵运),浸淫于柳州,后又好东野,继之以晚唐体,对韩致光、吴融、唐彦谦诸家颇有心得;然后又学梅尧臣、王荆公,最后变而为姚合。
    海藏自己对这首诗也非常看重,他在删尽少作后,将《春归》作为《海藏楼诗集》的开卷第一首,视为平生得意之作。(2018/6/8)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7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1-5 09: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9-1-5 10:4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无天下,唯利是图,汪贼也是这路货色。若生于盛世或为能吏,可惜投胎时算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