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2

对联的创作技法(三)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2-23 11:1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作技法(三):

(21).  组串
  组串,或称串组,就是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用组串法制作的对联,常见的有组串人名、地名、植物名、词牌名等。
如下面这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这副对联是一爱国人士为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写的。乍一看这副对联的上联不过是三个国名,下联则是中国的三个城名。但其更深层的意思是,上联中国胜利地打败了日本(这里捷克转义为大捷克敌),下联是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这样,就用三个国名和三个城市名,巧妙地组合成一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这是在1982年,CCTV春晚中,择优选出的一副对联。上联为出句,下联为首选对句。上下联各由三个人名连缀成句,意义连贯,毫无生硬之感,堪称组串佳对。
再看由词曲牌组串的一副巧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联中串出六个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描绘出了一幅美人轻移莲步,观月赏景的美丽画卷。

(22).  集引
  集引,就是收集和引用的意思。楹联创作中的集引法,是指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句、词句、文章佳句、成语、格言以及书名、刊名、影视名等,运用在自己楹联之中,“活”用前人佳句,构成新的意境。比如大家经常见到的这样一副春联:
  飞雪迎春到;
  风雨送春归。
  该联就是集引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而成。集引联有的全联皆是摘引他人词语,如此联就是。有的联中部分摘引他人词语,如
诸葛大名垂宇宙,
隆中胜迹永清幽。
上联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佳句,下联乃作者董必武自撰。
还有的将集引的内容简化、压缩后用于联语之中,如: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上联之“后乐先忧”与下联之“昔闻今上”,乃分别简化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杜甫《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而来。
  用集引法制作楹联,可供集引的内容很多,如前人佳句、成语俗语、人名地名、书籍报刊、戏剧电影等等,试举数例于下:
  梅花欢喜漫天雪;
  玉宇澄清万里埃。(集毛泽东诗句)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集毛泽东词句)
沧海横流,云蒸霞蔚;
  春风得意,人寿年丰。(集成语)
十分货物十分价;
  一寸光阴一寸金。(集俗语)
中华少年探索大自然;
  风流一代追求健与美。(集刊名)
马兰花苦菜花白莲花蒙根花五朵金花战地黄花生活的浪花繁花似锦;
  雁荡山杜鹃山六盘山火焰山雪海银山万水千山沸腾的群山江山多娇。(集电影名)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女贞子打马过淮山。(集中药名)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集花卉名)

(23).  用典
  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叫用典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可用的典故很多,比如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因此,用典法在传统联语制作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大家看一看李渔所著《笠翁对韵》,就会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内容是用典,比如:
庄周梦化蝶,
吕望兆飞熊。
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
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
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等等。
古体诗文中多喜于用典,对联制作中也不例外。不少对联因为用典而使其光彩夺目,文情隽永。
如郭沫若为济南辛弃疾祠的题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老制联较多,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此联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作用。
再如赵朴初所作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此联中用了五个典故:“老柏”系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皆出自岳飞《满江红》词。
  在对联中用好典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用典要讲技巧,必须做到用典准确、恰当,有的放矢,用典不当,也会使作品褪色,用典过分和不及都将成为败笔。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24). 无情
  无情对是巧妙(机巧)联中最有趣味性,最能体现“对”这一特点的一类对联。
无情对的特点是上、下联中相应最小的词素贴得很近,对得很工,但是词义各异,相去甚远,简直对不起来。一般对联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无情对偏偏不相关。它有两个标准,一是类别要互不相干,二是内容上要离题千里。请看下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这是一副风格奇特的即席对。说的是清朝某年科考,试题中有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粗心将“昧”字写成“妹”字,嘲为上联。评卷先生见此,不禁失笑,于是顺手批曰:“哥哥你错了”。此联以回答方式出现,寄无限情趣于对话中,待你发现精妙处,顿有豁然开朗之感。此联奇中见奇,考生误将“昧”置成“妹”,音同而意迥,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奇在阅卷先生将错就错顺水推舟,竟以妹妹身份出现,称此考生为“哥哥”以戏之,宛若含羞怯之意曰“你错了”。无情之格中含有情之态,真乃楹坛之佳品。
  无情对,多为字与字严格相对,而联句立意却风马牛不相及,造成一种对联艺术的差距美。请看下联: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下联则是人文称呼,句意相去甚远。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对得异常工稳。“庭”与“阁”为宫室小类工对,“前”与“下”同为方位词,“花”与“李”同属植物类,“始”与“先”同为副词作状语,“放”与“生”则是动词相对。字字工对却意远千里,这正是无情对的妙处。再看下联:
  树已半残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这也是一副无情佳对。上下句意义毫不相干,上联为一古诗句,是说要爱护树木,不要乱伐残树。下联却以萧何献策定汉业的历史故事相对,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在字性上结成缘份,有天造地设之妙。上联尾字“斧”是工具,下联尾字“刘”指兵器,在本句中则指汉高祖刘邦;“树”对“萧”,萧,植物名即艾蒿,乃植物小类相对;“已”对“何”,为虚词相对;“半残”对“三策”为数量词相对;“休纵”对“定安”都为虚词相对。联中惟“残”与“策”乍看不似工对,但二字在这里均可视为动词,“残”为伤害之意,“策”有拄、扶之意,仍然对仗工整。还有如:
屋外黄梅雨;
屏间白石虾。
也是无情对。
(25). 两兼
  两兼即指在一副对联中一个字可与前后的字同时组词,在读时可读成两种组合句式,两种效果。
  请看下联: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此联巧在以不同句式的读法读出不同的效果,若按三、二句式读,可读出两个人的名字:李东阳和柳下惠。李东阳,明代诗人,天顺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此人秉性温和,善依附周旋。柳下惠,春秋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吏),以善讲贵族礼节和坐怀不乱而着称。联以“气暖”、“风和”喻二人,十分贴切、自然。如按二、三式去读,其意义则变成了这样的意思:李树的东边阳气暖,柳树的下边惠风和。
  不管以何种句式读,对仗、结构都很工整。其一,“李东阳”对“柳下惠”,人名相对,“气暖”对“风和”,主谓语词组相对。其二,“李”对“柳”是植物对,“东”对“下”方位对,“阳气”对“惠风”偏正词组对,“暖”对“和”形容词相对。
再看下联: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据说此联为著名画家吴湖帆讽刺汉奸梁鸿志、吴用威所做。孟光是梁鸿的妻子,《后汉书·逸民传》记载:梁鸿每归,妻子孟光为其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吴用是梁山宋江的军师,足智多谋,计谋迭出。上联“梁鸿”、“梁鸿志”均为人名,下联“吴用”、“吴用威”也均为人名。名套名,以乱读者视觉。作者将梁鸿夫妻的故事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讽梁鸿志,下联亦然。作者撰联之时乃抗战胜利,外寇投降、汉奸失宠之时,以此联喻之,大快人心。
(26). 衬托
  将楹联的创作主题不作正面描写,而是借助其它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称为衬托法,或映衬法。被衬托的对象称为主体,做衬的事物称衬体。运用这种方法创作的楹联,主题含蓄,耐人寻味。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方法。正衬的日的是使被衬托的主题在形象上更加鲜明。
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照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是一副悼念周总理的挽联。全联用“日月”、“山岳”、“湖海”等来映衬总理之丰功伟绩,形象之高大,联语错落有致,当称佳对。
  再看孙中山挽黄兴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死后何堪。
  《晋书·刘元海载记》:“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指随何、陆贾、绛侯周勃、灌婴同是辅刘邦的大臣;“九等”,古代将士分为九品;夷惠指伯夷、柳下惠等古贤人;“彭殇”,指彭祖、殇子。作者旨在挽黄兴,却以古人兴亡衬之,实旨未写古人,“此才不易”褒在黄兴。下联写彭祖之寿,只在惋惜黄兴之青春夭折。作者情感悲绝,可谓一字一泣也。
  再看一联: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此联相传为一个屠夫所写。有一年除夕,他家中穷得连过年之物也难以准备,便满怀愤懑之情写了这样一副楹联。全联以鼠的“潜踪去”与狗的“放胆眠”,明白如画地映衬出家中的穷苦因境,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与无奈。
  反衬即用相反的事物,从反面衬托主题。
  如下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此联为清代鄂比赠曹雪芹联,全联巧用反义词相对,旨在使读者明了褒贬之意,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对曹的赞颂。

(27). 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借代》中说:“所说事物纵然同其它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在楹联创作中,为了简明扼要地说明一个事物,也常采用借代手法,即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原体,而借用另外一种与其有可换关系的名称。借代与本体有可换关系,借体可以代表本体。如:
  家有万金不算富;
  命里五子还是孤。
  传说古时一老翁无人养老,遂贴出此联,外人不解,老翁说:“我有十个女儿,人称女儿千金,我不是家有万金吗?我有十个女婿,都说女婿半子,我不是命里五子吗?可女儿女婿都不管我,岂能算富不孤!”这里就是以“千金”指代女儿,“半子”指代女婿。老人的对联贴出后,女儿女婿十分惭愧,乃争相赡养。由此看来,楹联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又如: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五陵孰年少,知交祗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这是一副表示对诗圣杜甫思念之情的楹联,其中以“陇右词臣”指代诗仙李白,以“咸阳节度”指代对杜甫多有帮助的严武。再如:
  未晚先投二十八;
  鸡鸣早看三十三。
  旧时小旅店常见的楹联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这副楹联中的“二十八”、“三十三”乃是借用神话传说中的“二十八宿”和“三十三天”,指代“宿”和“天”,别有一番情趣。
湖南醴陵红拂墓有一联
  红拂有灵应惜我;
  青山何幸此埋香。
  红拂,原为隋朝宰相杨素侍姬,钟情于李靖,随李靖于军中,后病逝于醴陵。下联的“香”在古时多喻妇女所用饰品,故古诗文中常借称为妇女。此处代称红拂,此是以物代人。

(28). 拟声
  拟声是对联的写作技巧之一,也称摹声。它是通过模拟人物、动物、神仙、器物等事物的声音的手法来取得一种艺术效果。有这样一副别致有趣的对联:
  独榄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看上去这不失为一副诗味浓郁的写景联。然而,细心品读,你会发现另有所指。原来,上联是由乐谱1、2、3、4、5、6、7的谐音而来;下联则是阿拉伯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谐音化出,不过这种读音只是浙江地区的方言而已。
  又如,旧时有一讽刺袁世凯称帝的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 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情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词,有指男女苟合之意。用在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追随者身上很合乎情理。
  以上二联是模拟人物、器物之声,下面一联则是模拟动物之声,请看: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一个;
  小鸟上树,酒醉酒醉无半杯。
“谷多谷多”是仿母鸡的叫声,“酒醉酒醉”是仿小鸟的叫声。联语意境含蓄,生活气息犹浓,读之情趣盎然。
(29). 绘态
  绘态也称摹状。即是描绘人们对客观事物情状的感觉的方法。它直观地临摹事物的情状、声音和色彩等。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或其它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多用于讽刺、诙谐联中。
如:
  着!着!着!主子洪福;
  是!是!是!皇上圣明。
  此联是讽刺清道光年间两个军机大臣潘世恩和穆彰阿的。他们惯于阿谀奉承,凡是皇帝说的话,他俩无不哈腰点头。“着!着!着!”“是!是!是!”是对二人奴颜形象的描绘。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状,形象生动。
  近年有人写了一副嘲讽“妻管严”联:
  老母任磕头:哎哎哎,嗳嗳嗳;
  娇妻只呶嘴:哦哦哦,噢噢噢。
  作者以漫画的手法,刻划出这种对母逆、对妻纵的面目。上、下联尾重用六个语气词,绘形绘声,妙不可言。
  再看一副于谦反讥和尚联:
  三丫成鼓架;
  一秃似擂槌。
  传说明代于谦自幼聪慧。一天,一过路的和尚见了在门口游玩的于谦,摸着他头上的小爪髻,出上联逗他。没想到于谦却马上以下联进行反讥。全联对于谦爪髻、和尚秃头的描绘可谓维妙维肖,但于谦的下联却未免有点刻薄。

(30). 假称
  假称也称借称。是作者有意将对联中要表达的意思,将有关的对象用第一人称说出来。
  如一庙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庙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费了多少钱财。
  联语借庙中泥塑木雕的菩萨口吻,说出作者劝世良言。言辞诙谐、有趣,容易被人接受。
  杭州岳飞墓前有一副讽联这样写道: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如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至今朝。
  清道光年间.有人在杭州岳飞墓前题此联悬挂,形象地表现了秦桧夫妇互相埋怨,垢厉的口吻,真是刻画入微,维妙维肖。
  还有—副为道士写的挽联: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回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脚朝天莫怪天尊。
作者借道教鼻祖老子的口吻成联,意在讽刺道士。天尊亦指老子,唐朝老子被封为“太清道德天尊”。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7-3 21: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朋友雅篇,顺祝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7-3 21: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朋友雅篇,顺祝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