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9

“实的对虚的”何意?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22 23: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2-22 23:12 编辑

    对于红楼梦黛玉教香菱学诗诸语有不同理解,这很正常。但金筑子认为是指律诗中的中间二联之间“相同位置处虚实相对”-----这一理论可谓是震聋发矇的古今绝响,闻所未闻。事实是不仅两联之间的对仗词性互不相干,就是一联之内的上下两句词义虚实相对也很少。例如诗圣杜甫的:

江村(唐·杜甫)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南邻(唐·杜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每联的上下两句全是工对的实物,这是大多数的对仗情况。

    但从对联技巧来说,杜诗也有对联不仅上下均衡,而且境界开阔,不仅不合掌,而且意境拓开的很远。如:

野望(唐·杜甫)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上句实,下句虚。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上句实,下句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上句实,下句虚。

奉寄别马巴州(唐。杜甫)
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上句实,下句虚。
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同上


登楼(唐·杜甫)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同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下句实,上句较虚。

----也许类似诗可给黛玉的教案作注脚?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2-22 23:24 编辑

文采风流(李纨)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意下瑶台。-----上句实指宝黛,下句虚写神仙。

----红楼梦里有的诗联从意境上看,上下句也有虚(写)实(写)之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56
发表于 2018-12-22 23: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这一观点。林妹妹所说的虚实概指出对句的事物的属性,而对事物属性的划分又牵扯到阴阳。一般认为,现实的、眼前的、接近的、有实物感的为“阳”和“实”,未来的、想象的、遥远的、虚无的为“阴”和“虚”。

点评

谢谢!甚是同意。再看一首: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实写历史事件 金陵王气黯然收。----虚写吴国投降(王气黯然收,写气氛) 千寻铁锁沉江底,----实写,一特写 一片降幡出石头。----实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3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08: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18-12-22 23:25
支持这一观点。林妹妹所说的虚实概指出对句的事物的属性,而对事物属性的划分又牵扯到阴阳。一般认为,现实 ...

谢谢!甚是同意。再看一首: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实写历史事件
金陵王气黯然收。----虚写吴国投降(王气黯然收,写气氛)
千寻铁锁沉江底,----实写,一特写
一片降幡出石头。----实写,具体到一特写
人世几回伤往事,----虚写,感叹心情,
山形依旧枕寒流。----实写+有感情色彩“寒”
今逢四海为家日,---虚写,议论
故垒萧萧芦荻秋。---实写形象+虚写季节“秋”

-----该诗做到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可见虚实相对是指意境,虚实互补可以做到意境开阔,想象丰富,不至于拘泥于眼前的实物,神采飞扬。

点评

对头。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虚与实不光体现在出、对句中,即使在同一句中也有虚实并存的情况。这样,对虚实作广义的理解,才是对林妹妹诗理的正解。问好针副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3 0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23 08: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倒是上下句虚实相对的一种理由。但这只是一种“全句反对”,而且不是律诗所必须的。红楼梦里全部律诗好像还找不出这种“全句反对”的例子。

点评

虚的对实的----应该超出了对仗的范畴。若局限于词语对仗方向就错了,因为对仗必须词性相合,不可能虚实相对。这应当是一种写作技巧,是从意境上来说的。 不客气地说老金的诸多诗“写眼前可见之物”,就有这种局限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3 08: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56
发表于 2018-12-23 08: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2-23 08:03
谢谢!甚是同意。再看一首: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实写历史事件

对头。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虚与实不光体现在出、对句中,即使在同一句中也有虚实并存的情况。这样,对虚实作广义的理解,才是对林妹妹诗理的正解。问好针副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08: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2-23 08:28 编辑

有一首悼念伟人的诗。尽量使用形象,做到虚实结合,做到情景交融,尽量减少了老干语,可评可点。
纪念伟人逝世**周年
一轮红日出韶山,---实写
驱散乌云亮宇寰。----虚实结合,高度概括
倭寇缴枪逃列岛,---实写,略有概括
蒋家携宝遁台湾。---实写,有特写
射星造弹建新国,---实写,略概括
反腐倡廉除内奸。---虚写
可惜天庭催促返,---虚写,“可惜”含情
何多绝顶未曾攀。---虚实结合,用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08: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2-23 08:3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2-23 08:08
这倒是上下句虚实相对的一种理由。但这只是一种“全句反对”,而且不是律诗所必须的。红楼梦里全部律诗好像 ...

虚的对实的----应该超出了对仗的范畴。若局限于词语对仗方向就错了,因为对仗必须词性相合,不可能虚实相对。这应当是一种写作技巧,是从意境上来说的。
不客气地说老金的诸多诗“写眼前可见之物”,就犯有“太实”这种局限性。所以读起来乏味。(不要发火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23 09: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也累。他为了证明林黛玉的“虚的对实的”,在唐诗中找了三天,终于找出所谓的上下句“词意反对”是虚实对,可惜红楼梦的诗一句也没有!

点评

是的,我是在老杜诗中找的,老杜是写实派,这种空灵的诗真不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3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3 09: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2-23 09:01
针叶林也累。他为了证明林黛玉的“虚的对实的”,在唐诗中找了三天,终于找出所谓的上下句“词意反对”是 ...

是的,我是在老杜诗中找的,老杜是写实派,这种空灵的诗真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