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诗钟副首版
精华162
注册时间2014-10-21
威望7701
金钱55682
贡献41992
副首版
闽海诗钟副首版
  
威望- 7701 点
贡献- 41992 次
金钱- 55682 枚
 
|
本帖最后由 鹿园中人 于 2018-12-22 20:07 编辑
说理和理趣
赵茂官
折枝诗多理趣,故首先必须说理透澈,使人从中得一啟发,则趣味含于其中。例《友谊》一唱,“友虽异已仍规过,谊在同寅各励廉”。《前进》四唱“事但循前膠柱等,学须求进守株难”。《大前》五唱,“花如受宠前宵雨,苔不辞人大地春”。第一首在人情上说理,且有转折的手法。第二首用二个典作为前車。第三首写花与苔,则先有前提条件,其说理用一暗喻,且拟人化。没有雨和春的作用,便没有花苔的宠荣。这就是以写自然界形象,来说理的。
古诗中较有代表性的,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身陷其中,不能全面看问题,往往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再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以及《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第一首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书的一页面称为半亩。书打开了,好像一面镜子,天光云影,则比书中内容及论说。源头活水,则比喻书中思想之精纯。正因为写作有丰富的源泉。第二首写读书的两种境界。开始时很吃力,像浅水中要行驶大兵舰,推移不动。后来工夫到了,则融汇贯通了,读起来就很容昜不费力。像水涨船浮,可以在中流自在航行。运用各种比喻,用形象来说理,即是含有理趣的詩。
沈德潜《说诗啐语》中,杜诗《后游》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秋野》中,“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江亭》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用大自然现象,水深,林茂,以理解鱼鸟的生态。以水流来襯托云影的意趣。以具体事物,更体现大自然的无私,则成为诗。
而邵雍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理学家认为,气分阴阳,化生万物。在阳气刚动时,万物还没有化生。这纯是理学家在说理。故后人道,邵子句不能算诗。
总之用诗来说理,要通过具体景物,形象才行。再陆放翁《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在描写景物中,最含哲理而有趣味的名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