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溪畔苍篁 于 2018-12-19 01:15 编辑
◎凭吊古迹(五唐代)
马嵬三章(轩子):又是春深锁驿门,晨昏风雨伴孤坟。丰肌艳骨今何在,闲却霓裳五色裙。 其二:梁上白绫己自闲,三军验过妾容颜。西行鸟道休回首,魂魄随君入剑关。注:“白绫己自闲”,是“白绫已在等我”之意。 其三:斜谷尘封万骑回,犹如岭外荔枝催。君王到此无颜色,锦绣江山半己灰。 此第一首写后人游马嵬的所见所感,中含无穷的惋惜。此第二首是杨玉环死前自述的绝命词。她自知罪孽深重,且当时夫君身陷孤危,因而对明皇赐死并无怨恨,她继续爱他,愿意“魂魄随君入剑关”。读来令人倍觉凄楚。此第三首写明皇回朝路过马嵬时万念皆灰的悲惨身心。
酉水卯洞(杨启宇):一篙春水通三省,万叠云烟共五溪。纵谪龙标莫惆怅,好山都在夜郎西。 酉水,河流名,流过湖北、重庆、湖南三省市入沅江,其上游穿山而行,经过一个大溶洞,称为卯洞,形成暗河,而后流出。此处风景清奇。详情可搜百度《酉水卯洞》词条。第三句“龙标”,是王昌龄的别称(他在当时得到了“诗家天子”的美誉),他被贬谪到夜郎。酉水卯洞在夜郎之西。末句之意是,王身虽困苦,而心或乐甚,因为夜郎之西有众多的奇山秘水可供诗人吟咏。
樊川(杨启宇):杜樊川更李樊南,唐代诗人半此间。桑柘绿阴流水曲,寻常村舍废祠边。 樊川,地名,在长安城南,原是汉初功臣樊哙的封地。至唐代,复以长安为京城,近城地邑倍增繁荣。晚唐时期,此地前后出现了大诗人杜牧和李商隐。牧又称樊川,商隐又名樊南。由于这两位诗人的作品繁丰,风格突出,对后世诗坛的影响深远,所以本诗有“唐代诗人半此间”之赞。诗三四句写诗人故里的今时风景,三句以景衬人,幽雅清凉;四句抒发感慨:早先虽曾建祠祀享杜李,但是诗人毕竟不是可以赐人福祉的“神明”,所以其祠而今皆废,至此只能见到平常的村舍而已。
◎凭吊古迹(六宋)
土囊吟(王充闾):哀惋秦人待后人,松江悲咽土囊吟。荒淫不鉴前王耻,转眼蒙元又灭金。 原注:黑龙江省依兰县有五国城遗址。其地三面为江河包围,状似一敞口土囊。北宋祚终,徽、钦二帝及三千余人被金太宗囚禁于此。 “哀待后人”,此语引自唐人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本诗就是对此历史判断的艺术表述。
岳坟书感(王恒鼎):中道遭捐颈血红,君雌最忌是臣雄。纵然迎得徽钦返,未必将军可寿终。 此诗在结句中所作的睿智推测,未见于古今的一切悼岳诗文(也可能是辑者读书太少之故)。面对中华历史而言,功臣善终的史实实在微乎其微。其实,功臣屈死,在世界史上也非鲜见。为了解决这一悲剧性问题,古学者设计了几种方案:一、功成身退,如汉张良、唐李泌;二、取而代之,如李世民、赵匡胤;三、君主努力自强自律,造成臣雄君亦雄的局面。本诗即认定上述第三条。当然,以上三条都是“家天下”前提下的对策,如果“天下为公”,则可彻底解决功臣中捐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