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2|回复: 27

曹雪芹错了还是俞平伯错了?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2-11 22:0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红楼梦》第48回,香菱跟黛玉学诗,黛玉告诉她说:
        “什么难事, 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便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对此诗论观点,俞平伯最早指出是曹雪芹写错了。在其《红楼梦心解——读红楼梦随笔》中,评议道:

          “好像不错,实则大错而特错。当真做律诗,把虚字对实字,实字对虚字,岂不要搞得一塌胡涂?难道林黛玉这样教香菱而《红楼梦》作者又这样教我们么?这是承上文平声对仄声句法顺下,因而致误。恕我不客气说,恐非抄者手底之误,实为作者的笔误。”

       后来,诗词专家、红学家启功先生著述《诗文声律论稿》,对于此说采取直接拿来俞说主义;后来,不少学者论及此问题,重蹈前说。
      
      现在这个问题网络上也是多次展开讨论,无有结果,更有人拿出?近代佚名《学对歌诀》(据说是附刊于民国四年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声律启蒙》)里的话来为曹雪芹辩解,《学对歌诀》的总纲里有这样一段:“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要分明。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 这里面也有“虚对实,实对虚”,这正好与黛玉的原话一致。
   那么这个学对歌诀里的“虚对实,实对虚”,又说的是什么意思?
   
   查明代屠隆的《缥湘对类》文字是:"虚对虚,实对实","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而《学对歌诀》的文字是"实对虚,虚对实","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看来是《学对歌诀》抄错了。
《缥湘对类》,《学对歌诀》序言附此,比较即知抄袭而出错:

--------------------------------------------------------------------
《缥湘对类》:

平对仄 仄对平 反切要分明 有无虚与实
死活重兼轻 上去入音为仄韵 东西南字是平声


实对实 虚对虚 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
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冬足 年少今闲万卷书
--------------------------------------------------------------------
《学对歌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1 2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2-12 08:20 编辑

显然黛玉(曹雪芹)说走嘴了。对于写诗答对“实对实,虚对虚”才是对的。因古代不讲“词性”,讲“字类”。将汉字分为“实字”(名词)和虚字,还有半实,半虚字,死字,活字等。显然对偶中同类字才能相对。《缥湘对类》是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195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36
贡献
3139
金钱
4579
发表于 2018-12-11 22:4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难事, 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便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虚对虚,实对实,是红楼梦的实际,证明错不在曹雪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640
金钱
1997
发表于 2018-12-11 22: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作品说话,不及空论!复制些曹雪芹作品即可为证!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77

主题

8297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588
贡献
9489
金钱
11602
发表于 2018-12-11 2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640
金钱
1997
发表于 2018-12-11 23: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许多 发表于 2018-12-11 22:42
“什么难事, 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 ...

只怕俞平伯错了!就和他评红楼一样,视野只在字上。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2-12 03:4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曹在胡扯,一群脑人士跟在屁股后面瞎起哄。what is 奇句?“你吃了么?”这句我就觉得奇清,美妙之处无以伦比。这句也可以大小通吃,从五言、七言都可以套用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2-12 07: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语言,意在生动反映人的个性,不必较真。真正学对学诗的没人跟小说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8
贡献
10208
金钱
12878
发表于 2018-12-12 08: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不是学术专著,小说里人物的说法岂可当真?多数是真偶尔夹杂几句假太正常了。哈。
就象金庸的小说,有好多历史人物事件是真实,然后夹杂虚构一些人物和事件,说的象真的一样,你也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2-12 09:1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子规 发表于 2018-12-12 08:09
又不是学术专著,小说里人物的说法岂可当真?多数是真偶尔夹杂几句假太正常了。哈。
就象金庸的小说,有好 ...

所以他们说没脑子。捉到一句有利于自己的碎言碎语就拿来当祖宗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29
贡献
13158
金钱
1559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2-12 09: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黛玉这段话,被不知多少人,引用了不知多少遍,以此证明,自己的打油诗就是律诗,出律出韵之处,都是奇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2-12 11:1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18-12-12 09:39
林黛玉这段话,被不知多少人,引用了不知多少遍,以此证明,自己的打油诗就是律诗,出律出韵之处,都是奇句 ...

无脑人士好不容易捞到这根稻草,自然当黄金看。但所谓的奇句,哪个有,晒来看看?

点评

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发表于 2018-12-23 08:20
有的。老樵的“天际正浮一叶舟”就是奇句。一“正”字就是不能改,虽孤平也在所不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2 1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640
金钱
1997
发表于 2018-12-12 12: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8-12-12 07:51
曹雪芹是对初学者说的,明显带有调侃的意思。

曹雪芹说的是句,人们看的是字,能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12-12 17: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曹的意思是出句词实可对对句词虚,这样更生动些也。比如出句词“野樵”,意实也,而对句词可用“老仙”(意虚)与其相对,即为虚实相对也。世人愚昧,岂知老曹所指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9203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38
贡献
10208
金钱
12878
发表于 2018-12-12 17: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12-12 11:13
无脑人士好不容易捞到这根稻草,自然当黄金看。但所谓的奇句,哪个有,晒来看看? ...

有的。老樵的“天际正浮一叶舟”就是奇句。一“正”字就是不能改,虽孤平也在所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640
金钱
1997
发表于 2018-12-12 18: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12-12 17:04
老曹的意思是出句词实可对对句词虚,这样更生动些也。比如出句词“野樵”,意实也,而对句词可用“老仙”( ...

在些理了,其他人都不认真理解!平对仄,实对虚,在老曹那都是句子关系,人家不就说对仗?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56
发表于 2018-12-15 2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中还有焦大的话“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理解此句,似该与林妹妹的话互参。小说家之言,意在表现人物的性格。通观红楼,林妹妹确实另类。

点评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这句在程高刻印时改了,而虚对实,实对虚却没改,有个红楼梦续书家因此认为此句没错,他说: 我不是反对虚实正对,而是在古代诗词学中也有虚实反对的说法,而且传下来的名联、好联我能找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5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21:4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关英风 发表于 2018-12-15 20:07
小说中还有焦大的话“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理解此句,似该与林妹妹的话互参。小说家之言,意在表现人 ...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这句在程高刻印时改了,而虚对实,实对虚却没改,有个红楼梦续书家因此认为此句没错,他说:

我不是反对虚实正对,而是在古代诗词学中也有虚实反对的说法,而且传下来的名联、好联我能找到几百条。如果说文化发展到现在不用了,那是文学上的事。至少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还是流行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畄下的东西,而且脂砚也是过目的,肯定都是慎重考虑的,那么长的一段话,我认为不是抄者的笔误。三百年后我们头脑一热把他判为错误,也太武断了吧!至少要找到曹雪芹错误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刘老师列出了明朝的和淸朝的证据,请不要忘了文心雕龙中也有说法。应该统一的看待。如果是因为时代变迁的原因形成的问题。虽然现在认为错误而不用了。那也不能随意否定人家当时的东西!

点评

我个人的意思,理解红中林妹妹的这段话应作全面的理解,不可当作曹氏本人的观点。曹先生的本意在说明人物的个性。这个可以参见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红楼梦》,其中贾雨村与冷子兴的几大段对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06:54
曹先生没错,是程高理解上的错误。曹雪芹用了修辞手法的。摩拟醉酒后焦大的口吻。  发表于 2018-12-15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2-15 22:0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2-15 21:42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这句在程高刻印时改了,而虚对实,实对虚却没改,有个红楼梦续书家因此认为此句 ...

从死人纸堆里找证据,一直是中国文人的陋习。理论在从经验兑变出来时,它必须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虚实死活,中国古代的词性分类,不能乱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56
发表于 2018-12-16 06: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2-15 21:42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这句在程高刻印时改了,而虚对实,实对虚却没改,有个红楼梦续书家因此认为此句 ...

我个人的意思,理解红中林妹妹的这段话应作全面的理解,不可当作曹氏本人的观点。曹先生的本意在说明人物的个性。这个可以参见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红楼梦》,其中贾雨村与冷子兴的几大段对话,正是说明此意。
我自己新作了一个,看是否符合林妹妹说所说:
赠某诗友

山野育戎驹,鞭加捂眼驱。心驰天汉马,身陷磨坊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