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3|回复: 13

《汴梁骚客诗话》

[复制链接]

193

主题

439

帖子

24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1
贡献
390
金钱
904
发表于 2018-12-9 15: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汴梁骚客诗话》


一、喜爱古诗词的朋友常为韵脚和平仄争得面红耳赤,若是研究古人的作品,值得嘉许,像刘心武先生为弄清通灵宝玉的来历,把女娲也请来为自己的结论佐证,原是治学的一种精神。但韵脚和平仄之于古诗词,只不过树叶之于大树,浪花之于大海,一根乌发之于云鬓。创作要的是作品独有的味道,要的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灵韵,如行云之于风,飞舟之于湖,雷电之于雨。阅遍古今中外大师的精品,没有不留遗憾的。倒恰恰是那种遗憾,如西施捧心,若李白醉酒,似维纳斯断臂,平添了诸多魅力。
惟有留有遗憾的作品才可能打上自己的印记,才是真实的,才能具有生命力,因为这是人性本身的不完美所决定的。

飞雪偏与梨花似,风骨不同诗家知。
拟将梨花咏飞雪,老农哂笑君白痴。

二、性情若酒,任由什么瓶子装去,古风也罢,律诗绝句也罢,新体诗也罢,只求合适,不要跟风。因为形式是个靠不住的东西,像时装一样,你花了大价钱买了几套,一扭脸新的又冒了出来。今人买东西爱看正宗与否,爱看包装是否时髦,结果老是落入形式设的圈套,可叹!

前朝一烂瓦,今人当古董。
张旭对怀素,运笔各不同。

三、东坡有《鹧鸪天》词(也有说鲁直词,实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贞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欲避风波险,一日风波十二时。”其中把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全盘抄录,加若干句以成新词。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难道大文豪苏东坡也干此营生?
非也。若加以比较,两首词一表现对自由生活的赞美,一表现对世间险恶的愤懑,意迥异。窃以为所谓抄者,即重复古人意,重复他人意,哪怕不着一字,也是为抄,而且对文坛对社会危害尤甚。

历代不乏江郎才,胸藏万点究可哀。
颦蹙都是他人墨,残羹千载谁端来?

四、画梅花,穿枝时要走“女子”,这是基本规则。倘若你每处必按规则行笔,作品必然失去灵性。这就像写律诗绝句一样,如果你老是怕别人嘲笑你不懂规矩,处处受平仄制约,不如去让机器人代笔,因为你是在作画、写诗,在捕捉艺术瞬间的灵性,而不是在写规则。

大千世界细微多,东风无奈花开合。
路到尽头别有径,沧海桑田费琢磨。

五、中国的新诗发展到今天,不过百年,但已形成专供欣赏的,专供朗诵的,还有欣赏和朗诵功能兼备的形体。而近体诗和诗词呢,堪称为新诗的老祖宗,却还在格律中兜圈子。殊不知古人是在吟唱,近体诗和词是依韵依声而写而填的;今人写诗作词大多只是为了欣赏,只是为了品味诗词独有的魅力。
自从诗和歌分离以后,格律中部分功能已经弱化和丧失。因而,当代诗词应该在还原自然、贴近自然上下功夫。

独立寒冬抬望眼,朔风万里冰凝川。
黄河故道今安在?陇上依旧下夕烟。

六、有些独特的感觉是固定的音韵平仄和格式束缚不得的.其实古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才以偷声\转调\减字等手法矫正,以挣脱对性情的束缚和压抑。忘掉武功,方能出神入化;忘掉门派,才能打出迷踪拳。文学创作,"创"才是第一位的,否则机器人便可代劳。

花开四时新,最难是画魂。
世间通灵物,戒律囚死人。

七、文字如山水花草一样,也是有灵性的。在诗词特定的意境中,它已脱离了词典,失去了固定的词性,变成了我们的主子,让我们或悲或喜。不要因了词典,把文字的灵性扼杀了,让它变成了僵尸。

朝裹旗袍夜披纱,千娇百媚入诗家。
点睛苍龙腾空起,又把瑞雪变梨花。

八、人都快中暑了,某君尚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人问为何,答曰:“此乃名牌也!”几岁的小毛孩拄着龙头拐杖,人问为何,答曰:“俺家祖宗传下来的!”诗词亦然,无内在功力的人,只有靠外在的东西包装自己。时下拉票之风盛行,掌声也越来越廉价,一千元可买来一个著名诗人,一万元可买来一个名誉主席。悲哉!

商鞅变法被车裂,留下庸才炫祖宗。
农夫若知必笑问,春花秋月一般红?

九、草书的“帝”字,多用缠绕笔法,早先不解其意,后忽然悟得,哑然一笑:帝是所谓的龙种,黄袍上自然有龙缠绕;加之古训和先帝遗诏,如一重重的清规戒律缠身。书家写之自然要用缠绕笔法,明似抬举,暗含嘲弄。
由此想到诗词的平仄,学习者无奈,又怕行家笑话自己无知,便把鲜活的词语扼杀为声音僵死的符号,称之为“戴着镣铐跳舞”,去除了镣铐,傻子都知道轻松,莫非大自然也要低头于人为的“矮檐”?

皇上一日坐龙椅,枭雄纷纷裁蟒袍。
内外交困谁知累,行云窗外乐逍遥。

十、词有句秀、骨秀、神秀,王国维先生把李后主列为“神秀”的代表。我读李后主词,常有登梯扑云之感,似乎每一句自己都能写来,但词的整体合起来与后主一比,顿觉汗颜。何耶?神可悟而不可学,云可赏而不可捉。

欲扑云霓累纨扇。似可得,又不见。且将嗔怒裁羽衣,回风千里,落自家堤岸。

十一、人生最浅薄的理论,莫过于以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一肚子委屈的女人对闺蜜说:“看我老公多帅!”转脸就想去跳楼。小伙子甘愿为一位自称诗人的美女自杀,后来才知她的名号是买来的。
形式害死人,正如古诗词的某些法则,岂有千年不变的道理?有一种理论叫做“求正容变”,窃以为“变”才是“正”,“正”就在“变”中。

七种色彩宜写花,最贵不在帝王家。
适合性情仅一个,灵魂深处才有她。(未收)

十二、高手填词,咏之只觉无限韵味涌动,让你沉之醉之,痴之迷之,是一种立体的享受;俗手填词,让你只闻字音不见形象,如听快板,玩其音调而不觉其内容。家与匠的区别,貌似毫厘,其实差之千里。

是花还似非花,欲追远在天涯。
韵外灵秀何在,唯寻韵内奇葩。

十三、和谐社会,是登上高级文明的船票。而关注人性,描绘人性,则是诗人的责任。人与人之隔阂,缘于不能彼此宽容和理解,乃至产生了许许多多无聊的相互攻击和指责,国与国之间便产生了战争。不合你口味的食物,你可以不吃,但没有权利阻止它的存在。表现无助的人间苦涩,表现个性的生存空间,胜于高唱肤浅的政治赞歌。“诗三百”与唐诗宋词且懂这个道理,而我们为何不懂?

乞丐街头伤心句,朱门谱为盛世歌。
同是一样爷娘养,为何悲喜两折磨?

十四、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之二)
这首诗,可以说够淫荡了。但王国维认为,之所以没有人认为淫荡,是因为其感情太真挚了。他还认为,诗词之病,不在于“淫”,而在于“游”。所谓“游”,即虚情假意。反观《诗经》中“风”“雅”中的诗歌留传颇多,而“颂”却少为后人接受,我想也是“游”的成分太多的缘故。颂言多假,颂诗亦然。

血作残阳亦销魂,假借黄钟尽浮云。
媚眼真时不觉媚,关公刮骨应呻吟。

十五、王国维先生说:“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所谓“善人”,依我看,是以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警醒于世者,故为当时的陈规所不容;所谓“天才”,即敢为天下先者,故为主流人士所不齿,而称为另类。秋瑾为百姓捐躯,百姓闹哄哄争食其人血馒头;莎士比亚是世界级戏剧大师,但生前无人肯出版其戏剧作品。
当今亦然。流俗如风,人们身在其中,享受者四季的冷暖轮回,重复着昨天的人生故事,这故事演绎成诗歌,只能是俗品诞生的婴儿。

春花欣欣向君子,君子不与春花同。
娇媚疑似淫荡者,可叹君子守俗名。

十六、钱钟书先生说:“少数文人在善造英雄的时势底下,能谈战略,能做政论,能上条陈,再不然能自认导师,劝告民众。这样多才多艺的人,是不该在文学里埋没的……文学必须毁灭,而文人却不妨奖励,奖励他们不要作文。”(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之《论文人》)
读罢想笑,先生真是幽默大师。因为文学是文人的骨髓,掺和任何东西都会让文人的骨骼弯曲。那些“自认导师,劝告民众…多才多艺的人”可以去当政客、卖糖葫芦,做兽医。而真正的文人只用自己的作品说话。

高雅风尘两相宜,真诗无韵堪称奇。
性情比如百花宴,千杯万盏香不一。

十七、怀素《自叙帖》中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不知这是否有无怀素借他人卖弄自己之嫌,但却道出了艺术的真谛,也道出了怀素书法艺术的真谛。艺术是有灵性的,所有的规则因时因景因情而变。时装秀秀的是时装,裸模秀的是人体,诗歌秀的是神韵。“巴蜀鬼才”魏明伦嘲笑赵忠祥的古体诗有违平仄,至于赵忠祥的古体诗本人无法恭维,但所谓“巴蜀鬼才”在我心中已大打折扣。“风”者无形,古风也是“风”。李白曾在巴山蜀水留下了许多名作,都是信手写来,按律诗评一律非诗,不知“巴蜀鬼才”会拿什么打上门去,骂李白个狗血喷头。

花色深浅依春秋,帝王龙船变扁舟。
诗词年轻谱死去,不废江河万古流。

十八、明张岱先生有《濮仲谦雕刻》一文,不过百余字。然字字如锤,敲我心扉。蓦然间令我穿越时空,披发跣足,直奔南京,欣欣然做仲谦先生门下客。
仲谦者,高士也。独出名利,而入性情。虽抱得雕刻绝技,但富贵可得而不追。如皓月一轮,阴风无奈,遂使芸芸俗人汗颜,也让我在孤独时觅得知己。想诗词界争占高枝者古往今来何其众也,看权贵脸色而惴惴攀附,活得实在可怜!

高雅由心发,不争龙凤名。
草木何轻佻,悲喜岁枯荣。

十九、李白狂,怀素狂,缘何?性也,酒也。你不让李白尽兴,他就“天子呼来不上船”;你让怀素做书,他就“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两人与酒,决不是故作风雅,而是“骨醉”。 “骨醉”即“性”。唯有“骨醉”,方能以个性阐释人生,以人生阐释艺术,以艺术阐释作品,这样的作品才不可复制。

行云本无形,一怒风雷惊。
神出鬼没者,匠人岂知踪?

二十、参观《色空不二》书法绘画艺术展,一位画家让我评价他的作品,我脱口而出:“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画家疑惑。
其实,无论什么艺术,都在随着欣赏者的欣赏品位而变形。卑鄙、猥琐、高尚、深邃,同一件艺术品,在不同的欣赏者眼中,会有着不同的答案。《蒙塔丽莎的微笑》,嫖客说是调笑,商人说是奸笑,逃犯说是冷笑,儿童说是慈母的笑,谁说了算?伟大的作品必须经过历史的沉淀筛选。
当代艺术创作者的致命心理缺陷,即作品甫一问世,就想让全世界的人山呼万岁,于是急忙忙巴结权威,比如一些诗人频频与权威合影,让权威签名,送权威集子,甚至不惜重金买通权威。权威碍着面子,给了两句好话,此类诗人便飘飘然上了天上,以为自己可以青史留名了。可笑不?

雪落深浅鸿爪知,树借北风摇秃枝。
人间只观冬日韵,任它招摇何痴痴!

二十一、愚蠢的诗人有两个遮羞的方法;其一,借门派或名家唬人;其二,用祖宗的经典束缚他人和自己,在自家门头上挂上“正宗”的招牌,掩饰自己的无能,称所有创新者为“野狐禅”。这使我想到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他师承咏春拳,却从不囿于流派的门户,也不借叶大师装点自己的门面,而是敢于跳出祖宗经典的束缚,博采众家之长,终于创立了名扬天下的截拳道。李小龙不是诗人,但他比那些死抱祖宗大腿的呆鸟聪明。

一路振翅花中取,酿蜜未必守虬枝。
敢向禅中讨深奥,别样滋味自家知。

二十二、“他的球并不好看,如果打好看了,输的一定是他”,王涛这样评价马琳打球的特点。
王涛的话一语中的。喜欢乒乓球的人都知道,马琳属于直拍打法,前三板和小球技术天下第一,但若中远台和横拍选手大打一场,肯定捞不到便宜,即如与同是直拍打法的王浩拉开架势,因其直拍横打技术不如人家,也肯定会落下风。缘何?以己之短对人之长。
诗歌亦然。擅长婉约抑或豪放,擅长写景抑或造景,擅长风花雪月抑或人生百相,是诗人的个性特点和天赋所决定的,只有诗人自己知道。盲目改变自己者傻,彻底放弃自己者愚,一直追逐时髦者蠢。

梅花三弄最销魂,东风只度懂春人。
茫然四顾心无定,秋霜撇下一荒坟。

二十三、太极拳的缠丝劲与狂草的缠绕法暗合。缠丝出“寸劲”,瞬间爆发出惊世骇俗的力量;缠绕出“飘逸”,字与字浑然一体。借太极拳的缠丝劲作书,则飘逸中隐含力量;以狂草的缠绕法练拳,必飘逸舒展,滔滔不绝。
诗词乃汲取天下万物灵性的艺术,其生命力并不来自于教科书和词谱,拳法、书法之道岂不可以借鉴乎?

移步莲蓬走凌波,缠风裹月姿婀娜。
一片柳叶一利刃,削与词家细琢磨。

二十四、词谱的作用在于古代艺伎依韵吟唱,而当今词家所填之词,多为供人欣赏,词谱的作用日渐式微,只不过提供一个词牌罢了。研究词谱和古韵,是专家学者为了保留这一份文化遗产,若词家仍在束缚下亦步亦趋,仍在古韵中自扎藩篱,我们的诗词如何能走向民间?如何能走近青少年?古已古亦,今正变古,唯古是尊,则永远追不上时代。毛泽东当年曾与郭沫若就诗歌的平仄押韵交流过看法,毛泽东的意见是:押大致的韵。我觉得很具前瞻性。

东风岁岁发春花,此花不是旧时花。
花开花谢寻常事,人间日日送晚霞。

二十五、围棋的技法固然多,如征子、倒扑、倒脱靴、胀死牛等,但我们绝不是为了展示技法而下围棋。如果序盘阶段围的占压倒优势,明眼人一交手就自知不是对手而推枰认输。这就叫做《孙子兵法》上讲的围而不打屈人之兵,说明你具有极高的造诣。运用到写诗填词中,如果你用极简练的笔法就能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就不要刻意复杂化,音韵、修辞等只是手段,切忌卖弄。大音希声,只有幼稚的人才会为卖弄学问而写作。

半点渲染意已奇,何劳泼墨纸全湿。
读眸早知明月照,伤春只采泪一滴。

二十六、读李后主的《相见欢》,最喜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他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羁旅之苦,想到了人在矮檐下的无助与无奈,想到了流落天涯的游子。亡国之恨是李煜独有的,而“离愁”是人类共有的。描写抽象的“离愁”,词家的高明之处在于用了具象的“剪不断,理还乱”,让古往今来的读者浮想联翩。诗词贵在具象,失之抽象。

一片窗前月,遥祝家乡明。
空空诉愁怨,难寄游子声。

二十七、李清照、柳永、李煜等诗词大家笔下,很少见冷僻词语。缘何?冷僻词语影响营造意境。诗词的语言愈有张力、色彩、立体感,则愈有生命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的愁绪,春天的江水,向东流滔滔不绝,跃出纸面,直扑眼底,撞击心头,成为千古绝唱。营造情、景、人融为一体的意境,是那些冷僻词语力所不及的,因为它们使人缺乏共鸣感。

暮云载我思悠悠,一瓣菊花阅三秋。
山荒岩冷人罕至,可怜碧水空自流。

二十八、诗友孙富山是孙氏太极拳高手,据他讲,练拳入迷时,常能达到一种天地之间不知有我的境界,只剩下一股浩荡之气在茫茫太空游走。欣赏或创作好的诗词,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于是悟到:提炼出太极的浑圆之气,无论演绎出什么招式,都是太极境界。诗词亦然。很多人仅仅囿于诗词现有的技法,而不知提炼“气”,是舍本逐末。八股文虽重章法,而今却仅剩下一堆朽骨。

天地混沌两茫茫,云奔风舞雷激昂。
神龙不知谁锁去,唯余鳞爪笼中狂。

二十九、道家的“天人合一”论,也是艺术创作的至高追求。打通内外,让我中有物,物中有我,我即物,物即我,风即我之呼吸,雨即我之流泪,雷即我之激情,电即我之魂灵。庄周梦蝶,焉知不是蝶梦庄周?

妆罢已是黛玉生,寻他蹒跚踏泪行。
莫怕路人抬俗眼,欲倾相思回大清。

三十、读近人陈匪石先生编著的《宋词举》,见研究者经常为词格之一字增损而大费心思,于是忽发感慨:古代名家打一喷嚏后人也要量量长短,真真酸儒也!
词人作词,发乎瞬间之奇思妙想,过期灵感则烟消云散,一字增损,全在意之所遣,布之长短,何关尺子乎?

(本文载于《齐遂林新宋词选》,河南大学出版社)

193

主题

439

帖子

24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1
贡献
390
金钱
90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6: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骚客书毛泽东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9-1-1 15: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事实说话。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9-1-1 15: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诗话是实话。是难得的好文。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主题

8186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72
贡献
8761
金钱
10280
发表于 2019-1-1 15: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精。

推荐诗友一读,开券有益。

点评

谢谢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6-22 14:40
烟波挽霞收入梦,黄河今宵过寸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主题

439

帖子

24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1
贡献
390
金钱
904
 楼主| 发表于 2019-6-22 14: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草晨露 发表于 2019-1-1 15:08
推精。

推荐诗友一读,开券有益。

谢谢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1-31 1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一)

"惟有留有遗憾的作品才可能打上自己的印记,才是真实的,才能具有生命力,因为这是人性本身的不完美所决定的。"

此论也,不可谓错,也不可谓对。
总体而言,人性确实是不完美的。但人性是一个概括性描述,不是一个具体性描述;是一个总过程描述,不是一个具体时段描述。也就是说,人性也有完美的侧面,有完美的时段。而诗恰是人性某个侧面、某个时段的表现或反映。因为诗是即时性的,即感性的,并不是关于人性的全面总结和概括。
因此,诗可以是不完美的,但也可以是完美的。事实上也确实有完美的作品,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这种情况。
诗不完美的根子不在或不主要在人性上。主要在文字与诗意的不贴切上,主要在格律与诗意的不贴切上,主要在意象的驾驭上,主要在意象构筑意境的过程中能力的不足上。与人性不能说没有关联,但把关联说成根本,显然并不深刻,并不全面。
因此,不完美在诗上留下的印记是遗憾,不是欣慰;真实虽然没有问题,但与生命力强弱没有必然比例关系。格律、文字不完美的诗,有的确实有生命力,但这样生命力不是来源于其不完美的方面,而是来源于其完美的另外方面。遗憾可以为诗打上遗憾的印记,完美也可以为诗打上完美的印记。
诗很复杂,很微妙,想简单说清是不可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 05: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二)

"性情若酒,任由什么瓶子装去---只求合适,不要跟风。因为形式是个靠不住的东西---结果老是落入形式设的圈套,可叹!"

此论也,前半截是对的,也就是说这个总原则是对的。为性情演变出来的诗情诗意寻找一个合适的表达形式是对的,没有合适的表达形式,诗情诗意将无法表达,并无以存在。但其后半截却是不对的。一,因为没有弄清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所以否定了形式对于内容的重要性。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关系?是互生互在、缺此无彼的关系。任何内容都必须存在于形式之中,任何形式都必须存在于内容之上。没有内容的形式不能存在,没有形式的内容无法存在。说形式是个靠不住的东西,基本上也就是说内容靠不住。如果形式靠不住,内容靠不住,那还能靠什么呢?二,形式不是圈套,而是内容存在的依据。打个比方吧。玻璃是玻璃的本质。玻璃必须存在于自己的形式之中。玻璃球是圆体玻璃这个玻璃内容的存在形式,玻璃方块是方体玻璃这个玻璃内容的存在形式。没有存在形式的玻璃,就没有了玻璃这个内容的存在。既无形式,又无内容,玻璃的本质也就没有了。
作者所以这样说,恐怕主要是对诗格律这种形式心多不满意的缘故吧。
诗是什么?诗是性情的表现或反映,是性情演绎出来的诗情诗意的表达。如果这个诗情诗意不能找到并存在于一个合适的诗形式之中,那它就不是诗。诗也就不存在了。
形式具有多样性。比如刚才说的玻璃,其形式确实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球体,可以是方等规则体,也可以是碎片等不规则体。有的形式具有相对多变性,有的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形式相对于内容来说其变化性要弱些。因为一切形式的变化都是基于内容的变化,没有内容的变化,就没有形式的变化。形式变化表达的是内容的变化。基本原理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诗情诗意来源于人的性情,人的性情是各不相同,千奇百怪的。性情演绎出诗情诗意的过程,不但是受各种内外因素激发和制约的,而且是具有即时性的。但诗形式就没有这么纷繁。三千年来,诗形式也不过是歌谣、楚辞、诗赋、古风、格律诗词曲、新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和新体诗的不规则言而已。诗形式来源于下列这样几个诗要素:意象、意境、意味;节奏、韵律、音乐性;比、兴、赋。这也就是说,诗形式被诗要素确定之后具有相对稳定性。
既然诗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那就不必怨恨它。因为它是诗不可或缺的构件。
诗格律是不是圈套?是。这个圈套仅有负作用吗?不是,它的正向作用远远大于其负面作用。中国格律使中国诗更具备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一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为什么乐此不疲?因为他们享受着,因为他们不但自己享受还让后人享受着,享受着形式美。纯音乐是什么?主要是形式和形式美 。为什么人们喜欢它?因为它让人享受。中国诗格律的美有那些?一是节奏,二是抑扬顿错的旋律,三是押韵的音乐性,四是节奏、旋律、音乐性循环反复的有序性。这些东西构成了完善的形式美,当然也构成了较高的门坎。这是不是圈套?是,但却是一个美的圈套。在这样的圈套中打转虽然受到极大的制约,但也可获得极大的享受。打个比方吧,如同转九曲。小小一块平地,因为有那些桩竿的规划,所以形成了长长的、曲折的,回环往复的路,走在其中,美妙无比,乐趣无穷。九曲不是圈套吗?是一个美的圈套。
作者认为被形式约束是可叹的。有什么好叹的?你可以不去转九曲嘛。但如果你去转九曲,那就不要横冲直撞。只有不横冲直撞,才能享受其中的美。格律诗词曲也是如此,你喜欢它,你就享受它的美;你回避它,你就走别的路。但形式这个东西是不能否定的,因为它对于内容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诗格律也是如此,它对中国诗是中国诗太重要了。中国诗格律是我们历代先人的伟大发现和创造,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1 0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三)

"倘若每处必按规则行笔,作品必然失去灵性---写诗是在捕捉艺术瞬间的灵性,而不是在写规则。"

按规则行笔必然失去灵性,说得太绝对了。说可能失去灵性比较合适,说有的人这样做可能会失去灵性比较合适。因为确实存在不必然失去灵性的情况,存在不失去灵性的人。
写诗是捕捉瞬间灵感是对的,但这与按规则写诗没有关系。灵感捕捉到了,就写诗。有的灵感适合进入规则,有 灵感不适合进入规则;高手容易把灵感压缩进规则,低手难以把灵感压缩进规则。不适合就别强来。不能说按格律写诗是写规则。因为规则早已形成,不用你去写。规则或格律如烈马,会骑可以跑得很快,不会骑可能摔断腿。不要声讨马,马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3 07: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四)

一、“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已形成----还有----形体。而近体诗----却还在格律中兜圈子。”

不能说新体诗一无是处,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新体诗没有任何形式审美价值,说它是分行散文也不为过。诗的节奏性、音乐性特征被它抛到了九霄云外。没有节奏性和音乐性的诗形式不是诗形式。近体诗为什么要在格律中兜圈子?不过是在坚持诗的节奏性、音乐性罢了,不过是在以诗坚持诗特性罢了。没有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还是中国人吗?

二、“近体诗和词是依韵依声而写而填的;今人写诗作词大多只是为了欣赏,只是为了品味诗词独有的魅力。”

如果“近体诗和诗词”确实有“独有的魅力”,那不是很好吗?那不是它的真正价值所在吗?为什么不去“品味”呢?难道要品味没有独有魅力的新体诗吗?是吃豆腐好还是吃豆腐渣好?

三、“自从诗和歌分离以后,格律中部分功能已经弱化和丧失。”

事实是自从诗和歌分离后,格律才产生的,格律的功能才强化的。诗歌史是有其秩序的。说反了。说反了,不仅是事实反了,而且是道理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4 11: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五)
"关注人性,描绘人性,是诗人的责任。"这是一个正确但不深入的论断。
正确是因为它说明了目标,不深入是因为它没有说明方法。
诗言志也好,诗抒情也好,都是说诗要写真实性情。这肯定是不错的。
问题是其实文学体裁也能写真实性情。虽然它们也写了真实性情,但写出来的却不是诗。
这些东西所以不是诗,是因为它们没有采用诗的形式因而没有表现为诗。
诗是一种形式,是一种不同于散文、小说、戏剧、论文的形式。既然形式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分别,就不能说“形式害死人”。形式既不害人,也不害内容。形式自主存在,并不主动找人来祸害。形式还是内容得以存在并表现的依据。
形式是一个总体规定性,诗格律是某种诗形式的具体规定性,没有形式的规定性,世界就没有分别。没有诗格律的具体规定性,就没有格律诗。诗格律是诗探索、诗实践的一种成果。是我们的先人,对诗规律的一种发现和总结。认可的人多了,遵循的人多了,就成了法则。法则也不主动找人不祸害。能不能新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格律、法则?能,放手去创造就是了。从创造出来到成为法则是需要时间确认的,是需要社会认可的。
诗写人性,诗要用诗的形式写人性。诗是什么?是意象、意境,是节奏、韵律。格律不过是意象、意境、节奏、韵律的一种规定性。它不要求每个人都遵循,因此也不用对它咬牙切齿、深恶痛绝。
诗形式是纯文化问题。纯文化问题,没有对错的分别,只有优劣的分别。诗韵就不是这样了。诗韵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就不仅是优劣问题了,就有了对错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副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4
贡献
17869
金钱
48774
发表于 2020-2-6 06: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汴梁骚客商榷诗(六)

"研究者经常为词格之一字增损而大费心思----词人作词,发乎瞬间之奇思妙想,过期灵感则烟消云散,一字增损,全在意之所遣。"
这段话也,对错各半。
词之一字增损,对于写词人而言,确实不是什么大事。字之增损,古人已有先例。如果你觉得必须增损,才能准确表达你的意思,那你去增损就是了,无非是别人说你不合谱。别人说说有什么关系?你满意就行了,意思恰到好处就行了。在写词人这里,内容决定形式。
词之一字增损,对于词研究者而言确实是大事。词研究者,研究的不是词的内容,而是词的形式。在这里形式就是内容。形式也有个是否完美的问题,增损决定是否完美,因此大费心思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
写词一般都是先写意思,后写格律。也就是先大致按格律写出来,然后认真按照格律来对照、修改。因此不存在“过期灵感则烟消云散”的问题。如果确实有绊于增损一字而废弃灵感者,那也不是格律造成的。
我想说的是词牌就是一把尺子,一把古人制造的尺子。尺子是合适并且合理的吗?尺子是不合适并且不合理的吗?
你写的是十六个字,你就叫它十六字令;如果只有多一字或少一字才能准确表达,你就叫它增字或减字十六字令。为什么还要叫十六字令?因为你还是按十六字令的基本规矩走的。但不要本来是十五字,却说这就是十六字。有必要吗?
词可以改造吗?我认为是可以的,古人不是没有先例。但改造不能为了改造而改造。为了形式更美而改造是可以的,为了确保内容完整准确而改造也是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6

主题

387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37
贡献
3385
金钱
4742
发表于 2020-3-21 14: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词可以改造吗?我认为是可以的,古人不是没有先例。但改造不能为了改造而改造。为了形式更美而改造是可以的,为了确保内容完整准确而改造也是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6 0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