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府吏
威望537 点 贡献1375 次 金钱1988 枚
| 电梯直达[url=][/url]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我起初也是赞同新韵的,但随着对格律史的深入了解,对旧韵的存在也有了深入理解。
首先说律诗的出现于诗史并延续千年,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推波助澜。律诗在初唐沈宋以科举制度确立地位之前,格律并不固定,文献记载:“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颙、约已降,兢、融以往,声谱之论郁起,病犯之名争兴;家制格式,人谈疾累”,是沈宋借助科举功名导引的作用,才固定了平仄格律,并将《切韵》作为科考用韵标准,定名为律诗,律是法律的意思,不是声律,音律之意,所以后人称律诗为科举诗,正是因为隋唐建立的科举制度,使得诗这种体裁沾染上国家王法的色彩,即格律,并延续千年,从诗经,楚辞,汉魏古诗以来重意境的优良传统受了格律的束缚。齐梁时擅五古的江淹因不擅这种声病诗,遂有江郎才尽的传说。唐以后人作律诗,因须婉转辞句以就律,再也写不出古诗十九首这样的天籁之音。
后人作律诗这种体裁都依唐律,韵也依唐韵,律诗同楚辞,汉乐府一样,已经成了一种古典体裁,宋元明清都没说要改革,所有研究都以唐律为例,意在恢复其形制,所以有人用唱京剧必须用京腔来作比。
今天提倡新韵的人,不仅应改革其韵,更应抛弃其律,恢复汉魏古诗未受科举制影响,不拘平仄的优良传统,而不仅仅是改革韵书,中途半端。 |
|
| [tr][/tr]
| 回复 编辑 [url=]使用道具[/url] [url=]举报[/url]
| | |
图书府吏
威望537 点 贡献1375 次 金钱1988 枚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新韵与吟者
吟者追随新韵,则新韵与吟者之间必有共同点,试析一二。
1,新韵失去传统,而吟者亦不通经籍。
2,新韵韵书多样,而吟者亦马甲繁多。都叫人莫衷一是。
3,吟者的新韵提倡舌间耳畔,自己快活为上,不管平水韵的公约。而吟者在论坛也是恣意发贴,屎一坨,尿一坨的,全然不顾别人感受,不守规范。
……
有以上三点相似之处,或许新韵的命运终将和吟者命运一样,被诗坛驱逐? |
| | [tr][/tr]
| 管理点评回复 编辑支持 反对 [url=]使用道具[/url]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 | |
图书府吏
威望537 点 贡献1375 次 金钱1988 枚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堂窝人:
吟者的新韵提倡舌间耳畔,这个,就像贪官们提倡反腐倡廉一样,自己一屁股屎却要别人讲卫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民歌,不合平水韵,也不合普通话语音实际,比平水韵十三元更无舌尖耳畔的和谐感,而吟者提倡的,就是这样的东东。 |
| | [tr][/tr]
| 管理点评回复 编辑支持 反对 [url=]使用道具[/url]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 | |
图书府吏
威望537 点 贡献1375 次 金钱1988 枚
|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考据家与广告员
征服式的广告员网上少见,三羊式的考据家代有人才。
上面是此文题目,征服为新韵做广告几年如一日,就象街头发小广告的,强行塞到别人手里,贴到人家门上,塞到人家车里,这样的广告员自然是惹人烦的,到那个单位都会被撵出来,只能游街串巷,蛰伏香港。
三羊这样的考据家倒是代有人才,往远说,民国考据大家顾颉刚将治水的大禹考证为一条虫,“禹是一条虫”,鲁迅讽刺过。往近说,楚山孤云不二法师将“上窥华岳巅”解释为蜀帝进取中原的雄心。
再往近说,有红学考据家将“故园”考证为坟茔的,证据是有诗为证“十年虚埽墓,风雨故园听”,“松湫郁郁故园情,溅泪花时暗里惊”……
我们的三羊有什么重大考证成果呢?
1,蜂腰是美称
2,近体是近似永明体的意思
3,四声二五法
……
|
| | [tr][/tr]
| 管理点评回复 编辑支持 反对 [url=]使用道具[/url]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 | |
图书府吏
威望537 点 贡献1375 次 金钱1988 枚
| 5#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金筑子跟着五四跑了(也谈许敬宗与平水韵)
我们知道五四先生是欲置平水韵于死地的,他也并不主张用什么新韵,而是主张用口语韵,怎么顺口怎么来,他说:“押韵本就是大体须有定法则无的事”。尽管五四先生有时假惺惺的说要给平水韵者生存空间,但大家知道这只不过是猫苦耗子假慈悲,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金筑子先生历来是主张“旧声新韵”的,所谓旧声,就是平水韵旧声,所谓新韵,就是方言口语韵。
在新旧韵之争上,五四是左派,金筑子是中间派,时左时右摇摆不定。本来金筑子对五四深恶痛绝,常怒斥五四欺师灭祖,但这次五四抛出一篇文章《唐宋均非凭借查阅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为诗填词的》,打动了金筑子,金筑子竟然因此跟着五四跑了,穿上了一条裤子,可见中间派的动摇性。
本来金筑子与五四站在一条战线是有共同基础的,那就是他们都主张押韵用口语韵,而不依什么旧韵新韵之类韵书。
那么平水韵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如五四所言,唐朝人作诗和平水韵无关吗?
事实是这样,唐初科举诗赋的官韵是《切韵》,开元四年(716年)的科举用韵严格按切韵193韵来判卷。这年考完后,士子觉得切韵韵部太窄,于是许敬宗奏议将邻韵合并,注明同用,独用,这大体就是后来的106韵的平水韵。开元五年(717年)后的科举诗赋用韵情况几乎完全符合平水韵106韵。据山东学者王兆鹏(经查证非三羊)统计,开元五年(717年)至光化四年(901年)科举考试的133篇赋和187首诗,共5155个韵脚,其中与平水韵(广韵规定同用,独用者)相合的有5112个韵脚,占99.17%,不合的有43个韵脚。 |
| | [tr][/tr]
| 管理点评回复 编辑支持 反对 [url=]使用道具[/url]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 | |
图书府吏
威望537 点 贡献1375 次 金钱1988 枚
| 6#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王力赞同金筑子“今古混用”
金筑子说:“前几天,为了驳斥针叶林的多次挑衅说我“反毛”,再去翻阅毛泽东的这一段话,才大吃一惊,原来这个论点伟人早就在不经易间说过,并且我的“字面上”三个字也是伟人早就有的!”
金筑子虽然喜欢考证毛泽东诗的缺陷,但如果毛泽东的话能证明他的“今古混用”论,也是乐于引用的,这大概就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吧。
令金筑子兴奋不已的毛泽东这段话是:“陈毅同志: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但其实毛泽东是革命家,于诗律上并无深入研究,金筑子要想得到鼎力支持,无过于王力了,但金筑子却读书不多,据说家中只有一套全唐诗和一本大宋重修广韵。他以为王力不赞同他的“今古混用”,他说:“王力先生对汉语研究了一辈子,有汉语诗律学,确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真是遗憾!”
但其实王力的观点与金筑子是一致的,王力在1964年《诗词格律十讲》后记里说:
有人问,可以不可以不按照旧诗韵来押韵?我曾经说过,今天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按照韵书来押韵,毛主席的诗词平仄很严,诗韵较宽,这是我们的典范…… |
| | [tr][/tr]
| 管理点评回复 编辑支持 反对 [url=]使用道具[/url] [url=]评分[/url] [url=]举报[/url]
| | |
图书府吏
威望537 点 贡献1375 次 金钱1988 枚
| 7#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color=#999999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三羊为何不斗金筑子
看过北京野生动物园东北虎伤人事件,细心的人会发现,伤人者是两个东北虎,他们二虎相安无事,专盯冒失下车的游客。
针叶林一进香港论坛就被金筑子盯上了,几次欲禁杀,被观众制止。
三羊说,让他和金筑子辩,就是想坐山观二虎相争。
三羊和金筑子二人素来一唱一和,金筑子说拗,就是断左臂,三羊道,救,就是断右臂。金筑子除了会南腔北调,还有横穿南北奇功,而三羊也不弱,除了会扭蜂腰,拉鹤膝臭美,也有纵贯东西法术,与金筑子可谓南瓜配葫芦的拉郎配。
三羊有锐矛,金筑子有坚盾,三羊说:诗髓脑不是吃素的,金筑子说,诗髓脑是假货。旁观者问,以彼之矛刺子之盾何如?三羊说:No!
三羊不斗金筑子,一个山东曹瞒,一个西南刘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