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4-11
威望1112
金钱5370
贡献2823
金牌会员
 
威望- 1112 点
贡献- 2823 次
金钱- 537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9 07: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渐修渐进的方式,这也和你的水洗衣服有得一比。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种顿悟,立地成佛。
众生的身体不是树,
众生的心灵不是镜。
本来没有一物可比拟,
尘垢怎么会污染障蔽光明的本性。
你能读懂“拈花一笑,不立文字”的内蕴吗?
你能辩出“时时勤拂拭,本来无一物”的区别吗?
再对照你所解的“意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你能看出十个字的着相着迹吗?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这里,佛是自已著衣,自已持钵,入城乞食,自已钣食,自己收衣钵,自已洗足,再自己铺座而坐。这里佛和我们大众一样,佛就在你我之间,吃喝拉撒无异于众人。
禅修是个过程,这个佛号一开始还是要持。这没有错。但为什么我的文章就要删了呢?这明明是一篇明心见性之作,你怎么不识呢?还狂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