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1

独特有趣的诗歌形式—拆字诗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2-7 12:4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特有趣的诗歌形式——拆字诗
    拆字诗是一种注重汉字结构特点的诗歌形式,将汉字拆解开而融入一首诗之中,技巧性很强。这种诗歌在古代歌谣已经有了雏形,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与观赏性。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汉字的奇妙的同时,还能够读懂诗歌的内涵。这种诗歌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中华文化独特的产物,这也是汉字给我们带来的一笔财富。
    汉字作为表形的文字的独特性提供了进行拆字的条件,而这种拆字会产生另外一个新字,从而产生另外一种新意义,这是非常奇妙的。诗歌也在这种新的意义中更加拓宽了新的意境,使得读者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
    早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儿童歌谣就有了这种拆字的使用——当时的人们痛恨董卓,就把“董卓”两个字编进了一首歌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下,不得生。可见当时智慧的人们用这个歌谣来影射当时的奸臣,可见拆字的妙用。
    到了唐朝时期,大诗人李白就写过一首《永王东巡歌》:“海东山青古月催”其中的“古月”就是“胡”字的拆字。
    最到了宋朝时期,吴文英有一个妙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其实这是其中的首句,全词是这样的: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宋代 吴文英 《唐多令》

    吴文英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有着“词中李商隐”之称。妙处就在于首句刚一开篇,就将愁字的上下两部分拆开,从而使得他写的这首词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这首诗歌写了凄凉的景色,一直贯穿着伤感。在作者眼里,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其实,宋代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拆字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鹄,志士心未已。
    ——宋代 刘一止 《志士诗》

    刘一止的这首诗除第六、八两句外,每句第三字都可拆为前两字,这就是这句诗的妙处所在。比如“明”拆为“日”“月”“岚”拆为“山”“风”等;而第六句则“重”拆为“千”“里”,第八句“志”拆为“士”“心”。
    其实,拆字诗也有一种变式,这种变式在本质上就发生了变化,从另外一个角度描写事物,但也有拆字诗的妙处。比如“十五”有的诗人会写成“三五”或者是“七八”。比如李清照就有一首《永遇乐》:“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其中的“三五”就是“十五”,这里就是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十六”有的作者会写成“二八”,比如《三国演义》就说貂蝉是“二八年纪”也就是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华,这个年龄比杜牧的“豆蔻梢头二月初,袅袅娉娉十三余”要大一些。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对联中也有很多运用拆字的,比如“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鸿是江边鸟,蚕是天下虫”等等,都有极大的趣味,值得我们用心欣赏。

     拆字诗是一种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诗歌的兼容并包的特点的诗歌,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丰富灿烂,终将成为我们受用不尽的伟大宝藏。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2-27 21: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3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