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5|回复: 56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609

主题

792

帖子

9951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47
贡献
921
金钱
5544
发表于 2018-12-5 2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娴雅幽静 于 2018-12-6 09:41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 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  请注意贴作业格式 谢谢合作!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一讲作业贴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要求最晚12月10日晚上12点交完,评阅老师12日晚8点评阅结束。

F组12月5日上课签到名单

F组


F01风清清√
F02花儿花开√
F03南归孤雁√
F05夏天的风√
F06如意清秋√
F07一室书香√
F08风住尘香(请假)
F09和铭√
F10雪影孤鸿(签到无截图)
F11卢阳胡涂√
F12雨霖铃√
F15彭玉√
F16远方的风景√
F17尚竹√
F18 晴雨√
F19冷月若水√
F20红√
F21芝麻汤圆√(以游客进课堂)
F22雅琪,旷课
F23一叶菩提,旷课
F24寒梅飘雪(签到无截图)
F25大海(请假)
F26~刁民√
本组共23人,上课17人,请假2人,旷课4人。
IMG_4711.PNG
IMG_4717.JPG
IMG_4718.PNG

1

主题

139

帖子

21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52
贡献
489
金钱
847
发表于 2018-12-6 09: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卢阳胡涂 于 2018-12-6 10:13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一讲作业贴
18期F11卢阳胡涂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
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
《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如: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1、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2、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兴来今尽君
上去阴阴阳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上去平平平去平,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山高并两峰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对仗句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注:蓝色字为韵字,红色为入声字













点评

谢谢老师!老师幸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3 16:26
卢阳糊涂同学你好,很高兴与你共同学习。你的作业写的很棒,给你点个赞。只是我猛地一看没有看清,不好意思啊。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8-12-11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8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2
贡献
67
金钱
109
发表于 2018-12-6 14: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室书香 于 2018-12-6 14:51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07一室书香一讲作业贴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无格律限制,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求粘对,用韵可平可仄,句式可单可双。任由发挥,也叫古风
。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汉乐府焦仲卿妻等。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格律诗要有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入声字:日 玉  发  落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唯一遗憾的就是第三题没有标出今古音四声。给你点个赞  发表于 2018-12-11 21:11
一室书香同学你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跟你共同学习。书香同学的基本功很好,作业写的棒棒的。  发表于 2018-12-11 21: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9

帖子

31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84
贡献
673
金钱
1413
发表于 2018-12-6 21: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一讲作业贴
18期律绝F组15彭玉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例如:《诗经》中的这首诗: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中字数有四言  有五言,也不是固定的四句或者八句,也没有讲究平仄和对仗,用韵也非常自由灵活,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也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格律  就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而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等,具有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分为两种:
a)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
b)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例如:山行
[ 唐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尾四句,每句七字,有押韵 有对仗,有平仄对应。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有五个特点:1、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短律,超过八句,即十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
3、      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      律诗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5、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分为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6、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格律诗的形成
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今:上去阳阳阴去阴
古:仄仄平平平仄平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今: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古: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今: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去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今: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阳去上阴阳
古: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今: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去阴阳上去去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入声字:日 发 落  玉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彭玉同学你好,作业写得棒棒的,向你学习!赞一个  发表于 2018-12-11 2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257

帖子

8413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59
贡献
2089
金钱
3134
发表于 2018-12-6 22: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清清 于 2018-12-6 22:32 编辑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古体诗与近体诗最大区别是古体诗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沾对,用韵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为主指的传统诗体。
       例如李白的乐府旧题《将进酒》诗。里面长短句都有,篇幅较长,没有平仄对仗,用韵也不明显,但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激愤情绪。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就表示古体诗因没有格律限制,创作的自由空间大,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而近体诗(唐朝人说法延用至今)又叫格律诗,在字数,句式,平仄,压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比如绝句和律诗它们在字数,句式,平仄,压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
      例 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首句开始,浑、豚、村、存、门,压平水韵“十三元”,符合七律的八句五十六个字,平仄符合仄起律诗的固定规律。颌联,颈联都是很好的对仗句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1特点。
       格律诗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用韵都有一定限制。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多于八句叫排律。字句数相等。偶句必压平声韵,中间两联对仗,合乎固定的平仄格式。
       2,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诗歌盛行,“永明体”新诗是格律诗的产生开端。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谢眺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有一定影响。到唐朝,迎来了诗歌的黄金时代五六十个著名诗人在唐代三百年间留下五万多首诗。就这样这种有一定规则的律绝在盛唐兴旺发展起来了!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今音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音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老去悲秋强自宽,
(上去阴阴阳去阴)
【上去平平平去平】

    兴来今日尽君欢
(去阳阴去去阴阴)
【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
(阴阴上去阳阴去)
【平平上入平平去】

    笑倩旁人为正冠。
(去去阳阳去去阴)
【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
(阳上上阳阴去去)
【平上上平平去入】


    玉山高并两峰寒。
(去阴阴去上阴阳)
【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
(阳阳上去阴阳去)
【平平上去平平去】

    醉把茱萸子细看。
(去上阴阳上去阴)
【去上平平上去平】

韵字:  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颌联、颈联。

点评

✔  发表于 2019-3-11 17:18
风清清同学你好,很高兴与你共同学习这一课。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向你学习。赞一个!  发表于 2018-12-11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4
贡献
75
金钱
119
发表于 2018-12-6 22:5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格律自由,长短不限,不拘对仗,可以每句都用韵,不限偶句,用韵较宽,可以用平水韵,也可以用邻韵,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七言以上称杂言,代表作有《诗经》、《观沧海》、《蜀道难》、《离骚》、《将进酒》等;   近体诗只有五言与七言,四句或八句,长律除外,格律要求严格,对仗、押韵,只能一个韵部,韵脚的字不能重复,第一句可用可不用韵,除第一句可用邻韵,余句不可用邻韵,偶句用韵,平仄有相应的要求格式等,唐以后的大多为近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特点: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首四句者叫绝句,八句者叫律诗,八句以上者称排律。 格律诗的形成: 建安时代,诗人认识到了文学有独立价值,表现之一是诗人开始有意识地注意文字的作用,开始注重独体单音,这成为了后来形成的对偶之美的开端。曹植写诗很注意词的雕琢修饰,他大体掌握了词性的相称,但平仄不平衡。         晋宋时代,谢灵运诗的对偶,形式上更加严密,但同样只是注重词性相称而已。         齐梁时代,由于佛教兴盛,唱诵佛经要用梵语,于是必须学习梵文,学习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字的发音问题,即每个字的发音由声母和韵母结合而成,且同时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所以在格律上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对偶时不但要词性相同,平仄也要相反。         在此基础上发展下去,到了唐代,就产生了格律诗。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韵) 上去阴阴去去阴(今) 仄仄平平仄仄平(古) 兴来今日尽君欢。(韵) 去阳阴去去阴阴(今) 仄平平仄仄平平(古) 羞将短发还吹帽, 阴阴上去阳阴去(今) 平平仄仄平平仄(古) 笑倩旁人为正冠。(韵) 去去阳阳去去阴(今) 仄仄平平仄仄平(古) 蓝水远从千涧落, 阳上上阳阴去去(今) 平仄仄平平仄仄(古) 玉山高并两峰寒。(韵) 去阴阴去上阴阳(今) 仄平平仄仄平平(古) 明年此会知谁健, 阳阳上去阴阳去(今) 平平仄仄平平仄(古) 醉把茱萸子细看。(韵) 去上阴阳上去阴(今) 仄仄平平仄仄平(古)  对仗:三句对四句,五句对六句

点评

谢谢老师鼓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6 08:59
静好同学你好,很高兴与你共同学习,你的作业写的棒棒的,基本功很扎实,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8-12-11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4

帖子

1479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8
贡献
380
金钱
549
发表于 2018-12-7 11: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十八期诗班第一讲
F08风住尘香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1)  古绝指每首皆为四句组成的短诗。古绝系绝句中的一种,与律绝并称。其以五字为一句的叫五言古绝,以七字为一句的叫七言古绝。特征;古绝不受格律限制,不讲平仄与粘对,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以押仄声韵为常见。
悯农(其一) [唐]李绅 仄韵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1、格律诗的形成:
(1)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定形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3)成熟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

2、格律诗的特点:
       什么叫格律 “格”就是规格、格式、法度,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规定性,比如诗的句式、字数、平仄、粘对替要求; “律”就是规律、音律、气韵,是节奏、结构等内在的规定性,比如诗的押韵和起承转合。格律 就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而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等,具有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分为两种:
      a)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
      b)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去阳阴去去阴阴(今音)
上去平平平去平   去平平入去平平(古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对仗)
阴阴去阴阳阴去   去去阳阳去去阴(今音)
平平去入平平去   去去平平去去平(古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对仗)
阳去去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今音)
平去上平平去入   入平平去上平平(古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去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去去去(今音)
平平去去平平去   去上平平去去平(古音)
韵字:宽欢冠寒看



点评

风住尘香同学你好,很高兴与你共同学习这一课,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18-12-11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5

帖子

55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22
贡献
1219
金钱
2216
发表于 2018-12-7 17: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Fo3南归孤雁 课余1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首先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用大胆的话说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句、字、押韵、都没有规定。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
也可以从以下四点去细致的区分二者:
1.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2.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3.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古体诗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古体诗一首
      西施咏(唐代: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近体诗一首(七绝)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特点有: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
2:各句字数相等.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4:中间两两对仗  
5:合乎平仄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 去 悲 秋 强 自 宽, 兴 来 今 日 尽 君 欢。
古: 去 入 平 平 上 入 平    平 上 平 入 入 平 平
今: 上 去 阴 阴 阳 去 阴    阴 阳 阴 去 去 阴 阴

     羞 将 短 发 还 吹 帽, 笑 倩 旁 人 为 正 冠。
古:平 平 去 入 上 平 入     入 入 上 上 上 入 平
今:阴 阴 上 去 阳 阴 去     去 去 阳 阳 阳 去 阴

   蓝 水 远 从 千 涧 落,玉 山 高 并 两 峰 寒。
古:上 去 去 上 平 入 入    入 平 平 入 去 平 上
今:阳 上 上 阳 阴 去 去    去 阴 阴 去 上 阴 阳

    明 年 此 会 知 谁 健,醉 把 茱 萸 仔 细 看。
古:上 上 去 入 平 上 入   入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今:阳 阳 上 去 阴 阳 去   去 上 阴 阳 上 去 去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 将 短 发 还 吹 帽,
笑 倩 旁 人 为 正 冠。

蓝 水 远 从 千 涧 落,
玉 山 高 并 两 峰 寒。

点评

谢谢阿杏老师!我一开始把古音搞错方向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2 14:19
第七句 明年为平,会为仄。非入声字,谁为平。健为仄,非入声。第八句醉为仄,非入声字,萸为平,仔细为仄,看为平。建议了解了解平水韵  发表于 2018-12-12 08:50
第四句古音除了冠标正确了,其它全错。第五句古音除了千标正确,其它全错。第六句并 非入声字,寒为平。  发表于 2018-12-12 08:45
标古今音不正确之处大多在古音方面。第一句中的去非入声字。强在此应该作平用。第二句 兴和尽应为仄。第三句还应该是平,帽非入声字。  发表于 2018-12-12 08:28
问好南归孤雁同学 第一二题回答得很全面详细。赞! 第三题 除了标平仄,其它也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18-12-12 08:12
有点冷,但血是热的!有点高傲,但从不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

帖子

6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7
贡献
146
金钱
263
发表于 2018-12-8 2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律绝第一讲作业  
F06如意清秋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比如,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例如:著名的《孔雀东南飞》,汉乐府的《长歌行》,李白的《将近酒》等等都属于古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基本特点:
1、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2、句有定字。 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在律绝中,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
4、讲究对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  仗。
5、合乎平仄。 即必须遵守平仄格律。
6、起承转合。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起”是起因,律的首联,绝的首句;“承”是事件的过程,律的颔联,绝的第二句;“转”是结果是转折,律的颈联,绝的第三句;“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律的尾联,绝的第四句。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上去阳阳阴去阴(今音)
   仄仄平平平仄仄(古音)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阴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阴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
宽、欢、冠、寒、看

对仗: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第六句玉为入声字。第七第八句正确。建议了解了解古音  发表于 2018-12-12 11:31
此诗第一句,古音中宽是平。第二句 兴在此处,今古音都作仄用。日为入声字。第三句古音中发为入声字。第四句正确。第五句落为入声字。  发表于 2018-12-12 11:29
问好如意清秋 第一第二题回答详细而正确,赞!第三题除了标注今古音中有些错误之外。其它完成得不错。标注今古音四声,古音中没有标注入声字。  发表于 2018-12-12 1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2

帖子

12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96
贡献
298
金钱
497
发表于 2018-12-8 22:0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菱 于 2018-12-11 01:33 编辑

一、1.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例如:古绝不受格律限制,不讲平仄与粘对,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以押仄声韵为常见。例如:      静夜思(二首)[唐]李白平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其一)[唐]李绅仄韵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李绅仄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近体诗的基本特点是讲格律。“格"就是规格、格式、法度,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规定性,比如诗的句式、字数、平仄、粘对替要求;“律”就是规律、音律、气韵,是节奏、结构等内在的规定性,比如诗的押韵和起承转合。格律就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而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等,平仄相粘的规律,即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例如: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   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   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   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格律诗的特点,以唐代格律诗为例,有5个基本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
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眀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今古音 老去悲秋强自宽, 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去阳阴去去阴阴(今音)
上去平平平去平  去平平入去平平(古音)  
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去去阴(今音)
平平上入平平去 去去平平去去平(古音)  
蓝水远从千涧落, 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阳阳(今音)
平上上平平上去 去平平去上平平(古音)  
眀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阳去阴阳去 去去阴阳上去去(今音)
平平平去平平去 去去平平上去入(古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在标注古音中,第五句落为入声字,最后一句看为平,看作仄用时也非入声字。在平韵格的律诗中,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韵字,必须是平。  发表于 2018-12-12 11:45
问好远方的风景 第一题第二题回答正确,赞。第三题在标注古音中有一点点小瑕疵,其它也完成得不错。  发表于 2018-12-12 1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5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30
金钱
209
发表于 2018-12-9 0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一讲作业

F10雪影孤鸿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如《古诗十九首〉就是古体诗,杜甫的〈登高〉是近体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特点: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对仗句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对仗句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点评

今古音最明显的区别是古今中 仄声中分有入声字。此诗中日 发 落 入为入声字。  发表于 2018-12-12 11:55
问好雪影孤鸿 第一二题回答详细正确,学习了。排版简洁直观,赞!第三题平仄标注应该是今古可通用。但没按要求标出今古音。其它回答得也不错  发表于 2018-12-12 11: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00

帖子

33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88
贡献
729
金钱
1319
发表于 2018-12-9 1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一讲作业 2018.12.9
F09和铭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例:
1.四言诗:【关雎】
2.五言古诗:【江南】
3.六言诗:王维的【田园乐】
4.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
5.杂言诗: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
6.骚体诗:屈原的【离骚】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一)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今音:上去阴阴阳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古音:上去平平平去平,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点评

问好和铭 第一 第二题回答详细而正确。赞。第三题标注今古音,写出对仗句都完成得不错。按题目要求。还得挑出韵字。这项没完成,且视作粗心大意  发表于 2018-12-12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8
贡献
41
金钱
69
发表于 2018-12-9 1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18期诗班F~26 刁民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最大区别是古体诗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沾对,用韵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为主指的传统诗体。如李白的乐府旧题《将进酒》诗。里面长短句都有,篇幅较长,没有平仄对仗,用韵也不明显,但作者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激愤情绪。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并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就表示古体诗因没有格律限制,创作的自由空间大,同样很好地表情达意。
       而近体诗(唐朝人说法延用至今)又叫格律诗,在字数,句式,平仄,压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比如绝句和律诗它们在字数,句式,平仄,压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如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首句开始,浑、豚、村、存、门,压平水韵“十三元”,符合七律的八句五十六个字,平仄符合仄起律诗的固定规律。颌联,颈联都是很好的对仗句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1特点: 格律诗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用韵都有一定限制。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多于八句叫排律。字句数相等。偶句必压平声韵,中间两联对仗,合乎固定的平仄格式。
       2,形成过程:南齐永明年间,诗歌盛行,“永明体”新诗是格律诗的产生开端。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谢眺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有一定影响。到唐朝,迎来了诗歌的黄金时代五六十个著名诗人在唐代三百年间留下五万多首诗。就这样这种有一定规则的律绝在盛唐兴旺发展起来了!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今音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音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老去悲秋强自宽, 
(上去阴阴上去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兴来今日尽君欢
(去阳阴去去阴阴)
【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
(阴阴上去阳阴去)
【平平上入平平去】

    笑倩旁人为正冠。
(去去阳阳去去阴)
【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
(阳上上阳阴去去)
【平上上平平去入】


    玉山高并两峰寒。
(去阴阴去上阴阳)
【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
(阳阳上去阴阳去)
【平平上去平平去】

    醉把茱萸子细看。
(去上阴阳上去阴)
【去上平平上去平】

韵字:  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颌联、颈联。

点评

①正确 ②正确 ③强:今声阳平。 第一句古音标的平仄,不是四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1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2
贡献
50
金钱
84
发表于 2018-12-9 15:5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霖铃柳永 于 2018-12-9 15:57 编辑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一、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2.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  4.合乎平仄。  5.讲究对仗。 6.起承转合。  格律诗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上平,去阳阴入上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F12雨霖铃作业

点评

第一题正确。 第二题正确。 第三题:有些地方标的不太好,我下面说明了一下。 今声四—— ①阴平: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声 ②阳平:二声 ③上声:三声 ④去声:四声 古四声 平声:大多数是我们的今天的一二声 上声:大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1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2

帖子

29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29
贡献
679
金钱
1115
发表于 2018-12-9 16:0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也叫古风、古诗。近体诗产 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 、五言、七言和杂言体。后世用五言和七言最多。与“近体诗”相对。
如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篇无定句,古体诗每首诗篇幅都各异,句数不等。
2.句无定字(有三言,君不见。有七言,黄河之水天上来。 ),
3.韵无定位,用韵较宽,   “本诗韵脚依次是:(1)来、回;(2)发、雪、月;(3)来、杯;(4)生、停、听、醒(这里作平声)、名;(5)乐、谑、酌;(6)裘、愁.  
有平声,如:来,回等
有仄声,如:发,雪,月等。
4.字无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不固定)。
5.没有固定做对仗。
诗中对仗:“岑夫子 丹丘生” “五花马 千金裘”对仗不是固定的的。

律诗
符合格律的诗
篇有定句(除排律外)
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
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
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如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1.篇有定句:律诗每首限定八句。本五言律诗八句。
2.句有定字: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本诗为五律四十字。
3.韵有定位: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玫瑰]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玫瑰]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玫瑰]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玫瑰]
4.字有定声:
如首联
仄仄平平仄  白也诗无敌,
平平仄仄平  飘然思不群。
                      “思”去声。
5.本律诗中间两联对仗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开府”对“参军”,是官名对官名;“渭”对“江”【长江】,是水名对水名)。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中间两联)。
中国律诗产生发展定型的历史简况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
老去悲秋强自宽
上去阴阴阳去阴   (今)
去入平平平入平   (古)

兴来今日尽君欢
去阳阴去去阴阴    (今)
入上平入入平平    (古)

羞将短发还吹帽
阴阴去去阳阴去     (今)
平平入入平平入     (古)

笑倩旁人为正冠
去去阳阳去去阴   (今)
入入平平入入平   (古)

蓝水远从千涧落
阳去上阳阴去去   (今)
上入去平平入入   (古)

玉山高并两峰寒
去阴阴去上阳阴   (今)
入平平入去平平   (古)

明年此会知谁健
阳阳上去阴阳去   (今)
平平去入平平入   (古)

醉把茱萸仔细看
去上阴阳上去阴   (今)
入去平上去入平   (古)
本首韵脚依次是:
宽,欢,冠,寒,看。
本诗对仗句:
首联+中间两联(颌联,颈联)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对照着个检查自己所标的对不对 今声四—— ①阴平: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声 ②阳平:二声 ③上声:三声 ④去声:四声 古四声 平声:大多数是我们的今天的一二声 上声:大多数是我们今天的三声 去声:大多数是我们的四声   发表于 2018-12-12 21:57
点评:一二题正确,三题:兴 古音,去声,来,古音,平声。笑,倩,为,正,古音都是去声。 蓝,古音,平,是在看不下去了,好多不对  发表于 2018-12-12 2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0

帖子

146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2
贡献
362
金钱
562
发表于 2018-12-10 10: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18晴雨一讲作业贴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无格律限制,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求粘对,用韵可平可仄,句式可单可双。任由发挥,也叫古风
。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汉乐府焦仲卿妻等。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格律诗要有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上去平平平去平,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平。

入声字:日 玉  发  落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点评:作业认真,完全正确,赞一个!  发表于 2018-12-12 2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72

帖子

6557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词十八期管理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30
贡献
1696
金钱
2429
发表于 2018-12-10 13:5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儿花开 于 2018-12-10 19:57 编辑

F02花儿花开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通通仄平仄   仄仄仄通平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平平通通平   通仄通仄通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平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通平

近体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由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古体诗不讲格律,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为主。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的特点: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格律的要求也适用于绝句。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
今:上去阴阴上去阴  去阳阴去去
古:上去平平上去平  去平平入去
君欢。
阴阴
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
今: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
古:平平上入平平去  去去平平平
正冠
去阴
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
今: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
古:平上上平平去入  入平平去上

峰寒。此两句为对仗句。
阴阳
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
今: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
古:平平上去平平去  去上平平上
细看
去阳
去平
阴 为阴平,阳为阳平,上为上声,去为去声,入为入声。
韵字:宽,欢,冠,寒,看。

点评

点评:强,今音阳,其余的都正确,继续努力!  发表于 2018-12-12 2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

帖子

2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1
贡献
66
金钱
107
发表于 2018-12-10 15: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F徂笫一讲作业
18期F05夏天的风
作业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是相对格律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用韵自由, 不论平仄粘对,不讲对仗,字数自由。其按体分,包括先秦巜诗经》巜楚辞》西汉的巜乐府》以及来的古绝,古风。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有三言四言六言。
绝句,四句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它音韵有规律,常见的有五訁七言的绝句
诗排律词曲都有规格。
律诗,八句
排律,八句以上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格律诗就定符 合格律的诗
其篇有定句〈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平仄)联有定对(律诗颔颈联)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
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去平平平仄平

上去阴阴阳去阴

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平平仄仄平平

去阳阴去去阴阴

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上去平平仄

阴阴上去阳阴去

笑倩旁人为正冠
仄仄平平平仄平

去去平平平去去

去去阳阳阳去去

蓝水远从千涧落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入

阳仄仄阳阴仄仄

玉山高并两峰寒
仄平平仄仄平平

入平平仄上平平

去阴阴仄上阴阳

明年此会知谁健
平平仄仄平平仄

阳阳去去阴阳去

平平上去平平去

醉把茱萸子细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去上平平上去平

去上阴阳上去阴

入声字,日,玉,发,落
韵字,宽,欢,冠,寒,看

点评

点评:一二题正确,三题:发,古音,入声,另外你的错误是,标古音的时候,上去入都属于仄声,你偶尔标仄,属于混用,自己对照,好几个地方.....  发表于 2018-12-12 2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2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8
贡献
29
金钱
47
发表于 2018-12-10 19:3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如:汉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格”就是规格、格式、法度,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方面的规定性,比如诗的句式、字数、平仄、粘对替要求; “律”就是规律、音律、气韵,是节奏、结构等内在的规定性,比如诗的押韵和起承转合。 格律就是由平仄、声韵、律句、粘对替组成,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而且律诗的中间两联要对仗等,具有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如: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1、特点:格律诗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用韵都有一定限制。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多于八句叫排律。字句数相等。偶句必压平声韵,中间两联对仗,合乎固定的平仄格式。 2、形成过程:南齐永明年间,诗歌盛行,“永明体”新诗是格律诗的产生开端。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谢眺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有一定影响。到唐朝,迎来了诗歌的黄金时代五六十个著名诗人在唐代三百年间留下五万多首诗,就这样这种有一定规则的律绝在盛唐兴旺发展起来了。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今音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音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老去悲秋强自宽,  (上去阴阴阳去阴) (上去平平平去平)       兴来今日尽君欢 (去阳阴去去阴阴) (去平平入去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 (阴阴上去阳阴去) (平平上入平平去)       笑倩旁人为正冠。 (去去阳阳去去阴) (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 (阳上上阳阴去去) (平上上平平去入)       玉山高并两峰寒。 (去阴阴去上阴阳) (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 (阳阳上去阴阳去) (平平上去平平去)       醉把茱萸仔细看。 (去上阴阳上去阴) (去上平平上去平)   韵字:  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颌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点评:作业正确,格式太乱,下次交作业点电脑版,就不会乱了。  发表于 2018-12-12 2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37
贡献
63
金钱
100
发表于 2018-12-10 22: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如,楚辞,乐府诗。.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特点: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

形成过程: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对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韵字:宽,欢,冠,寒,健,看

今古音四声:没搞懂

点评

今声四—— ①阴平: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声 ②阳平:二声 ③上声:三声 ④去声:四声 古四声 .....讲义里面有,自己好好看看。  发表于 2018-12-12 22:27
点评:你把最重要的标古今音丢了,没做,其余正确。  发表于 2018-12-12 2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5
贡献
6
金钱
11
发表于 2018-12-10 22: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F-23一叶菩提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如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都是古风,句数却不一样。
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如杜甫的《绝句》,律诗只有八句,如杜甫的《旅夜书怀》,排律十句以上,如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竟长达一百韵。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就是四言、六言、七言变换的。
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杂用四、五、六、七言句,句法错落有致。转韵至十二次之多。或两句一韵,或三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五句一韵。韵法亦变化多端,或逐句押韵,或隔句押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如李白的《静夜思》,韵脚 光、霜、乡ang韵一韵到底。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如杜甫的古风《兵车行》,律诗《登高》。后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很工整的对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 格律诗之主要特点:
格律诗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的结构特点如下: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押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押韵。
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律诗的八句按两两划分可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共四联
5:律诗中间两幅对仗(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这个以后还会介绍。)
6:合乎平仄(即必须符合律诗平仄格律)
7:符合上述6种情况的可称为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在漫长的诗歌历史长河中,格律诗的形成(词曲不论)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沈约—-格律诗的发轫者。
     从原始歌谣到《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乐府》,中国汉语言诗歌完成了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外形。从汉武帝(前156—前87)到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五七言诗已流行了五六百年,有人研究它改进它,也是历史的必然,于是沈约等人应运而生。
  经过沈约等人的努力,“永明体”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永明体”诗歌逐渐形成以下特点:第一,讲求声律,用韵很严,押平声韵者居多,很多已接近唐人;第二,讲究骈偶对仗;第三,讲求诗章的首尾完整、语句流畅,意境圆融。总之,永明体为后来唐律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阶段:庾信——格律诗的实践者
庾信在齐梁以来永明体诗歌及永明诗论的影响下,有意识地精研篇式,他在诗歌形式上上承六朝、下启隋唐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庾信对我国诗歌格律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个阶段:初唐诸子——格律诗的定型者
    格律诗从南朝沈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开始研讨,到庾信等作家的进一步探索,到初唐时期,又一批文学家闪亮登场。他们是: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沈佺期、宋之问,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格律诗彻底定型,他们制定或形成的格律,成为一定之规,大家共同遵守,遂成千古定律,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奉为圭臬。
    经过初唐诸子的努力,格律诗至此定型。稍后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再后来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纷纷登场,格律诗终于走向辉煌。
    从格律诗形成的这三个主要阶段来看,从沈约等人开始发轫到初唐定型,中间有200多年的时间跨度,且不说自汉武帝五七言出现到沈约这中间600余年的孕育,由此可见,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的诞生,是多么的不易。
格律诗在当时叫做近体诗,叫做“新声”。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演进,升华,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今:上去阳阳阴去阴
古:仄仄平平平仄平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今: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古: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今: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去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今: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阳去上阴阳
古: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今: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去阴阳上去去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

韵字:宽 欢 冠 寒 健 看
对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49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十八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
贡献
37
金钱
56
发表于 2018-12-11 11:0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刁民 发表于 2018-12-9 13:04
18期诗班F~26 刁民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与近体诗最大区别是古体诗 ...

①正确
②正确
③强:今声阳平。
第一句古音标的平仄,不是四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49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律绝十八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
贡献
37
金钱
56
发表于 2018-12-11 11:1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雨霖铃柳永 发表于 2018-12-9 15:51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一、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 ...

第一题正确。
第二题正确。
第三题:有些地方标的不太好,我下面说明了一下。
今声四——
①阴平:就是我们俗称的一声
②阳平:二声
③上声:三声
④去声:四声
古四声
平声:大多数是我们的今天的一二声
上声:大多数是我们今天的三声
去声:大多数是我们的四声
入声:入声字是个个别的群体,平水韵里有单独的韵部,可以平时多看一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5

帖子

557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22
贡献
1219
金钱
2216
发表于 2018-12-12 14: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归孤雁 发表于 2018-12-7 17:56
作业:  Fo3南归孤雁 课余1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首先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用大 ...

谢谢阿杏老师!我一开始把古音搞错方向了!
有点冷,但血是热的!有点高傲,但从不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9

帖子

21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52
贡献
489
金钱
847
发表于 2018-12-13 16: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阳胡涂 发表于 2018-12-6 09:55
烟雨楼18期律绝F组一讲作业贴
18期F11卢阳胡涂
作业  

谢谢老师!老师幸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4
贡献
75
金钱
119
发表于 2018-12-16 08: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好 发表于 2018-12-6 22:50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格律自由,长短不限,不拘对仗,可以每句都用韵, ...

谢谢老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3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4
贡献
75
金钱
119
发表于 2018-12-16 0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1.回答格律诗的押韵规则与古体诗有哪些区别?要熟练掌握。
答:答:格律诗押韵规则:无论平仄韵皆可押,在句尾最后一字;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首句可押可不押(首句起韵式的可押,不起韵式的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不能邻韵通押,第一句起韵式的,可选邻韵;不能平仄通押。
古体诗:双句押韵,单句不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常用);可句句押韵;可邻韵通押;可换韵(推荐);可句句不押韵;可交互押韵,单句押单句,双句押双句
2.简述诗歌押韵有哪些禁忌。
答:忌平仄通押、凑韵脚、串韵、连韵、挤韵、撞韵、出韵、倒韵、哑韵、生僻韵、重韵、复韵

3.读诗回答问题:
《万岁楼》(唐代王昌龄)
江上巍巍万岁楼,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知经历几千秋。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年年喜见山长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日日悲看水独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猿狖何曾离暮岭,
平仄平平平仄仄

鸬鹚空自泛寒洲。
平平平仄仄平平

谁堪登望云烟里,
平平平仄平平仄

向晚茫茫发旅愁。
仄仄平平仄仄平
(1)这首诗押什么韵?找出其中的韵字;
答:押下平十一尤。
韵字:楼、秋、流、洲、愁。
(2)标平仄、找出其中的入声字。
答:入声字有   历、日、独、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0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