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85|回复: 51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第一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611

主题

795

帖子

9985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352
贡献
925
金钱
5561
发表于 2018-12-5 20: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娴雅幽静 于 2018-12-6 10:02 编辑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 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  请注意贴作业格式 谢谢合作!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要求最晚12月10日晚上12点交完,评阅老师12日晚8点评阅结束。

18期诗班D组第一讲签到表

18期诗班D组第一讲签到表
D01口心雨√
D02修身正心√
D03青花瓷√
D05飘逸√
D06楷戈一路√
D07冬日春天√
D08丘山√
D09-约你冬眠√
D10鸿润√
D11月月儿√
D12人生√
D13树林虫√
D15展如√
D16江南落花√
D17折花阁主√
D18晚秋√
D19子璇√
D20醉烟雨√
D21天边的云√
D22倚栏观海√
D23凤祥九天√
D25悦宁(签到无截图,缺勤)
D26安静√
D27梧州龙√

D组24人,签到24人,23人有截图,1人没有截图。
23人出勤,1人缺勤。




IMG_4712.PNG
IMG_4719.PNG
IMG_4720.JPG
IMG_4721.JPG

112

主题

403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二十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65
贡献
5476
金钱
15745
发表于 2018-12-6 05: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口心雨 于 2018-12-6 05:33 编辑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01口心雨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诗例:
1.四言诗:【关雎】
2.五言古诗:【江南】
3.六言诗:王维的【田园乐】
4.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
5.杂言诗:李白的【将进酒】
6.骚体诗:屈原的【离骚】
7.古绝:李白的【静夜思】
(二)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诗的诗,也称为古体。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size=55.7822px]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和笑倩旁人为正冠对仗;
蓝水远从千涧落和玉山高并两峰寒对仗。








点评

强,多音字,做勉强时是第三声,仄。注意哈,  发表于 2018-12-11 21:11
谢谢老师,记下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15:33
兴,名词仄用,指兴致,应是仄儿  发表于 2018-12-9 17:24
心雨好,看,多音字,可平可仄意义不变。其他不错,赞个。  发表于 2018-12-9 17: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3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8
贡献
76
金钱
138
发表于 2018-12-6 0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D组
D10鸿润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
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
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上平,去阳阴入上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鸿润好,第三题强,做勉强时第三声,兴,做名词今音古音都是仄。看,平仄两读意义不变。总体不错,加油哈。  发表于 2018-12-11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0
金钱
33
发表于 2018-12-6 11: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祥九天 于 2018-12-10 18:44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

D23凤祥九天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举例古体诗有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近体诗示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它的句数是一定的。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有: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颔联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颈联

点评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了,这就补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0 18:42
九天好,第三题要求今古音标注,今音没标哈。其他不错。  发表于 2018-12-9 1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403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二十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65
贡献
5476
金钱
15745
发表于 2018-12-7 09: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诗班第一次作业
D06楷戈一路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登幽州台歌》、《月下独酌》 是古体诗,《春夜喜雨》 、《钱塘湖春行》是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一、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注]
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2.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
4.合乎平仄。
5.讲究对仗。
6.起承转合。
格律诗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上平,去阳阴入上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点评

一路好。第三题,强,勉强,强第三声,仄。兴,做兴致,仄,今古音都是仄。总体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12-11 2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1777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桃源心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
贡献
545
金钱
616
发表于 2018-12-7 14: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倚栏观海 于 2018-12-10 10:18 编辑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22倚栏观海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或“古风”,  无格律限制,包括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特点:  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
近体诗
以格律分类
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以字数分类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以句数分类
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以用韵分类
1.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

可随意转为其他的。

2.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

可以重复。

3.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

也可以用韵。

4.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1.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古体诗例如:
1.四言诗:【关雎】
2.五言古诗:【江南】
3.六言诗:王维的【田园乐】
4.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
5.杂言诗:李白的【将进酒】
6.骚体诗:屈原的【离骚】
7.古绝:李白的【静夜思】
近代诗例如:
五绝: 王维的《红豆》
七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五律: 左纬的《春晚》
七律:崔颢《行经华阴》
排律: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平,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入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入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入,入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谢谢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4 09:27
观海好,作业正确认真,夜色学习了。  发表于 2018-12-11 2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9

帖子

48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4
贡献
1073
金钱
1882
发表于 2018-12-7 19: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例:李白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王维的五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阴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去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落花好。第三题,强,勉强第三声,仄。兴,兴致,做名词仄。其他不错,加油哈。  发表于 2018-12-11 2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2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39
贡献
572
金钱
1013
发表于 2018-12-7 20:1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边的云 于 2018-12-7 20:58 编辑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  D21天边的云,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
古体诗分为
1.四言诗
2.五言古诗
3.六言诗
4.七言古诗
5.杂言诗
6.骚体诗
7.古绝
例,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近体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例, 陆游《游山西村》(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七律诗的特点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
仄仄平平中仄平    平平平仄仄
君欢
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正冠。
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峰寒。
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细看。
仄中
对仗句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韵字
宽,欢,冠,寒,看。
入声字,强,发,

点评

云好。第三题,强,三声,勉强。兴,兴致,仄。作业要求今音古音,看清作业要求哈。  发表于 2018-12-11 2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7

帖子

23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48
贡献
535
金钱
889
发表于 2018-12-7 2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D09-约你冬眠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列如:最早的《诗经》《楚辞》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和曹植的《七步诗》等。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 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 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 ,去阳阴去去 阴阴
上上平平上去平,仄去平平入去 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 正冠
阴阴上去阴阴去,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上入平平仄,去去平平去去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 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阴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阴阳上去阴阴去,去上阴阴上去去
平平上去平平上,去上平平上去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 /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冬眠好,作业正确认真,夜色学习了。  发表于 2018-12-11 22: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3
贡献
128
金钱
221
发表于 2018-12-7 22:0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第一讲作业

本帖最后由 人生 于 2018-12-10 14:41 编辑

D12人生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2、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3、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古体诗例如:
1.四言诗:【关雎】
2.五言古诗:【江南】
3.六言诗:王维的【田园乐】
4.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
5.杂言诗:李白的【将进酒】
6.骚体诗:屈原的【离骚】
7.古绝:李白的【静夜思】
近代诗例如:
五绝: 王维的《红豆》
七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五律: 左纬的《春晚》
七律:崔颢《行经华阴》
排律: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1.格律诗的特点:

一、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二、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在律绝中,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具体来说:a)必须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详见附件1:《押韵依据的一些韵书简介》和附件2:《中华新韵》)
四、讲究对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以《联律通则》为依据。(详见附件3:《联律通则》)
五、合乎平仄。即必须遵守平仄格律。(详见附件4:《平仄格律范式及范例》)
六、起承转合。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起”是起因,律的首联,绝的首句;“承”是是事件的过程,律的颔联,绝的第二句;“转”是结果是转折,律的颈联,绝的第三句;“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律的尾联,绝的第四句。
2.律诗的形成过程:
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落水远从千涧,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今)
上去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古)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今)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平(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今)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今)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去(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1.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
蓝落水远从千涧,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5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6
贡献
129
金钱
220
发表于 2018-12-8 07: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8期诗班D03青花瓷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一、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注]
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2.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
4.合乎平仄。
5.讲究对仗。
6.起承转合。
格律诗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上平,去阳阴入上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3
金钱
41
发表于 2018-12-8 10: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8诗班D18晚秋第一次作业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 排律。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也称近体诗。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有两对: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3

帖子

3138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十九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79
贡献
792
金钱
1175
发表于 2018-12-8 15: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树林虫 于 2018-12-8 18:21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
D13:树林虫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一)古体诗,这个名称始于唐代,也叫“古风”,人们习惯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举例如下:
1.三言诗:鲍照的《代春日行》,黄庭坚的《寄岳云帖》。
请问老师:《三字经》《弟子规》属不属于三言诗?
2.四言诗:《诗经》中的《关雎》《桃夭》《鹿鸣》《君子偕老》等。
请问老师:《百家姓》《千字文》属不属于四言诗?
3.五言古诗:曹植的《七步诗》《赠白马王彪》,汉乐府的《江南》《长歌行》,班固的《咏史》。
4.六言诗:曹丕的《黎阳作诗》《令诗》,张衡的《归田赋》,王维的《田园乐》《辋川六言》。
5.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6.杂言诗:《国风·豳风·七月》,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
7.骚体诗:屈原的《离骚》《天问》等。
8.古绝: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

(二)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其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举例如下:
1.五言绝句:王维《鸟鸣涧》,李白《静夜思》,杜甫《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五言律诗: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3.七言绝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等。
4.七言律诗: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安定城楼》等。
5.排律(长律):王维的《送崔五太守》,毛泽东《五言排律·湘江漫游联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一)格律诗的特点
第一,格律诗句式及字数都比较整齐,有均齐之美。按照规定的行数(句)和列数(字),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美感。其中“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第二,格律诗讲究每联的上下两句平仄相对,有对仗之美。律诗的四句习惯称作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但首、尾两联不要求真正意义的对联,而颔、颈两联则必须平仄、词性、语法都要相对,不可含糊。首、尾两联也可作成对联。
第三,格律诗有抑扬顿挫,有节奏之美。五、七言格律诗,整体上有均齐美,但均齐中又不呆板,“队列和方阵”中词组停顿、音调升降有规律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参差感、节奏感。单音独体字的汉字,便于灵活地组成单子、二字、三字、四字的音组,形成错落有致的停顿(节奏点),加之每个字都有四声的变化,特别是按照平仄或相间或相对的有规律的变化,呈现出结构上和语调上的差异性、多样性。词组长短相间声调阴阳相错,使人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第四,格律诗最讲究声调和谐押韵,有韵律之美。声韵,是格律诗的“乐谱”。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使全诗的联句之间相互照应,在全诗中发挥着整体性、稳定性的作用;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看似参差无序的音节“贯穿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
第五,格律诗言简而意丰,有丰富的意境之美。从句数看,多则八句,少则四句。从字数看,多则56个字,少则20个字,这种“苛刻”的规定,客观上要求作者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下功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多彩的世界和表述丰富的内心情感。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今)
上去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古)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今)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平(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今)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今)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去(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6

帖子

21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51
贡献
465
金钱
819
发表于 2018-12-8 19: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丘山泗水# 于 2018-12-8 19:22 编辑

18期D08丘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一)古体诗,这个名称始于唐代,也叫“古风”,人们习惯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举例如下:
1.三言诗:鲍照的《代春日行》,黄庭坚的《寄岳云帖》。

2.四言诗:《诗经》中的《关雎》《桃夭》《鹿鸣》《君子偕老》等。
3.五言古诗:曹植的《七步诗》《赠白马王彪》,汉乐府的《江南》《长歌行》,班固的《咏史》。
4.六言诗:曹丕的《黎阳作诗》《令诗》,张衡的《归田赋》,王维的《田园乐》《辋川六言》。
5.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6.杂言诗:《国风·豳风·七月》,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
7.骚体诗:屈原的《离骚》《天问》等。
8.古绝: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

(二)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其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举例如下:
1.五言绝句:王维《鸟鸣涧》,李白《静夜思》,杜甫《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五言律诗: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3.七言绝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等。
4.七言律诗: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安定城楼》等。
5.排律(长律):王维的《送崔五太守》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一)格律诗的特点
第一,格律诗句式及字数都比较整齐,有均齐之美。按照规定的行数(句)和列数(字),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美感。其中“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第二,格律诗讲究每联的上下两句平仄相对,有对仗之美。律诗的四句习惯称作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但首、尾两联不要求真正意义的对联,而颔、颈两联则必须平仄、词性、语法都要相对,不可含糊。首、尾两联也可作成对联。
第三,格律诗有抑扬顿挫,有节奏之美。五、七言格律诗,整体上有均齐美,但均齐中又不呆板,“队列和方阵”中词组停顿、音调升降有规律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参差感、节奏感。单音独体字的汉字,便于灵活地组成单子、二字、三字、四字的音组,形成错落有致的停顿(节奏点),加之每个字都有四声的变化,特别是按照平仄或相间或相对的有规律的变化,呈现出结构上和语调上的差异性、多样性。词组长短相间声调阴阳相错,使人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第四,格律诗最讲究声调和谐押韵,有韵律之美。声韵,是格律诗的“乐谱”。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使全诗的联句之间相互照应,在全诗中发挥着整体性、稳定性的作用;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看似参差无序的音节“贯穿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
第五,格律诗言简而意丰,有丰富的意境之美。从句数看,多则八句,少则四句。从字数看,多则56个字,少则20个字,这种“苛刻”的规定,客观上要求作者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下功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多彩的世界和表述丰富的内心情感。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上去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9

帖子

25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09
贡献
566
金钱
979
发表于 2018-12-8 19:2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
D 11月月儿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2、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3、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列如:最早的《诗经》《楚辞》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和曹植的《七步诗》等。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1.格律诗的特点: 一、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二、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在律绝中,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具体来说:a)必须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详见附件1:《押韵依据的一些韵书简介》和附件2:《中华新韵》) 四、讲究对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以《联律通则》为依据。(详见附件3:《联律通则》) 五、合乎平仄。即必须遵守平仄格律。(详见附件4:《平仄格律范式及范例》) 六、起承转合。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起”是起因,律的首联,绝的首句;“承”是是事件的过程,律的颔联,绝的第二句;“转”是结果是转折,律的颈联,绝的第三句;“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律的尾联,绝的第四句。 2.律诗的形成过程: 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39
金钱
66
发表于 2018-12-9 07: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25悦宁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诗例:
1.四言诗:【关雎】
2.五言古诗:【江南】
3.六言诗:王维的【田园乐】
4.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
5.杂言诗:李白的【将进酒】
6.骚体诗:屈原的【离骚】
7.古绝:李白的【静夜思】
(二)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诗的诗,也称为古体。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1、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54

帖子

19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01
贡献
453
金钱
777
发表于 2018-12-9 12: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D05飘逸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句数可单可双,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如: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其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具有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点。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形成过程:近体诗(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产生的年代较早,形成于汉魏六朝时期。到南北朝,诗歌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至唐朝,形成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平仄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答:韵字:宽,欢,冠,寒,看。
答:对仗句:
1.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9
贡献
17
金钱
26
发表于 2018-12-9 18: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18期D20醉烟雨律绝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古体诗(或“古风”):该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有两种,一种是“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则是“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形式,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在我国诗歌发展过程中地位突出。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从格律诗的定义出发,先探讨古典诗歌中格律诗的形成过程;然后从押韵、平仄、对仗三方面分析其特点;最后从创作角度提出创作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即避孤平、失粘失对和尾三平。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仄平平中仄平,中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平中中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中。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不好意思,主讲老师说按今音“阴平阳平上去”和古音“平上去入”标就可以,评错请见谅!  发表于 2018-12-11 22:16
问好诗友!前两题都很容易,认真看一遍讲义,或查阅资料总结一下都可以答好。这位诗友回答得都不错。 第三题要求标注古今音,你这里的“中”...  发表于 2018-12-11 20: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3

帖子

25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93
贡献
594
金钱
1000
发表于 2018-12-9 2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日♣♣春天 于 2018-12-9 21:10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
D07冬日春天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1)古体诗(或“古风”):该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 古体诗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一),格律诗的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答:韵字:宽,欢,冠,寒,看。
答:对仗句:
1.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要求最晚12月10日晚上12点交完,评阅老师12日晚8点评阅结束

点评

不好意思,主讲老师说按今音“阴平阳平上去”和古音“平上去入”标就可以,评错请见谅!  发表于 2018-12-11 22:16
问好诗友!前两题都很容易,认真看一遍讲义,或查阅资料总结就可以,整体不错。 第三题要求标注古今音,你这里只标了一钟仄,课后补回来。 韵...   发表于 2018-12-11 20: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30

帖子

17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80
贡献
408
金钱
693
发表于 2018-12-9 22: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02修身正心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诗例:
(二)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诗的诗,也称为古体。
    如:李白的《静夜思》就属于古绝,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近体诗五绝。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格律诗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律诗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二)格律诗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  去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去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不好意思,主讲老师说按今音“阴平阳平上去”和古音“平上去入”标就可以,评错请见谅!  发表于 2018-12-11 22:18
问好修身正心诗友!前两题整体不错。 第三题要求标注古今音,你这里只标了一钟仄,古今音都用平仄标就可以,请课后补回来。 韵字答对了,对仗...   发表于 2018-12-11 2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58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人紫荆风致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52
贡献
3224
金钱
3977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2-10 1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1、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2、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咏鹅
古体诗示例: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近体诗示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一)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羞将短发还吹帽和笑倩旁人为正冠对仗;
蓝水远从千涧落和玉山高并两峰寒对仗。

点评

问好松竹山人诗友!一二两题很详细,不错。 第三题要求标注古今音。古今音都用平仄标就可以。“为”这里是“去”。 韵字答对了,对仗句也正确...   发表于 2018-12-11 2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

帖子

8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3
贡献
20
金钱
33
发表于 2018-12-10 18: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祥九天 发表于 2018-12-6 11:10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

D23凤祥九天作业

谢谢老师点评,辛苦了,这就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0
贡献
58
金钱
106
发表于 2018-12-10 20:2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展如 于 2018-12-10 21:58 编辑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15展如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 别。
一)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举例说明如下:         
         四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已不多见到了。 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鸟啼山客犹眠。''         
         七言诗: 代表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杂言诗:也称长短句。也是古体诗的一种,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便于诗人抒情达意,畅怀放歌。
如:李白《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      
李白的《蜀道难》。  
         骚体诗:又称《楚辞》、“南风”、“楚歌”。系战国时期出现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特点其句式自由灵活,以六七言为主,多以“兮”字作语助词。一种是奇句带“兮”字,用于句脚;另一种是大家有印象的是---“兮”啊“些”啊的这些虚词叹语的,简直成了这种文体的标志性符号了。           
          古绝:指每首皆为四句组成的短诗。古绝系绝句中的一种,与律绝并称。其以五字为一句的叫五言古绝,以七字为一句的叫七言古绝。特征;古绝不受格律限制,不讲平仄与粘对,既可押平声韵,又可押仄声韵,以押仄声韵为常见。
如:静夜思 [唐]李白  平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其一) [唐]李绅   仄韵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仄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近体诗: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分为两种:a)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 b)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起、承、转、合是律诗中最基本的骨架,分别指组成律诗的四个句字(共有八个分句)。 字数,就是一首律诗(排律例外)总的字数是有规定的,七律56个字,五律40个字;七言绝句28个字,五言绝句20个字。
例如: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答:(一)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l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答: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韵)。
  古声:上入平平平入平,平平平去去平平
  新声:三四一一二四一,一二一四四一一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韵)。
  古声:平平上入平入去,去去平平去入平
  新声:一一三一一一四,四四二二四四一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韵)。
   古声:平入上平平去去,去平平去上平平
   新声:二三三二一四四,四一一四三一一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韵)。
    古声:平平入去入入去,入上入入上去去
     新声:二二三四一二四,四三一一三四四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不好意思,主讲老师说按今音“阴平阳平上去”和古音“平上去入”标就可以,评错请见谅!  发表于 2018-12-11 22:18
问好诗友!一二题很详细,不错。 第三题古今音都用平仄标就可以。不用“一二三四”之类的。 韵字漏了第一个,其他答对了,对仗句也正确,赞!  发表于 2018-12-11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9
贡献
14
金钱
23
发表于 2018-12-10 21:3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将进酒》、《饮中八仙歌》 是古体诗,《登金陵凤凰台》 、《登高》是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诗八句以上,另作别论).   2、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3、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4、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5、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的特点: 1.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2.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  4.合乎平仄。  5.讲究对仗。 6.起承转合。  格律诗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答: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上平,去阳阴入上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点评

不好意思,主讲老师说按今音“阴平阳平上去”和古音“平上去入”标就可以,评错请见谅!  发表于 2018-12-11 22:19
问好诗友!真是节约哈,排版密麻得基本不透风,幸亏我手机有放大镜。整体上一二题还不错。 第三题古今音都用平仄标就可以。应该没对错错号,...  发表于 2018-12-11 2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27
贡献
45
金钱
73
发表于 2018-12-10 22: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D-27梧州龙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空间较大。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其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结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今)
上去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古)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今)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平(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今)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今)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去(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
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1.羞将短发还吹帽
   笑倩旁人为正冠
2.
蓝落水远从千涧
玉山高并两峰寒

点评

不好意思,主讲老师说按今音“阴平阳平上去”和古音“平上去入”标就可以,评错请见谅!  发表于 2018-12-11 22:19
问好诗友,第一题回答不全面,没有举例说明,第二题整体不错。 第三题要求标注古今音,这里“强”作“平”,整体不错,只使用平仄标也可以。 ...   发表于 2018-12-11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4035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楹联二十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65
贡献
5476
金钱
15745
发表于 2018-12-11 15: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口心雨 发表于 2018-12-6 05:12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01口心雨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古体诗,或“古风”,这个 ...

谢谢老师,记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6

帖子

539

积分

栏目顾问

烟雨楼诗词学院桃园心语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132
贡献
141
金钱
118
发表于 2018-12-11 2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爱德蒙 于 2018-12-11 21:30 编辑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第一讲作业
本帖最后由 人生 于 2018-12-10 14:41 编辑


D12人生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2、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3、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古体诗例如:
1.四言诗:【关雎】
2.五言古诗:【江南】
3.六言诗:王维的【田园乐】
4.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
5.杂言诗:李白的【将进酒】
6.骚体诗:屈原的【离骚】
7.古绝:李白的【静夜思】
近代诗例如:
五绝: 王维的《红豆》
七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五律: 左纬的《春晚》
七律:崔颢《行经华阴》
排律: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1.格律诗的特点:

一、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二、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在律绝中,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具体来说:a)必须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详见附件1:《押韵依据的一些韵书简介》和附件2:《中华新韵》)
四、讲究对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以《联律通则》为依据。(详见附件3:《联律通则》)
五、合乎平仄。即必须遵守平仄格律。(详见附件4:《平仄格律范式及范例》)
六、起承转合。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起”是起因,律的首联,绝的首句;“承”是是事件的过程,律的颔联,绝的第二句;“转”是结果是转折,律的颈联,绝的第三句;“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律的尾联,绝的第四句。
2.律诗的形成过程:
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落水远从千涧,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今)
上去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古)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今)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平(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今)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今)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去(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1.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
蓝落水远从千涧,玉山高并两峰寒。                     OK! 继续努力!
...............................................................................
第18期诗班D03青花瓷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一、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注]
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格律诗的特点:
1.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2.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
4.合乎平仄。
5.讲究对仗。
6.起承转合。
格律诗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上平,去阳阴入上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 欢 冠 寒  看。  
对仗句: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OK!  继续努力!
............................................................................................


18诗班D18晚秋第一次作业
一、举例说明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 排律。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也称近体诗。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未标“平上去入”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有两对: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管理
..............................................................................................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贴
D13:树林虫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一)古体诗,这个名称始于唐代,也叫“古风”,人们习惯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举例如下:
1.三言诗:鲍照的《代春日行》,黄庭坚的《寄岳云帖》。
请问老师:《三字经》《弟子规》属不属于三言诗?
2.四言诗:《诗经》中的《关雎》《桃夭》《鹿鸣》《君子偕老》等。
请问老师:《百家姓》《千字文》属不属于四言诗?
3.五言古诗:曹植的《七步诗》《赠白马王彪》,汉乐府的《江南》《长歌行》,班固的《咏史》。
4.六言诗:曹丕的《黎阳作诗》《令诗》,张衡的《归田赋》,王维的《田园乐》《辋川六言》。
5.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6.杂言诗:《国风·豳风·七月》,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
7.骚体诗:屈原的《离骚》《天问》等。
8.古绝: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

(二)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其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举例如下:
1.五言绝句:王维《鸟鸣涧》,李白《静夜思》,杜甫《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五言律诗: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3.七言绝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等。
4.七言律诗: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安定城楼》等。
5.排律(长律):王维的《送崔五太守》,毛泽东《五言排律·湘江漫游联句》。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一)格律诗的特点
第一,格律诗句式及字数都比较整齐,有均齐之美。按照规定的行数(句)和列数(字),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美感。其中“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第二,格律诗讲究每联的上下两句平仄相对,有对仗之美。律诗的四句习惯称作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但首、尾两联不要求真正意义的对联,而颔、颈两联则必须平仄、词性、语法都要相对,不可含糊。首、尾两联也可作成对联。
第三,格律诗有抑扬顿挫,有节奏之美。五、七言格律诗,整体上有均齐美,但均齐中又不呆板,“队列和方阵”中词组停顿、音调升降有规律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参差感、节奏感。单音独体字的汉字,便于灵活地组成单子、二字、三字、四字的音组,形成错落有致的停顿(节奏点),加之每个字都有四声的变化,特别是按照平仄或相间或相对的有规律的变化,呈现出结构上和语调上的差异性、多样性。词组长短相间声调阴阳相错,使人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第四,格律诗最讲究声调和谐押韵,有韵律之美。声韵,是格律诗的“乐谱”。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使全诗的联句之间相互照应,在全诗中发挥着整体性、稳定性的作用;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看似参差无序的音节“贯穿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
第五,格律诗言简而意丰,有丰富的意境之美。从句数看,多则八句,少则四句。从字数看,多则56个字,少则20个字,这种“苛刻”的规定,客观上要求作者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下功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多彩的世界和表述丰富的内心情感。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今)
上去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古)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今)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平(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今)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古)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今)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去(古)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OK!  继续努力!

.................................................................................
.
18期D08丘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
(一)古体诗,这个名称始于唐代,也叫“古风”,人们习惯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举例如下:
1.三言诗:鲍照的《代春日行》,黄庭坚的《寄岳云帖》。

2.四言诗:《诗经》中的《关雎》《桃夭》《鹿鸣》《君子偕老》等。
3.五言古诗:曹植的《七步诗》《赠白马王彪》,汉乐府的《江南》《长歌行》,班固的《咏史》。
4.六言诗:曹丕的《黎阳作诗》《令诗》,张衡的《归田赋》,王维的《田园乐》《辋川六言》。
5.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6.杂言诗:《国风·豳风·七月》,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
7.骚体诗:屈原的《离骚》《天问》等。
8.古绝: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

(二)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其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举例如下:
1.五言绝句:王维《鸟鸣涧》,李白《静夜思》,杜甫《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五言律诗: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3.七言绝句: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等。
4.七言律诗: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安定城楼》等。
5.排律(长律):王维的《送崔五太守》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
(一)格律诗的特点
第一,格律诗句式及字数都比较整齐,有均齐之美。按照规定的行数(句)和列数(字),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美感。其中“绝句”每首四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律诗”每首八句,五字一句的称为五律,七字一句的称为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第二,格律诗讲究每联的上下两句平仄相对,有对仗之美。律诗的四句习惯称作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但首、尾两联不要求真正意义的对联,而颔、颈两联则必须平仄、词性、语法都要相对,不可含糊。首、尾两联也可作成对联。
第三,格律诗有抑扬顿挫,有节奏之美。五、七言格律诗,整体上有均齐美,但均齐中又不呆板,“队列和方阵”中词组停顿、音调升降有规律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参差感、节奏感。单音独体字的汉字,便于灵活地组成单子、二字、三字、四字的音组,形成错落有致的停顿(节奏点),加之每个字都有四声的变化,特别是按照平仄或相间或相对的有规律的变化,呈现出结构上和语调上的差异性、多样性。词组长短相间声调阴阳相错,使人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第四,格律诗最讲究声调和谐押韵,有韵律之美。声韵,是格律诗的“乐谱”。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使全诗的联句之间相互照应,在全诗中发挥着整体性、稳定性的作用;正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看似参差无序的音节“贯穿成一个完整的曲调”,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
第五,格律诗言简而意丰,有丰富的意境之美。从句数看,多则八句,少则四句。从字数看,多则56个字,少则20个字,这种“苛刻”的规定,客观上要求作者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下功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多彩的世界和表述丰富的内心情感。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格律诗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中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上去阴,去阳阴去去阴阴
上去平平上去平,去平平入上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去上阳阳去去阴
平平上入平平去,去上平平去去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上上平平去入,入平平去上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上去平平去,去上平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OK! 继续努力!
................................................................................................................

烟雨楼18期律绝D组一讲作业
D 11月月儿
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1、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2、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3、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列如:最早的《诗经》《楚辞》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和曹植的《七步诗》等。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1.格律诗的特点: 一、诗有定句。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 二、句有定字。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讲究押韵。在律绝中,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具体来说:a)必须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详见附件1:《押韵依据的一些韵书简介》和附件2:《中华新韵》) 四、讲究对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以《联律通则》为依据。(详见附件3:《联律通则》) 五、合乎平仄。即必须遵守平仄格律。(详见附件4:《平仄格律范式及范例》) 六、起承转合。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起”是起因,律的首联,绝的首句;“承”是是事件的过程,律的颔联,绝的第二句;“转”是结果是转折,律的颈联,绝的第三句;“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律的尾联,绝的第四句。 2.律诗的形成过程: 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阴阴去上阴阳                  注意入声字!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
烟雨楼18期D05飘逸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句数可单可双,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如: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其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押韵,具有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点。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答: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形成过程:近体诗(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产生的年代较早,形成于汉魏六朝时期。到南北朝,诗歌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至唐朝,形成一种格律严谨的诗体。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答:平仄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尽君欢。  未标“平上去入”古音四声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课后学习入声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山高并两峰寒。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答:韵字:宽,欢,冠,寒,看。
答:对仗句:
1.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25悦宁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一)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 ,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按体名分类,包括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以及后来的“古绝”、“古风”等;按每句字数分类,一般为五言、七言、杂言,亦包括三言、四言、六言。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诗例:
1.四言诗:【关雎】
2.五言古诗:【江南】
3.六言诗:王维的【田园乐】
4.七言古诗:曹丕的【燕歌行】
5.杂言诗:李白的【将进酒】
6.骚体诗:屈原的【离骚】
7.古绝:李白的【静夜思】
(二)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是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有人会说,格律诗分明是古时候的诗,为什么叫近体诗呢?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诗的诗,也称为古体。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一)格律诗的特点
  1.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的字数分别为五言句、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六句,短律,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也称长律,它一般是五言的,但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例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不对偶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四、六、八句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要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4.律诗颔联,颈联必须有对仗,首尾两联对偶与否可以随意。
  5、八句完篇的律诗四联,每二句成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亦称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亦称尾联。每首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颔联对仗可以略宽些,但是颈联则要求工对。
(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左右--499)。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初唐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正确地总结前人创作格律诗的经验,“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扬弃了齐梁体的对式和粘对无序的形式,有规则地使粘和对相交,避免诗句平仄配合上的雷同,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诗体中,才产生了合格的七言诗,诗至唐代,经过几千年历代民歌和诗人的创作,特别是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陶渊明、谢朓、鲍照、庾信等文人诗歌的创作,已经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诗歌固有的音乐性、音韵学的发展与诗歌艺术发展的相结合,使得格律诗的产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唐人以后,诗歌创作以格律诗为主,古体诗创作虽然也有,但已经不是主流。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  阴阳阴去阴阴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去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阴阴去上阴阳                   加强入声字的学习!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

对仗的句子:
1、颔联: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2、颈联: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4

帖子

1777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桃源心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1
贡献
545
金钱
616
发表于 2018-12-14 09: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倚栏观海 发表于 2018-12-7 14:23
18期律绝第一讲作业D22倚栏观海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答:古体诗,或“古风”,  无格 ...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

帖子

14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6
贡献
32
金钱
59
发表于 2019-3-12 19: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D20晚晴第一讲作业
       一、举诗例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也叫“古风”,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楚辞、乐府民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相对于格律诗而言,它是一种不讲究格律的诗体,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讲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总的艺术要求以“吐言天拔,出于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见长”。可任人自由发挥是其最大优点。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创作的空间与自由度较大。
近体诗是隋唐人对于当时诗的格律化的一种称法,相对于以前没有格律的古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所以又叫格律诗。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格律性。《辞海》对格律诗的解释为:“诗歌的一种,也是一种诗体。形式有一定的规格,音韵有一定的规律,倘有变化,要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排律。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二、写出格律诗的特点和格律诗的形成过程(搜索百度)。
       律诗,顾名思义就是符合格律的诗。律诗因格律严谨而得名。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律诗起源于先秦、成熟于唐末,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偶,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三、标出下面这首唐诗的今古音四声、韵字及对仗句。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上去阴阴阳去阴,去阳阴入去阴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阴阴上入阳阴去  去去阳阳阳去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阳上上阳阴去去  去阴阴去上阴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阳阳上去阴阳去  去上阴阳上去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字:宽,欢,冠,寒,看(十四寒)
       对仗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7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