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2-5 14: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句“一觉繁花梦,惟留淡泊身”,抛开通常以景物入诗的惯例,不着形迹,而直摄神韵。“繁花梦”三字,便先将人带入禅思玄想之境。古代有“南柯一梦”、“黄粱美梦”的典故,苏东坡也曾有“人生如梦”的浩叹。《金刚经》上说得更为明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繁花何曾有梦,多梦善感的是诗人。浮华人生的消逝,如梦醒花落,眼前只剩下一身素衣的梅花。诗人与梅花相对无言,恍惚中已不知“淡泊身”是白梅,还是淡泊如梅的诗人自己。而白梅正是在繁花落尽之时,澹然独立,孤洁自傲,不受侵扰。此句之妙在于“繁花梦”与“淡泊身”的映照,惟有“繁花梦”之可恋可叹,更能反衬出“淡泊身”之可贵可敬。再者,“淡泊”暗合禅家之“平常心”。禅家常说,“平常心是道”,所谓“平常心”,即本来的心,自然的心,不受任何私欲障蔽的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须除却贪、嗔、痴方能获得。这两句表面写花,实则写人,诗人已与花合而为一。物我两忘,超旷空灵,可谓寄禅诗的一大特色。
----------------------------------------
诸君请看,蓝字部分都有问题:
“玄想”:道家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说。禅修是收摄一心,还原真实,不允许奇思妙想。
“诗人与梅花相对无言,恍惚中已不知“淡泊身”是白梅,还是淡泊如梅的诗人自己。”禅修不能在“恍惚”中去修。灌上半斤酒也可以分不清谁是白梅,谁是诗人自己,何必还要禅修呢?
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身处俗地,禅修成就越高,内心越明澈,是非善恶越分明。凡夫所施之种种手段、种种伎俩皆可轻易识破。
物我两忘,超旷空灵,可谓寄禅诗的一大特色。何为“物我两忘”?严重醉酒的人、精神病人也可以做到“物我两忘”,这种现象叫作“无记”。和动物一样,自己杀了人,自己造下了罪业自己还不知道。正常的人起码自己还清楚,那些人和动物已经没有能力去分辨,所以叫作“无记”。此“物我两忘”彼“物我两忘”,依戒定慧次第修,至少乾慧地以上才有资格谈“物我两忘”,并且这“物我两忘”只是一刹时而已,执于此落于空见狂禅。何为“超矿空灵”?禅境是真实无妄的,何来的“超矿空灵”?
这些言论严格地说都是在谤法,因是出于世俗之人的见识不予追究也就罢了。文中还引用了《金刚经》,特意标榜作者本人参研过佛经?富翁出门都尽量穿着普通,怕人打劫。有虚荣心的穷人出门才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如观胸有成竹,才没有必要那样去刻意标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