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华毛大同 于 2022-9-18 19:05 编辑
读诗最高境界是品味其中的情绪
好诗都寓情于字句中,以情动人。读者若要艺术享受,就要品味其中的情韵,否则入宝山而空回,岂不误矣。
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表达了悲凄的情绪,源于他被流放夜郎时的遭遇和感受。“轻舟已过万重山”则抒发自己被赦免的轻松心情。读者如遇悲凄的遭遇,就会自然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的诗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同样,轻舟句亦会挂在心情愉快人的嘴里。
要读者品味,作者就要倾注情感于诗中,而不可议论也,更不可以上位者口吻入诗,也不能以吹捧的情绪出现在诗中,此乃恶俗也。
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是自嘲也,“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无奈尔。由此上溯其之背景,生活,就可品出其情之真实。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所处的状况,或许含有他的仕途情况,他看不透,缘由他身出其中。
只有如此品味有可能提高 自己的写诗水平。
鉴于以上的认识(这种认识非一日之寒窗),我真正悟到了“好诗不厌几回改”。
游藏云溪之五磊寺 (2014-08-02 08:23:07 )
重阳策杖欲何行,数次缘溪五磊情。 乱涧白云原是石,蔽空青叶岂无晴。 初逢绝壁愁门路,终到源头看竹清。 掩映黄墙书佛字,磬音天籁眼前明。 游藏云溪之五磊寺( 2018-10-23 19:02)
重阳野老起闲情,策杖缘溪五磊行。
深涧乱云原是石,参天杂木不知名。
断流岩壁遮蹊径,平步山头奔竹坪。
掩映黄墙新佛字,千年古刹又钟声。
五磊寺位于浙江慈溪五磊山,周围重峦叠嶂,危峰参差,溪谷幽深,与山麓平湖相映衬,风景秀丽独特,有浙东第一古寺之称。据记载,五磊寺创始于三国赤乌年间,后屡有兴废,至文革,几无遗迹。现建筑重建于1995年。
自评:这首诗从14年改到18 年才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将原来的赘肉,废词剥去,换上更能表情达意的词。只有追随唐诗的优良传统,才会孜孜不倦沉浸其中,剔除糟粕,保留精华,使作品更上层楼,到达与优良唐诗比肩的程度。
14年的作品,情感浅薄,不够深沉。18年的作品写出了闲情(起),求索之情(缘),鄙视之情(原是),惋惜不平之情(不知,知当识解),舒畅之情(奔),以及新生之情(新,又)。 这样的诗作与优良的唐诗比肩,并非空穴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