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7|回复: 20

假定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

[复制链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发表于 2018-11-22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8-11-22 19:46 编辑

假定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
        平水韵资深诗者梅花山人先生坚持认为,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让他说说道理,却又支吾半天,也讲不出半句像​​样的话,只是有气无力地重复着"就是就是就是……"   真是既滑稽又可爱。当被问及″你是否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时,更是恼羞成怒,直接将有关主帖屏蔽锁沉,以封人口。
        在此,我们不妨作个大胆的假设,即假定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然则何如?
        假定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那么即便在客家人群体内,多数操非梅县口音的客家人诗者都不会认同,因为如此一来,他们自居为平水韵诗者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   
        假定梅县话就是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言,那么很显然,其它各地方言土语就都不是了,对此,"平水韵"阵营内部都不会服气,因为闽语、粤语、吴语、湘语、贛语区的"平水韵"诗者全都名不正言不顺了。
        假定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那么包括大中原、大华北、大西南、大西北、大东北等在内的广义北方地区方言土语就更不是了,这些地区操普通话的"平水韵"诗者将更为尷尬,他们把自己作品中节奏点上的入声字简单地读成普通话短促去声的做法将更显荒唐,因为有梅县话作标准音呀,你干嘛不用呢?
​        这就在当今整个诗界出现一个怪圈,谁都敢以现今某地方言公然冒称中古平水韵,谁又都拿不出足以服人的证据,证明他家方言土语就是支撑中古平水韵的唐宋正音,当被问及″你是否真能读得出听得懂中古平水韵″这一小儿科问题时,便只剩下支支吾吾吾、张​口结舌、无言以对、面红耳赤的份了。
​        笔者担心的是,时至二〇一九年五月四日,一旦诗词中央胆敢铤而走险,继续阻挠现代读书音入主诗坛,当有关要员被拆穿画皮并被当众质问时,那得有多狼狈多尴尬呀!

【后记】
        梅花山人已經多日没来了,料想他自己也因无法自圆其说而羞以见人,悄悄地蔫退了罢!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2 1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也只能代表唐宋某一地区的方言,不能代表中原。任何地方保留的古代方言,都只能代表一个地区。

点评

有时候,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会更有力。我倒要看看,有谁还敢像梅花山人那样瞪着眼睛说瞎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2:07
事实上,现今任何地区的方言土语都不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 本主帖是退一步说话,藉此给予死守"平水韵"者以必要的回旋余地,看他们还能怎么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2: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1-22 11:50
即使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也只能代表唐宋某一地区的方言,不能代表中原。任何地方保留的古代方言,都只能 ...

事实上,现今任何地区的方言土语都不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
本主帖是退一步说话,藉此给予死守"平水韵"者以必要的回旋余地,看他们还能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2: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1-22 11:50
即使梅县话就是中古平水韵,也只能代表唐宋某一地区的方言,不能代表中原。任何地方保留的古代方言,都只能 ...

有时候,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会更有力。我倒要看看,有谁还敢像梅花山人那样瞪着眼睛说瞎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1-22 12:0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11-22 12:00
事实上,现今任何地区的方言土语都不是中古平水韵所依托的唐宋正音。
本主帖是退一步说话,藉此给予死守" ...

花花的蕾丝舞已成黔驴之势

点评

这里正在进行严肃的学术研讨,没尔等素质低劣、不学无术的市井之徒插嘴的份。去,站到一旁静观学习可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2: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8
贡献
33010
金钱
52974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8-11-22 12: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州客家人居多,客家人那里来的?

点评

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堪称源头,至今客家话还有不少上古音遗存,可那与中古平水韵又有什么关系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4:23
梅岭站长此问无非是想暗示客家话与中古平水韵的渊源,可是历次迁徙过去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3:37
怎么,客家人不是从河南、山西移民过去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3:14
河南、山西,那又如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2:19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2: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11-22 12:13
梅州客家人居多,客家人那里来的?

河南、山西,那又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80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诗论国学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662
贡献
4637
金钱
5300
发表于 2018-11-22 12:2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11-22 12:13
梅州客家人居多,客家人那里来的?

花花嘴里的东南韵(东南,花花是路盲),纯属胡扯,只有被蒙古大单于驴鞭吻过的花花韵才是纯洁的。

点评

编撰《东南韵》的构想,初衷是为尔等死抱中古平水韵粗腿不放者寻求一条退路,別不识好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2: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11-22 12:09
花花的蕾丝舞已成黔驴之势

这里正在进行严肃的学术研讨,没尔等素质低劣、不学无术的市井之徒插嘴的份。去,站到一旁静观学习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2: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 发表于 2018-11-22 12:20
花花嘴里的东南韵(东南,花花是路盲),纯属胡扯,只有被蒙古大单于驴鞭吻过的花花韵才是纯洁的。 ...

编撰《东南韵》的构想,初衷是为尔等死抱中古平水韵粗腿不放者寻求一条退路,別不识好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3: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11-22 12:13
梅州客家人居多,客家人那里来的?

怎么,客家人不是从河南、山西移民过去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3: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〇一九五四 于 2018-11-22 14:18 编辑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11-22 12:13
梅州客家人居多,客家人那里来的?

梅岭站长此问无非是想暗示客家话与中古平水韵的渊源,可是历次迁徙过去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又是什么时候迁徙的呀?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4: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11-22 12:13
梅州客家人居多,客家人那里来的?

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堪称源头,至今客家话还有不少上古音遗存,可那与中古平水韵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22 14:3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话题一年内不要出现在主页了,如果出于学术研对,这里也可以,不要夺人眼球了,你这个人的偏执已经病态了。

点评

呵呵,北山这话该怎么理解呢? 是理解成官官相护呢,还是代诗词界高层出头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9

主题

330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49
贡献
3100
金钱
43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4: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22 14:36
你这个话题一年内不要出现在主页了,如果出于学术研对,这里也可以,不要夺人眼球了,你这个人的偏执已经病 ...

呵呵,北山这话该怎么理解呢?
是理解成官官相护呢,还是代诗词界高层出头呢?

点评

你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你的问题大家也回答不上来,再谈就是吵架,留出点空间给大家谈点其他的,你下次写一首新韵诗,并发上朗诵配音,叫大家切身体会一下新韵怎么比平水韵优美,来点实际的。 类似空谈就不要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1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22 17:2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二〇一九五四 发表于 2018-11-22 14:55
呵呵,北山这话该怎么理解呢?
是理解成官官相护呢,还是代诗词界高层出头呢?
...

你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你的问题大家也回答不上来,再谈就是吵架,留出点空间给大家谈点其他的,你下次写一首新韵诗,并发上朗诵配音,叫大家切身体会一下新韵怎么比平水韵优美,来点实际的。
     类似空谈就不要变着法发了。

点评

甚好。祥林嫂的“狼来了”实在听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2 2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22 23: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22 17:20
你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了,你的问题大家也回答不上来,再谈就是吵架,留出点空间给大家谈点其他的,你下次写 ...

甚好。祥林嫂的“狼来了”实在听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23 18: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谁象你一样闲得蛋疼
韵书音是韵书音--非一时一地之音,梅县音是梅县音,唐宋音是唐宋音,花花,可不带这么混帐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23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越梅嶺 发表于 2018-11-22 12:13
梅州客家人居多,客家人那里来的?

客家,四海为家,根在中原,客家话分文读白读,白读层保留着小部分的上古音和相当部分的六朝古音,徐珂谓客家话实乃六朝古音非虚言也,文读层趋于近古音,校之切韵及洪武正韵更趋近于正韵音,但家麻遮车并不分韵而是同韵,灰咍等较多韵部亦能分辨,入声十类二十韵完备,浊音清化为送气清音,加之梅城兴学于候安国刘元城时期,学界比较认同于梅县话之文读约略于南宋音,黄遵宪先生谓客家话七百年不变其音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客家话和粤语均是方言,但古音韵均保留相对完好一点,学起切韵来比其它地区更便利一些而已,花花之辈,惯于混淆,不足论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23 20: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花,作此体必此韵,这是文体规则,作近体用平水,填词用词林正韵,哪来哪么多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1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