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1

读《与匠人书》有感

[复制链接]

1

主题

14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2
贡献
24
金钱
37
发表于 2018-11-17 22: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虎进山林 于 2018-11-17 23:02 编辑

二〇一九五四 2018-11-17 13:02:57
与匠人书
文/随大溜
意假情虚味不真,诸公何以自封神。
案前纵有开山力,句上终须去斧痕。


    燕赵风骨前首版入凡先生点评说:
    “赏读!
    独出心裁、妙手天成者为大师;
    比虎画猫、惟妙惟肖者为匠人;
    拖泥带水、粗制滥造者为小工。
    真正能做到匠人这一级的也就不错了,多数还是属于小工级别。
    可惜现在的一些小工自我感觉良好。”


    燕赵风骨前首版入凡先生的点评确实高明!
    先用“赏读”二字,任其悬空挂在那里,再无一字接着“赏读”的下文,转而去谈什么是“大师”“匠人”“小工”,其结论是“真正能做到匠人这一级的也就不错了,多数还是属于小工级别。可惜现在的一些小工自我感觉良好。”
    一般人都可以看得出来,燕赵风骨前首版入凡先生的“赏读”二字用的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而已,其实真正点评随大溜《与匠人书》的在结论中,而最后一句“可惜现在的一些小工自我感觉良好”,可谓是对随大溜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的无限感慨之情。
    我也感到“可惜”,可惜这位以“大师”自称的随大溜先生连他人点评他的《与匠人书》只不过如“小工”制作出来的“拖泥带水、粗制滥造”的建筑物而已,这样明显的点评也看不出来。
    若是“小工”,起码也会知道别人评给他的这个职称。我更觉得可惜的是:这位随大溜先生连别人评给他的这个职称也不知道,还陶醉在“赏读”二字上洋洋自得。这样看来,这位随大溜先生连“小工”的职称也还配不上。
    细读《与匠人书》,也确实连如“小工”制作出来的“拖泥带水、粗制滥造”的建筑物也不是。
    题为《与匠人书》,当然是把“比虎画猫、惟妙惟肖”的写诗者比喻成“匠人”。题目用了比喻,《书》的内容自然也是用比喻来写,即使是“小工”写的也应该是与“匠人”本身或出自“匠人”之手的建筑物有关吧?
    可是,《书》中一共四句话,请看:“意假情虚味不真”、“诸公何以自封神”、“案前纵有开山力”、“句上终须去斧痕”,有哪一句话是与“匠人”本身或出自“匠人”之手的建筑物是有关的?最后一句“斧痕”也许和建筑物有关吧?但联系这个句子来看,“斧痕”应该留在木头之类建筑材料才符合自然规律,把“斧痕”留在“句上”符合自然规律吗?连“拖泥带水、粗制滥造”出来的“物”都不是,您能说这位随大溜先生能配得上“小工”的职称吗?



86

主题

552

帖子

21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1
贡献
531
金钱
774
发表于 2018-11-17 23: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航标 于 2018-11-17 23:40 编辑

那个随大溜乃一资深平水韵诗者,平水韵表几乎可以倒背如流,却既读不出又听不懂,能混个小工干干就不错了。批,使劲批,批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哦,把这个也放一起助个兴吧:

  谁之罪?
二〇一九五四
这是随大溜先生贴于中华诗词论坛的一则与匠人书:
与匠人书
文/随大溜
意假情虚味不真,诸公何以自封神。
案前纵有开山力,句上终须去斧痕。

       燕赵风骨前首版入凡先生点评说:
       “赏读!
       独出心裁、妙手天成者为大师;
       比虎画猫、惟妙惟肖者为匠人;
       拖泥带水、粗制滥造者为小工。
       真正能做到匠人这一级的也就不错了,多数还是属于小工级别。
       可惜现在的一些小工自我感觉良好。”

       随大溜先生回复说:
       “多谢入凡老师精辟点评!隔屏奉茶问好!
       深有同感,大中华那边就有个自我感觉极好的小工,俨然李杜转世,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屏间交流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唉,当今整个诗词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然则如之奈何?”
       笔者不知随大溜先生所指何人,但在大小中华,诸如此类小工级别的未入流匠人绝非个案,整个诗词界也没好到哪里去。有句为证——现代读书音先生贴于中华诗词论坛律诗专栏“今声.今韵.今语”活动的友情赞助帖:

所见
芸芸老小孩,挤破赛诗台。
不冀儿孙孝,但求平仄乖。
汝称吾李杜,吾谓汝元白。
谁敢煞风景,须臾唾满怀。

       如果有人不信,尽可到某大诗词园地“评大道无人先生改诗”帖下一游,包你不虚此行。考虑到有人不熟悉路,恐难找到,我们不妨摘录几段该帖帖主在极好的自我感觉状态下,拒正常点评意见于千里之外的回帖,或可收窥一斑而知全豹之效:
       【其一】你还不懂诗,不怪。“正”是对前句“喜”的生动补充,没后句的“正”,前句的“喜”就干瘪无味,懂乎?此中细微差别,没几十年深厚功力是体会不到的。
       【其二】徒儿就更加胡说了,离诗门十万八千里也。
       【其三】就你这三脚猫功夫也敢改老朽之诗?先练十年再说。
       【其四】对你的针式解诗法早已领教,和你多说无益,撤退。
       【其五】你除了会搞阶级斗争,还懂啥?
       【其六】玩你的泥巴去吧,不送。
       【其七】你根本就不知诗为何物,和你谈诗等于降低我的智商。
       【其八】不值得和一帮不懂诗的人浪费口舌,三十六计走为上。
       【其九】本以为你比那帮不懂诗的人强一点,能说出点道道来,结果也和他们没啥区别,除了恶意贬低,没有一条在理。格格不过如此,呵呵
       【其十】你还算态度认真,老朽就回复你一下:原诗虚词用法精准,没有不稳之处。你说不稳,是因为你功力尚浅,心浮气躁所致,还需继续修炼也。

       客观地说,临帖点评者的说法未必都那么在理,可也的确不无道理。窃以为,只要有人善意指拙,只要自己的作品确有可酌之处,只要是以不断提高诗艺为基本目的来诗词园地切磋交流的,那么何妨把志趣改雅一些、心胸拓宽一些、度量放大一些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呢嘛!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对待持不同诗词学术意见者,又岂可作诗,怎能长诗,如何成为诗人呢?
       在此,笔者无意批评那位帖主,此时此刻,二〇一九五四所真正关心的是,造成当今诗界韵已非韵,诗更非诗,上层竞相自我或相互封神,基层也争相以李杜苏辛自居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是谁在外行领导内行?是谁为了一己之私而置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大义于不顾,坚持强行误导?是谁为了营造斐然政绩或红火场面而无门槛式地纳入三教九流乃至地痞无赖?是谁为了天文数字级别的暴利而不问青红皂白,毫无原则地为根本不入流的匠人付梓所谓诗集?是谁在幕后暗中操控黑恶势力,强力打压诗词学术民主?是谁把吟者先生及其倡导现代读书音入主诗坛的新韵同仁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一一投入文字狱,并长期羁押不释?
       这一切的一,一的一切,一切的一切,究竟是谁之罪?五四百年庆典在即,难道有关人等真的渴望被钉在现代民族诗词历史的耻辱柱上不成?


正诗乃心声之本,清韵乃声韵之源,明无味不成诗之理,告诗有别悟非关学也之诫,去沽名钓誉附庸风雅之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