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年青 于 2018-11-13 10:22 编辑
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知青题材习作回顾——
萦怀往事【3】 1971年6月,生产队扩建仓库急需木料。一天中午,雨停云散,生产队长就带领一些男青年进山去运些回来。我也在其中。进山的路在河谷边,因小河九曲,到目的地要五次经过同一条河。有的河段有石坎,有的则要淌水过。山上的杉木是已砍倒并将主干剥了树皮的,这样快干些。我们的工作是把树枝和梢部去掉,扛下山,沿来时的河谷小路运回去。 山里的天气变化无常,工作近行到一半时,上游隐隐传来了雷声。队长望了望渐布浓云的天空,说:“不好,上游的大雨很快会到,得赶紧运木下山。”我们就停下刀,一人扛起一条杉木蜿蜒撤退。刚到河边,夏季雷雨也瓢泼而至。来时河水才及小腿,现在已近膝盖。“不要停歇,尽快过河!山洪要来了!”随着队长的大喊声,一行人匆匆肩木涉水而过,向下一道河边赶去。过第二道河时水已浸过膝盖,脚下也不大稳了。情势紧迫,冒雨再赶向下个渡口。 人到河边,上游浊流滚滚而来。队长放下木料到河里探试了一下,水深到大腿根。这时大伙一身已被雨、汗湿透,也很累了,若勉强过河的话危险性太大。踌躇之间,洪峰咆哮而至,水位更高了。“河过不去,路也淹了,唯有翻山梁回去啰。”队长说,我们现处在村子隔河的对岸,只有翻过山岭到几公里外才有桥过河,辛苦大家了。然后就带头引路,让我们跟着扛木上山。 山路久没人走,已长满了芒草,只有向两边拨开才能行进。因肩扛木料,不好操作,芒草边缘犹如锯齿,大家的脸额、手脚都被划出了道道血痕。衣裤也被灌木丛的枝杈挂破了。在植被少的泥泞山坡,常滑倒,象一群泥猴。肩已磨出血泡,木料感到越来越重。这样的境遇我是平生第一次,几乎撑不住。大家也看出来了,队长劝我放弃木料,空手回去。我没同意,因为放弃的话先前的苦就白吃了,不但丢了队里紧需的木料,还会被人小瞧。队长就叫大家稍走慢些,并用增加休息的次数来关照我。一路风雨交加,回到村里,已是掌灯时分。 躺在床上,浑身痠痛,筋骨象散了架似的软弱无力。这场山水的“洗礼”,虽然身心疲惫不堪,却使我获得了知青生涯中睡得最沉、最香的一夜。
七绝 运木遇洪【新韵·微】 扩建粮仓木料催,洪汹路断众临危。 肩扛手拽芒山绕,褂破人疲雨暮归。
2016年1月20日
外一篇:忆双抢【二首】
【一】 七绝 【新韵 · 微】
双抢寅出酉返归,插秧收稻满挑回。
镰筐放下忙生火,碗筷未停工哨吹。
【二】采桑子【新韵 · 唐】
汗流涩眼无暇顾 ,
虻蠓猖狂,蛇蛭嚣张。
背负炎阳立热汤。
妪童叟壮齐参阵,
晨暮星光,收稻插秧。
万苦千辛盼产粮。
2013年7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