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精华5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3058
金钱7560
贡献2659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威望- 3058 点
贡献- 2659 次
金钱- 7560 枚
 
|
柳永倚红偎翠的生活开始在他第二次来到汴京的时候。之前他随着父亲在汴京 曾经生活过将近十年,那时他还是个孩子,开封城市的盛世繁华、舞榭歌台未尝没 有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只是他没有想到,后来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奢靡最欢腾 的城市会因为他笼罩上一层更加柔靡冶艳的色彩。
他滞留在开封城中的二十多年,在整个皇城的娱乐圈和文化界吹起了一股摇荡 人心的风,喜爱他的歌妓们说,“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 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现,愿识柳七面”。他是城中最受欢迎 的男主角,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他比那些只做不说,或做十分说三分的士大 夫们放得下身段。这一放一低也不过天性使然,却无端地搅得京城欢场纷纷扬扬, 让人又爱又恨。
为了参加礼部举行的每三年一次的省试或有机会直接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 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无数的举子从四面八方拥进开封城。考试以文章取 士,而文章的好坏全在主考官的好恶。日边消息空沉沉,拼命苦读可踩不准主考官 的喜好,常常也是一场无用功。柳咏的祖辈出身南唐官宦世家,父亡后家道中落。 送父亲的棺木回乡之后,柳永也踏上了京城赶考之路,我想那个时候的他不会想到 命运为他安排的是那样一条坎坷的路。考试不利,挥金如土,很快地他加入了流荡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是一个用韵很密的词调,流畅柔婉,沉郁低回,据说冯的词与当时流行的鹊 踏枝曲调极吻合,流传很广。冯延巳处于南唐末世必亡之国,又位居高官,词中迷 惘抑郁之情已脱离了词为艳体私情的境界,他的词风开启了北宋晏殊、欧阳修的创 作之路。晏殊小时候是个神童,7岁的时候和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在朝堂上考试,他 神气自若,援笔立成。后来官做到宰相。他一生亲贤士,重教育,范仲淹、欧阳修 都出自他的门下。晏殊一生富贵,词中无愁苦却有悲戚,没有离恨却有隐忧。一种 潜伏的风情,暗暗动人伤情。也许是他觉得鹊踏枝太喜庆平俗了,从南梁简文帝的 一首七言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中,取出"蝶恋花"三个字做了新 词的名称。简文帝萧纲好吴歌艳诗,名言是"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后人 称"宫体"。鹊踏枝头,蝶恋花容,本是自然现象,民间的情趣和士大夫的审美也不 见得就有高下,如活泼生动的农家女儿嫁入深宅大院,从此这一曲中的惜春悲秋、 凄怆怨慕也越发地精致旖旎、怅惘低回。晏殊的一曲《蝶恋花》堪称绝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欧阳修也喜作《蝶恋花》,后人一直将他的词和冯延巳的搞不清楚,其实谁作的
京师的举子队伍。
桀骜不驯和敏感柔弱是所有没落的世家子弟独自面对着复杂人世的通常反映。 柳永没有归隐没有依附权门高官,他的风流个性和精通作曲填词的本事搭救了他, 他自觉不自觉地转过身,投入到带着狂欢意味的生活中。我读宋词每每感叹彼时的 繁盛与绮丽,而表面的欢腾中有与生俱来的心忧和终将失去的无奈。我无法知道这 是文人们赋予时代的特色还是那个时代给人的慌乱无助之感,看柳七浅吟低唱里青 春的流逝,看柳七轻怜蜜爱中平生的惆怅,他也是曾怀抱着独立潮头和一飞冲天的 渴望。只是后来的生活以另一种方式成就了他。
从柳永离开家乡,到他入汴京赶考,中间有两三年的时间。这期间,他在杭 州、苏州、镇江、扬州等地有过一番漫游。《望海潮》就作于这个期间。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 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 拥高牙,乘醒听箫鼓,吟堂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在宋统一的过程中,独吴越国称臣于宋室,使得杭州避免了一场浩劫。南渡前 的杭州已是东南形胜第一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钱塘观潮历来是杭州盛景,比 之西湖的静美婉艳,钱塘江海潮的雷霆震撼更刺激壮观。观潮风俗到宋时更盛,年朝翰林学士,也是北宋初期倡导诗文革新的重要人物。两人因王禹偁的关系虽然年 龄差了十几二十岁,但两人还是成了布衣之交,后来孙何中了状元。柳永漫游杭州 的时候,孙何正在杭州为官。自然想去拜访,但没想到孙何门禁甚严,柳永连大门 都进不了,后来得悉孙何常邀歌妓到府上歌舞助兴,于是自己填词作曲写了这首
《望海潮》,并找到当时杭州城里的著名歌妓楚楚,拜托楚楚如有机会到孙府伴宴, 就唱这首词。词里“千骑 拥高牙,乘醒听箫鼓,吟堂烟霞“歌咏的就是孙何的风 彩。果然不久,孙何在中秋月举行宴会邀请楚楚唱歌,楚楚也就唱了这首《望海 潮》,并告诉孙何词的来历,柳永也就见到了昔日的学长。这个故事出自《古今词 话》,有些不大靠得住。因为那个时候的柳永应该还不到20岁,还没到他在开封城 里的歌词创作的黄金时期,跟歌妓的关系还没有全面展开,所以可能还是后人附会 出来了。不过倒也不妨碍我们把他当作柳永的初露锋芒和小试牛刀。他没有想到,
后来他要靠这门手艺在开封城里生活许多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柳永《望海潮》里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都市盛景的描绘。 山水 堤沙也从山林移到了城中。后来词人多用这一词牌描写都市的繁华富庶,都 打他这来处。就像后来的秦观和晁补之笔下的扬州: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
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高阳方面,河间都会,三关地最称雄。粉堞万层,金城百雉,楼横一带长
虹。{烟素敛晴空。正望迷平野,目断飞鸿。易水风烟,范阳山色有无中。
安边暂倚元戎。看纶巾对酒,羽扇摇风。金勒少年,吴钩壮士,宁论卫霍前
功。乃眷在清衷。恐凤池虚久,归去匆匆。幸有佳人锦瑟,玉笋且轻拢。
这种远景近景反复铺陈的景物描绘,不是词的特长,倒有点像以前的赋或后来
的曲,说柳永开慢词长调之风确有道理。据说这个曲调“清新绵渺”,如果是小女儿
持牙板在琵琶丝竹的伴奏下轻启朱唇,细声唱来,好像并不能唱出曲中声势。可惜
柳七这一曲到底如何是不能闻了。
大概在1005年柳永来到了汴京城,到他1034年终于进士,这期间他基本上在这 座弥漫着浓郁生活气息和享乐气氛的城市度过。才子词人终成白衣卿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 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如果只能记住一句宋词,我会选这一句。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是读到这首词的时机很不好把握。年龄太小,善感的心难 免狂放任纵,年龄大些,如若世事不大如意,碰上个类似“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的事情,会不会后悔曾把太多的时间用在了浮名虚利上?人生没有事事如意,我们 能怎样度过青春岁月?
因为这首《鹤冲天》被皇帝御批,且去浅吟低唱,要浮名何用。他也就自称奉旨
填词柳三变了。鹤冲天一词出现在《花间集》韦庄的《喜迁莺》里: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鹤冲天和喜迁莺都是恭贺举子登第的吉言,一旦科举录取,人生命运即刻改 变,苦尽甘来。那些平时相悦的歌妓们等的也就是这一天,自己的眼光终是不差。 举子登第后,常常聚妓开宴,拥妓畅游。有些名妓,非新第举子不接。京城中总是 有人欢喜有人愁。
而柳永偏是有个性。就用个《鹤冲天》作了新曲的调名,填个抛却浮名的曲儿。 谁能挡得住他的才华在当世就已经一飞冲天。一颗心有凌云志,可风筝的线缠在多 情枝蔓上,他放飞不了自己,说来说去,他还是读书人,还是一个忍字,说忍只是 因为不忍不舍。秀香、英英、虫虫、安安的舞姿歌声旁,柳七的心里可曾快乐过?
笔记小说里有一段“三妓挟耆卿作词”的故事。说的是开封城里最奢华的丰乐楼上,师师、香香、安安三人争着让柳永为她们写词,尴尬腼腆的柳七倒也左右逢 源。我不知道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里的女主角是谁,当时为柳 永把盏吟唱《鹤冲天》的是不是她?微醺的柳七是浪子,他的江湖是温柔乡里的翠襟 红袖,是歌舞场中的凄恻悲凉。柳七是真的对她们好,这无边的红粉香幛不是他的 选择,他未尝没有看透浮生的虚妄,如果人生只是无奈,青春也不过一朝的花期, 这尘世为他准备的只有这一盅苦酒,怎么妖艳就怎么开放,怎么痛快就怎么畅饮
吧。柳永的《鹤冲天》是他为自己量身定作,官场不过戏场,伴君也似接客,谁比谁
更高贵?
《鹤冲天》为柳永独创,后人少填。两首词调式也不一样,想来还是根据歌词情 绪不同而定的。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悄悄下廉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
锁。无语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麽。悔恨 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柳永依然没有真正看透,后来他把“三变”改作“永”,快五十岁的时候终于勉强 中了进士,进入候补文官行列。此后的几年他身老无子,最后病逝异乡的一个破败 的寺庙中。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他在悔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