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9|回复: 1

词牌故事(十七)蝶恋花与如梦令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1-9 09:1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牌故事(十七)蝶恋花与如梦令
  
  两宋时代缺少英雄气概,但却是一个充满生活质感和文人气息的时代。如果生 在帝王家那在两宋真是不幸,而如果是我等小民,读了几本书,家有几亩田,倒是 宁愿在那个科举完备,名相辈出的时代——总有个出头之日。文人当政在北宋大行其 道,从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到王安石、苏轼、张先、宋祈,哪个不是大家。那个
时候没有文联、作协之类组织,没有哪个是专职作家和诗人,更不要说后来的辛弃 疾、陆游了。相比晚唐时的抑郁不得志的文人,他们总有过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也正因为如此想到他们的时候总不能以纯粹的诗家词人的心待之,心思繁复,牵扯 尤多。
 《蝶恋花》和《如梦令》这两个词牌就跟晏殊和苏轼有关,并不是自他们手上创 制,确都因他们而始有这样美丽清雅的名字,北宋的审美风尚由此可见一斑。这让 我想起在博物馆看瓷器,排在前面的唐瓷华丽洋气,排在后面的明清瓷大红大绿,精工俗艳。而宋瓷或影青,或黑褐,或纯白,纤巧传神,这是一个以士大夫的眼光
为社会标准的时代,耐人寻味。
   《蝶恋花》由晏殊自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改名,《如梦令》由苏轼自后唐庄宗《忆
仙姿》改名。
  
  唐代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 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燕乐。燕乐中很多曲调本来就是民间歌谣的曲调,而 民间歌谣本来就是有曲有辞的,像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的敦煌曲子词,从那里我们 可以看见词最初的形态和特征。这种来自民间的艺术带着活泼的生气。《鹊踏枝》就 是其中一首:"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 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是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 里"。古时候,天地浑然,人也是自然,花鸟鱼虫都跟人亲,看到喜鹊心头就喜 了,其实跟鸟儿何干?捉了来又问鸟儿凭何报喜,真正没有道理。所以鸟儿回答 她,想要征人早回来,你赶快放了我。这是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绝非士大夫所能言。
   唐教坊曲中的《鹊踏枝》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到了晚唐五代时
候,用这种曲调填词的文人多了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的
十四首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未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今天已无多大的意义,两人处境和政治心情本来就相似。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最喜欢的还是苏学士的《蝶恋花》,师出一门,一辈高过一辈: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词到了宋代文人的手中,再不是简单的酬酢应答之作,词的格律内容都有了极 大的发展,词牌种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词人们也越发地讲究起来。一种曲调和 格律有不同的名称,或一个名称有不同的变体都是宋人对词这种文学体裁作出的探 索和丰富。以苏轼这样的天才和高蹈的情怀,对词下功夫成就自不同常人,识人别 珠的本领也不一般。他就发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创的一曲《忆仙姿》的好来: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五代十国是晚唐乱世的继续,藩镇军阀掌权的朝代更替频繁,长的十几年,短 的就只有几年。差不多南唐冯延巳在陪太子李璟读书的时候,北方后唐庄宗李存勖 从后梁的手中夺了天下。必也是一番血流成河,尸骨遍野,行武出身的皇帝一旦入了宫,立刻声色犬马起来一点不奇怪,但李存勖的爱好却很有些独特。他自小就通
音律,能歌善舞,作曲更是他的强项,最喜欢的看戏演戏,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 叫"李天下"。据说他还经常搽画粉墨与伶人俳优们一起登台唱戏。"粉墨登场"这个 成语就是从他这来的。皇帝虽然作的不怎么样,但李存勖的小令婉丽,粗犷之人有 清思,也算人性复杂多样的一证了。苏轼虽觉这首"曾宴桃源深洞"曲调清婉,但觉 得名儿不雅,取其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给这一曲取名"如梦令",并填了 两阙,怀念黄州那一片可以自由躬耕的清远之地: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小令相对长调、慢词,短小隽永,清灵别致,用这个词牌为这一阙命名,真是
神形兼备,可惜"李天下"不知道了。后来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可以说把这一个词牌
的好处发挥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曾在那百花的深处逢着扑蝶的人,我曾在那微醺的春夜梦到一滴冰冷的泪。 我听到他们浅吟低唱的曲调中无休无止的忧伤,看到生命如流水潮涨潮落,惟有他 们的词句仿佛新墨未干,只是搁下了笔,出门去了……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7-3 21: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朋友雅篇,顺祝夏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