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4|回复: 85

古今押韵大难题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6 20:5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今押韵大难题


    根据文献的记载,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两书早已亡佚。唐代封演《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魏书·江式传》说,《韵集》是“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五声”或“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与后世的声、韵、调是什么关系,两书的体制类型是否与后世的韵书相似,都无从深考(百度资料)。


    声有五声,角征宫商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征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唐朝·元兢《诗髓脑》)。


    《平水韵表》的【上平】和【下平】,虽然不等于《中华通韵》的【阴平】和【阳平】。但是,古人的平声,包含【宫声】和【商声】,却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如果说,平、上、去声,是有调值的【调类】;平声,则是没有调值的【调类】。
    古人的【宫声/声商】,合并为【平声】,【宫声/声商】的押韵可以混押。今人【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阴平/阳平】的押韵是否可以混押呢?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1: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生。【十四英/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声。【十四英/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明。【十四英/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城。【十四英/平】


依据《中华通韵》,但就韵脚来说,【押韵】乎?【转韵】乎??

点评

时空穿越??????  发表于 2018-11-6 22: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6 22: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诗不要拿十六韵去套,时代完全错误啦。你说是不是?
四声出现前的韵还可琢磨出许多来,但声调真的难办,有四声说的,有五声说的,有七声说的。四声说的中有平上去入说,有平上长入仄声说。我们不是音韵学家,不必讨论这些谁也说不清的声韵了,能把平水韵大概搞清就不错啦。从简吧,行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6 22:10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2:02
古代的诗不要拿十六韵去套,时代完全错误啦。你说是不是?
四声出现前的韵还可琢磨出许多来,但声调真的难 ...

当然不行的!碰到难题掉链子,这是一个绕不开大问题!

今人格律诗,也可以用【生、声、明、城】四字作韵脚的!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生。【十四英/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声。【十四英/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明。【十四英/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城。【十四英/平】

依据《中华通韵》,但就韵脚来说,【押韵】乎?【转韵】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6 22: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6 21:4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你说过用平水韵去检查唐诗都不对,岂能用十六韵去检查唐诗,那不更笑死人了?
试着玩的话,就韵脚来说,仍然是正确的,因为阴平阳平仍然是平,没有从平声中分出去。个人看法。因此答案是:正常的押韵,不是转韵。我们用新韵写作,一直都是这样进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6 22: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平声早已分出阴阳,只是没有分成两部分,含含糊糊混在一起,普通话却把它明确分出来了而已,所以古今其实并不矛盾。不同的只是入声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2:09
你说过用平水韵去检查唐诗都不对,岂能用十六韵去检查唐诗,那不更笑死人了?
试着玩的话,就韵脚来说 ...

【阴平/阳平】并为【平声】,【上声/去声】并为【仄声】。这样的四声二元化,只可以用于近体诗的【粘对替】,而不能用于韵脚与白脚的声律关系上。唐朝的近体诗也是这样,四声二元化,只能用于【粘对替】,而不能用于韵脚与白脚的声律关系上。

点评

离题较远的话不讨论  发表于 2018-11-6 2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6 22:21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2:09
你说过用平水韵去检查唐诗都不对,岂能用十六韵去检查唐诗,那不更笑死人了?
试着玩的话,就韵脚来说 ...

【你说过用平水韵去检查唐诗都不对】,三羊没说过!
三羊说过,唐近体的押韵,并不拘泥平水韵的106韵部!


或者说,【诗不平水】。诗不平水的意思,就是押韵,不必拘泥平水的106韵

点评

不必原话,大约意思差不多就可以了。谁吃饱了撑的去抄人家的原话O(∩_∩)O哈哈~  发表于 2018-11-6 2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2:13
古人的平声早已分出阴阳,只是没有分成两部分,含含糊糊混在一起,普通话却把它明确分出来了而已,所以古今 ...

这就是矛盾!古人将【宫商】合并,是人为的合并。

点评

不讨论。老实坦白,不懂  发表于 2018-11-6 22: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2:09
你说过用平水韵去检查唐诗都不对,岂能用十六韵去检查唐诗,那不更笑死人了?
试着玩的话,就韵脚来说 ...

问题是:阴平与阳平可以押韵,上声与去声,是转韵还是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6 23:10 编辑

刚刚
不讨论。老实坦白,不懂  发表于 5 分钟前
==========================
实话实说,三羊也不懂!不懂,难道就不能学习吗?
《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合并【宫商】是沈约所为!

点评

不是我们能力能办到的。你去学吧。O(∩_∩)O哈哈~  发表于 2018-11-6 22: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6 22: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6 22:37
问题是:阴平与阳平可以押韵,上声与去声,是转韵还是押韵?

嗯,你这个倒是问对了。要大家来说。似乎仄声押韵的可以通压,只有入声不行。这样看来很不合理,平声就连邻韵都限制那么紧,仄声韵就那么放松,所以唐人把仄声韵打入古风是有些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三羊的这个疑问或看法,十几年以前就有了,并非是针对《中华通韵》的!
因为,今韵的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早有王力儿子所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6 22:49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2:43
嗯,你这个倒是问对了。要大家来说。似乎仄声押韵的可以通压,只有入声不行。这样看来很不合理,平声就连 ...

宋词的平上去三声叶韵,不是唐诗的平上去入的分别押韵。(顺便提及,三羊老想找个唐诗三叶韵的例子,至今未果)
准确的说,叶韵,不是押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2:43
嗯,你这个倒是问对了。要大家来说。似乎仄声押韵的可以通压,只有入声不行。这样看来很不合理,平声就连邻韵都限制那么紧,仄声韵就那么放松,所以唐人把仄声韵打入古风是有些道理的。

【唐人把仄声韵打入古风】,这话从何说起?

点评

我说过无数遍,这里人多不相信,你可以去查资料,我不再说了。  发表于 2018-11-6 2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2: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我说过无数遍,这里人多不相信,你可以去查资料,我不再说了。  发表于 27 秒前
==================================================

你弄得【无头案】,怎么甩给三羊找资料?

点评

3.我有很多帖子谈过,没兴趣去翻,你要问就自己去翻  发表于 2018-11-6 23:13
1.我在外 2.你最会查资料,给个高帽子给你戴戴O(∩_∩)O哈哈~  发表于 2018-11-6 2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3: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我说过无数遍,这里人多不相信,你可以去查资料,我不再说了。  发表于 3 分钟前
==================================================

将【仄韵诗】打入古风的,应是王力吞吞吐吐,而不是字正腔圆!

点评

不是他一人  发表于 2018-11-6 2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6 23: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6 22:48
宋词的平上去三声叶韵,不是唐诗的平上去入的分别押韵。(顺便提及,三羊老想找个唐诗三叶韵的例子,至今 ...

入声虽然划入仄声,但古风中仍然单独用,其实理由很简单,它有韵尾塞音,与上声去声不同韵,如何去通压?
我已专文论述了词的押韵是继承古风的押韵,所以词的入声也是单独用的,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奇怪了,也不会再有问题了。
一通百通,虽然《词林正韵》是针对词的,你知道了词是继承古风押韵的,便知道《词林正韵》其实也是古风的韵书。
当然不同意我说法的那是另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3: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不是我们能力能办到的。你去学吧。O(∩_∩)O哈哈~  发表于 17 分钟前
===========================================

你点评三羊11楼的帖子,是三羊的错误。我用搜狗键字,误将【三羊】弄成【沈约】了!

三羊回车痛改前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6 23: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6 22:48
宋词的平上去三声叶韵,不是唐诗的平上去入的分别押韵。(顺便提及,三羊老想找个唐诗三叶韵的例子,至今 ...

顺便提及,三羊老想找个唐诗三叶韵的例子,至今未果-----我在上海,电脑不在身边,要到电脑中去查,也许有例子。等回家找到后再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3: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6 23:17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11-6 23:10
顺便提及,三羊老想找个唐诗三叶韵的例子,至今未果-----我在上海,电脑不在身边,要到电脑中去查,也许 ...

王力《汉语诗律学》中提及的古诗【上去混押】,三羊见过并分析,【上去混押】并不成立!
三羊猜测,王力的考据韵书,大概是不到6千的《平水韵》!

点评

远不止他一人这样说。我赞同这种分析  发表于 2018-11-6 23: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23: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远不止他一人这样说。我赞同这种分析  发表于 1 分钟前
==================================

即便有上去混用,也是犹如宋词的叶韵,而不是古人或唐诗的押韵!

名之曰文,皆附之于韵。韵之字类,事甚区分。缉句成章,不可违越。若令义虽可取,韵弗相依,则犹举足而失路,弄掌而乖节矣。故作者先在定声,务谐于韵,文之病累,庶可免矣。【先在定声,务谐于韵】,是古人为押韵所定下的【押韵八字宪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7 08: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6 23:23
刚刚
远不止他一人这样说。我赞同这种分析  发表于 1 分钟前
==================================

按理论来说,永明时代以声定韵,三声四声是不同的韵。但仄声韵是否这么办,似乎不是这么回事,你去找找,包括唐朝仄声韵的诗都可以,因为按我说,唐朝仄声韵的诗都属于古风。例子分两种,一种是分组出现的,这种例子没有说服力,因为可当转韵看待。一种是个别的声调混在里面的,这种才是要找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3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7 09: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还是补补韵的基本知识,什么叫押韵。押韵的原理是韵母相同,并不分阴阳。好比“通”,他红切。声阴平。“同”,徒红切,声阳平。两者押韵是因为韵母都为“红”。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个阴平,一个阳平互押,有什么“难题”?诗经时代有什么“五音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8-11-7 11: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1-7 10:31
成天就在平水韵、词林正韵中争论的人其实是认识肤浅、缺乏境界的人,因为他们就知道个平水韵、词林正韵,不 ...

诗经押韵可以研究下。平水比较清楚。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8-11-7 1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1-7 10:03
刚刚
你走远点。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懂不要硬撑  发表于 6 分钟前
====================

诗经押韵研究过么,即按照平水来压,会出现什么问题。(诗经那时候的韵肯定是没统一,押各国方言韵吧。)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8-11-7 11: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1-7 11:43
这个恐怕弄不好,读音都不一样啊!如“七月流火,八月授衣”的“火”古读huǐ,现在读huǒ。 ...

我们那读,灰。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8

主题

8524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600
贡献
9975
金钱
12213
发表于 2018-11-7 11: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8-11-7 11:43
这个恐怕弄不好,读音都不一样啊!如“七月流火,八月授衣”的“火”古读huǐ,现在读huǒ。 ...

不过衣,读,椅。
微信号daoyu_gmd;公众号xianfengshizhan_s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11-7 13: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还是启蒙者的疑惑
压平声韵最好是阴阳同押。绝句有病云;三阴平,即指三个韵脚均押阴宁,是为病池。平水韵书三十部,每部都含阴平阳平韵脚。乵韵就扯蛋,分阴阳两部。帷一可解释的是,把他当字典,不要阴阳乱读。

点评

但主要用途不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7 13:52
韵书字典本就是叔伯兄弟  发表于 2018-11-7 13: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7 09:09
三羊还是补补韵的基本知识,什么叫押韵。押韵的原理是韵母相同,并不分阴阳。好比“通”,他红切。声阴平。 ...

不懂并不可怕,怕是不懂不学《文镜秘府论》:
    沈氏《答甄公论》云:“昔神农重八卦,卦无不纯,立四象,象无不象。但能作诗,无四声之患,则同诸四象。四象既立,万象生焉;四声既周,群声类焉。经典史籍,唯有五声,而无四声。然则四声之用,何伤五声也。五声者,宫商角徵羽,上下相应,则乐声和矣;君臣民事物,五者相得,则国家治矣。作五言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明各有所施,不相妨废。昔周、孔所以不论四声者,正以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炽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以其四时之中,合有其义,故不标出之耳。是以《中庸》云:“圣人有所不知,匹夫匹妇,犹有所知焉。斯之谓也。”

  魏秘书常景为《四声赞》曰:“龙图写象,鸟迹摛光。辞溢流徵,气靡清商。四声发彩,八体含章。浮景玉苑,妙响金锵。”虽章句短局,而气调清远;故知变风俗下,岂虚也哉。齐仆射阳休之,当世之文匠也,乃以音有楚、夏,韵有讹切,辞人代用,今古不同,遂辨其尤相涉者五十六韵,科以四声,名曰《韵略》。制作之士,咸取则焉,后生晚学,所赖多矣。齐太子舍人李节,知音之士,撰《音韵决疑》,其序云:“案《周礼》:‘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徵,沽洗为羽。’商不合律,盖与宫同声也。五行则火土同位,五音则宫商同律,暗与理合,不其然乎。吕静之撰《韵集》,分取无方。王微之制《鸿宝》,咏歌少验。平上去入,出行闾里,沈约取以和声之,律吕相合。窃谓宫商徵羽角,即四声也。羽,读如括羽之羽,亦之和同,以拉群音,无所不尽。岂其藏埋万古,而未改于先悟者乎?”经每见当世文人,论四声者众矣,然其以五音配偶,多不能谐;李氏忽以《周礼》证明,商不合律,与四声相配便合,恰然悬同。愚谓钟、蔡以还,斯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