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1

【转载】律诗常用的几种技法

[复制链接]

1516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3423
贡献
26139
金钱
31522
发表于 2018-11-6 01: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律诗常用的几种技法律诗常用的几种技法
作者:瞿蜕园
律诗的对法

律诗的对仗以工稳为主,对仗原是要求铢两悉称、精切不移的。分析起来,有下列几种对法:

一是平常稳妥的对法,如李白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不用出奇求新,而有自然之美。

一是取神韵而不取形迹的对法,如杜甫诗:“汉节梅花外,春城海水边。”虽然铢两还是相称,却不在乎字之工整。春城在海水之边是固定的,汉节到梅花之外是移动的,由移动的而想到固定的,所以活泼而有神。

一是半实半虚的对法,如杜甫诗:“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燕雀是实有的,龙蛇是旌旗上所绣的,铢两并不十分相称,但这种对法给人以想象丰富的启发,采用这种对法就不致陷于死窘。又李商隐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云鬓是实,而夜吟月光是虚。其例相同。

一是双方对照的对法,如杜甫诗:“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一面说自己,一面说对方,两相对照,十分显明。这种对法容易流于平滑,非善于组织不宜轻学。

一是上下句互相呼应的对法,如杜诗:“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这种对法增加气韵的生动,学者最宜体会。

一是上下句完全一意的对法,如白居易诗:“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三联都是上下句同一意思。这是加倍写景的方法,但学得不到家,就会陷于重叠拖沓。除非有极 好的意境,总不宜多用。

一是借字面的对法,如杜甫诗:“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子云是人名,今日是空话,只是借云来对日罢了。 这样的作法,殊可不必。不过白居易诗:“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翠黛本来不能对皇恩,但是皇音谐黄,可以借对翠字。不能对而借对,在流利的句法中显得并不牵强,这是好的。

一是成语不拘字面的对法,如杜甫诗:“故人俱不利, 谪宦两悠然。”不利本来不能对悠然,但已经是成语,就作为成语对成语了。李商隐诗:“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又:“良辰多自感,作者岂徒然。”正是用的杜诗法。

一是句中对法,如杜甫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本句中院廊相对,凫鹭相对。又如王维诗:“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本句中“赭圻”与“赤岸”相对,“击汰”与“扬舲”相对。

一是句中自相重叠的对法,如李商隐诗:“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花光”叠“池光”,“露气”叠“日气”,以此取工巧。这当然不是可以常用的。杜甫诗:“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也是这一类。

一是故意用平常相对字眼的对法,如杜甫诗:“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异”与“同”作对本来很平常,但是在这里,以望远虽同,而追欢之筋力已不同,作强烈的对比,不独不浅,而意致更深。又如:“地平江动蜀,天阔树浮秦。”“天”对“地”也是极平常的,应当避免,但是在这里,以天地对照才显得景物之空旷,情思之悠远。又如:“重船依浅瀨,轻鸟度层阴。”“轻”对“重”也太容易,不能成为好句,但是在这里,正要以鸟飞之轻快与船行之重滞作对比。所以都不但不足为病,反觉非此不可。不过必须工夫真到家才可以这样运用自如。

一是两句等于一句的对法,如杜甫诗:“人怜汉公主, 生得渡河归。” “汉公主”本来不能对“渡河归”,只是因为两句诗本是一句法,所以可以作为变例。又:“忆昨賜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也是同样组织。在律诗中 参用此种作法,就不板滞了。

一是专求字面工巧的对法,如杜甫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鱼儿”对“燕子”非常漂亮,“细雨”对“微风”也匀称得很,但杜诗的妙处不在此,而在于鱼在雨中出,燕在风中斜,写得有神。宋以后有人只顾字面对得工巧,而不在诗的风韵上讲求,像沈德潜在他的《说诗晬语》所指出的“卷帘通燕子,织竹护鸡孙”,“为护猫头笋,因编麂眼篱”,“风来嫩柳摇官绿,云起奇峰失帝青”,“远近笋争滕薛长,东西鸥背晋秦盟”,都失之卑弱。古人大家绝不作此种诗。

一是律诗第一对第三句,第二对第四句的对法,名为扇对。如杜诗:“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应经帝子渚, 同泣舜苍梧。”

一是律诗四句同样作两对法。例如李商隐诗:“路到层峰断,门依老树开。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

看了这些,可以知道律诗的对句原是不拘一格的。

对仗精工,固然可喜,然而每首诗都要字斟句酌,显出作者的良工苦心,那也太小巧不大方。古人中如陆游,近人中如易顺鼎,很有这种习气。

像杜甫就不是这样的,他不但不用巧对,而且有时违反对仗的规律。例如:“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春风秋天是一件事,而对句的烟雾云雨是两件事。又如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雾树行相引,莲峰望或开”。宛马莲峰是实在的,而将军雾树是空的。这都是寻常律诗中不甚相宜的,而在杜诗中却不足以为病。原因是全篇有不可磨灭的精采,就不在乎小节上的修饰。譬如绝世佳人,仪态万方,纵使衣饰稍有不周,不但人不觉察,也许更增加美感。

双字中以虚对实,在古人诗中不是绝对不可以的。杜诗本来很讲究诗律,而“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以及“竞日淹留佳客至,百年粗粝腐儒餐”。“生成”、“淹留”完全与“雨露”、“粗粝”分两不相称,这是一半采用流水对的办法。凡是这种对法的句子,必是一篇中之警策,所以稍为活动一些无妨,但不能上下文全用这种对法。顾炎武《菰中随笔》曾经提到这一点。

葛立方《韵语阳秋》说:“近时论诗者,皆谓对偶不切则失之粗,太切则失之俗。”他认为杜诗中如“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丛篁低地碧,髙柳半天靑。”“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都很工切,又何尝俗?至于“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磨灭余篇翰,平生一钓舟”, 虽不求工切,又何尝违背格律?工与不工之间,在乎自然使用得当,一味求工固然不必,专以不甚对的句子装在律诗中也不一定是好办法。

变换句法的方式

诗有字数句数的拘束,初学的人不免觉得为难。其实在拘束之中还尽有伸缩之余地。假如遇有话不容易说清楚的时候,可以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是律诗的分承法。以第三句承接第一句,以第四句承接第二句,如此则等于四句诗说两个意思。例如杜甫诗:“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直词是接汲黯说,雄略是接廉颇说。

一是绝句中的三句总作一句。在平常的七绝中,总是意思转折多的为妙,但有时为加强语气,反过来以意少词多取胜。例如元稹诗:“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意思说: 既有神仙眷属,又有五云楼阁,又可以长生不老,那又何必还想回到人间呢?前三句完全都是实字,只在末一句总结一下,点出意思。还有李白的:“剑阁重开蜀北门,上皇车马若云屯。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前二句与第三句相对,而以第四句为总结。这是说:在蜀的上皇,与在长安的少帝遥遥相对。四句全是实字,不需虚字,意思已极显明,诗的韵味也很好。此外唐人柳中庸有一首,四句全是实写,全是对仗,只用两个虚字点出神韵。诗云:“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可见诗无定法,只在作者善干变化,寥寥二十八个字,可以变出无穷新样来。

一是律待的流水对。两句虽相对,其实是一句意思,因为一句说不完,所以改用对句。例如白居易诗:“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意思说:“歌妓们也不必攀留我了,皇上只让我作三年官呀!” “翠黛”、“皇恩”, “三年”、“五马”,也都是借对。这样的句法非常流利动人。

用典法

使用典故的作用,在于把难于明说的事说得让读者可以意会。这是逐步发展的一种技巧,到唐人才运用纯熟。

古人质朴,如果用典故,就直接引证出来,例如阮籍《咏怀》诗:“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陶潜《乞食》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直接举出召平、韩信的故亊。

六朝的末期,特别是庾信,方才把故事融化在诗里,几乎看不出是用典。例如“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意思就是说无酒无琴之俗罢了,用上典故,格外增加词令之美,而避免直率单调的弊病。又如“长阪初垂翼,鸿沟遂倒戈。的卢于此去,虞兮奈若何”。无非说兵败国亡,而用两件古事,各叠成两句,就显得非常沉痛。这是诗中用典入神之处。

到了唐人,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又添一种实事虚用法。例如杜甫的《禹庙》诗:“荒庭垂橘柚,古壁画龙蛇。”说的虽是庭中的橘柚树和壁上的龙蛇画,暗中却含有禹的故事(上句出《禹贡》,下句指禹铸九鼎事,出《左传》)。又如“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表面上好像写景,其实暗含养亲的意思,因为竹笋江鱼都是孝子的故事。还有刘禹锡的“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表面上也是写景,而上句暗用庾亮故事,下句暗用谢跳“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更觉神妙动人。

此外还有些方法,举下列各诗为例。

一是以古事说明题意。如李商隐诗:“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上句说军法不严,败将不受惩处,下句说军报不实,虚张战功。恰好用马谡、孙歆两件史实来比拟,这是作诗的第一等技巧。

一是并非真有此事,不过借古人名作陪衬。如李商隐诗:“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这诗的题目是《宋玉》,不在宋玉本身找故实,而用宋玉同时的人虚作陪笔,不妨以想象出之。这样的典故就不死板。

一是借典故作渲染。如杜甫诗:“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并不是真说范蠡的舟,王乔的鹤,而是因为单说舟与鹤,装点得不够华美,所以借范蠡、王乔来加深色泽。

能够体会到这一层,推而广之,诗就不会黯淡无光了。





3976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269
贡献
122439
金钱
141257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7-24 21: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7 1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