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1

词牌故事(十四)菩萨蛮与破阵子

[复制链接]

1872

主题

3343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58
贡献
2659
金钱
756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11-4 11:4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羽佳蒙汜 于 2018-11-4 11:49 编辑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最后几个皇帝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从他继位到唐灭,也 只不过短短的六十年,但他很有些作为。李忱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在皇族中虽 然辈份不低,是当时皇帝武宗的叔父。但因为母亲出身低微,从小就受歧视,痴痴 呆呆,还曾被武宗扔到粪坑里戏弄。阴差阳错中李忱被当权的太监立为新皇。没成想这个傻皇帝原来一直是装傻,上台之后整肃朝纲,虚心纳谏,打击藩镇,使衰败 的晚唐回光返照,俨然再显了一段贞观气象。是冥冥中的上天也不忍看着盛唐之势 就此消亡吧,一点最后的余音划破长安城浓重的云层,宫殿里又响起霓裳舞曲,梵
音鼓乐,这其中就包括那曲著名的《菩萨蛮》。
  
  安史之乱后,开元、天宝年间四方来朝,歌舞升平的盛况已不复现。但大国威 仪和灿烂美妙的文化依然强烈吸引着西域各国。向天朝进贡珍宝地方土产以外,那 时唐皇们更喜欢的是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歌舞,胡舞胡乐是从宫廷到坊间最流行的 乐舞。我不知道宣宗是否还有他的祖上那个风流的玄宗一样的爱好,不仅自编自演 还要建一个皇家音乐学院培养歌舞人才,大中初年,出身凄凉的他在大明宫里看到 女蛮国入贡的舞蹈《菩萨蛮》时,心中一定也有无数感慨。据史书记载,那一舞真个 是流光异彩,落英缤纷,梵音渺渺,如仙如佛。那些来自西域的女子,身上涂抹了 香油,璎珞珠链当衣,脖子上挂着长长的花朵串起的花环,高高的头发用金冠束在 一起,简直就如世俗画像中的菩萨一般。舞随乐起,异彩纷呈,当真是舞队一出, 如佛降生。这样的盛况不是空前,也是绝后了。
  
 《菩萨蛮》是一个佛教礼佛的舞蹈,同时也是一个表演性舞蹈。宣宗痛恨武宗, 处处反其道行之。武宗灭佛,宣宗一上台就宣布重建佛寺,本来佛教在唐就已经进 入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众多的寺院和僧众有着唐朝中国特有的世俗喜庆的热闹,僧人们在念经说法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满足那些听众香客的要求,积极参与歌 舞演出,寺庙道场实际也是戏场欢场,像《菩萨蛮》这样又美又庄严的乐舞正是那个 时候普通人心目中可亲可爱的佛的形象,一如我们在壁画中看到的的飞天和唐仕女 图——佛界和生界最完美的结合。可想而知《菩萨蛮》想不流行都不行,自有文人给它 配上词在坊间传唱,唐五代时期一直也是最流行的词牌名。  有点疑惑的是李白的那首《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阙词被后人视为词体的发声之作,推崇李白到了完全不讲原则的地步,说他 是诗仙不够,还是“百代词典之祖”。也许《菩萨蛮》一曲玄宗时就已传入中土,只是 那时候奇乐太多,它不显著也有可能。但心底还是觉得《菩萨蛮》应该从温庭筠和韦 庄算起。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这一阙精美浓丽却并不生动,徒如一只“画屏金鹧鸪”没有生命,用叶嘉 莹的话来说,这是唐五代词兴起时的特点,到了韦庄的那五首著名的《菩萨蛮》,词 已如一曲清丽婉转,充满生命和感情的“弦上黄莺语”了。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敦煌曲子词中亦有《菩萨蛮》,用了这种曲调述说了一段最人世的男女之情(枕 前发尽千般愿),也算得了曲中真意吧。很多由西域传来的教坊曲因为名称艰深或 不雅后来都被改了名字,《菩萨蛮》倒没有,这名也透着可喜可亲的色彩。
  在教坊曲中跟《菩萨蛮》相对应的完全另一个风格的,应当要算《破阵子》了。让
我们再回到当初,回到那个海纳百川,风华绝代的当初,看看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大唐雅乐融南乐北乐于一体,协调“吴楚之音”和“周齐之乐”,引进龟兹、天 竺、西凉、高丽乐等,开盛唐音乐风气之先的《秦王破阵乐》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聚合 四方雄浑苍茫的气势。这是初唐一部真正的交响诗音乐剧,著名的歌舞大曲。主要 是歌颂太宗的英勇战绩,太宗亲自设计舞阵,命乐工穿上铠甲持戟练习。奏乐起是,“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每每看到这里,太宗都会离 席,忍不住要与众人共舞。那样的场面一定让人热血沸腾。后来就有人把其中的乐 段填上词演唱,开始是长调名《破阵乐》,再后来,取其中再短,名为《破阵子》,“
子”就是指短小罢了。
   可惜二百九十个年头之后,这个最令人怀念和追想的朝代还是结束了。鼓声阵 阵,破得了千重敌,却破不了自己的命运。南唐时的旷世才子李煜一曲《破阵子》代多少亡国之君宣告了自己最无奈的结局: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仿佛是一个讽刺,李煜的宫殿上肯定从来不会响起西乐大鼓之声。不过仔细 想来,除了叹息还是只有叹息。谁能跟自己的命运决裂?谁能破得了世间千重迷 障?红尘滚滚,人心慌慌,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后主如一个无辜的孩子,破了他的 国,留下来一个千古词家。
  
  最后还是再录一首辛弃疾的《破阵子》吧,这是我印象中词义与词牌名蕴贴配合
得最完美的一阙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967

主题

12万

帖子

4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沧浪诗社区特邀顾问

Rank: 6Rank: 6

威望
6345
贡献
122522
金钱
141500

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2-7-24 2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