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精华5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3058
金钱7560
贡献2659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威望- 3058 点
贡献- 2659 次
金钱- 7560 枚
 
|
词牌故事(五)——洞仙歌与雨霖铃
这是一个酷热的夏天,天气预报说是这个城市历史上最热的一季,我恍惚记得 1400年前也曾有过这样暑热难耐的夜晚。
那时你住在他为你建造的水晶殿里。其实你不怕热,轻歌曼舞也很少会出汗。
他可不行,一点点暑意就受不了。他是个聪明人,让人用水车将摩诃池里的水抽到 宫殿的顶上,然后再洒下拉,淅淅沥沥的水滴落在芭蕉叶上,一场人造夜雨。随即 微风即起,宫殿里的楠木柱和沉香梁发出幽静的香,绿玉窗外的月色透过珊瑚雕花 洒在琉璃地面上。听着这样的雨声,他有时候会像个孩子似的得意地问你:“我的 这座水晶殿比玄宗的水殿如何?”你笑,轻握住他的手,反问他:“那我比那杨妃又 如何?”“你让我拿芙蓉和牡丹相比吗?” 他望着你的眼里有流星一样的光。
如此良夜如此良人,那是这个城市最浪漫而多情的少年时代,充满了诗意的现
象力和创造力。可惜短暂的仿佛我们做的一个梦,梦醒后这城中再没有一丝你们的
痕迹,除了那个叫作“蓉”的名字。
我不甘心,去寻。我知道离城60多里的地方也有一个你们消夏避暑的所在,而
且你喜欢那里的清幽一去再去。什邡龙居寺,我约了女伴像逃出火炉一样往城外
赶。傍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那个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古寺。寺前没有观瞻的游人,
只有苍老的古柏;寺内没有香烟,只有满园的草木恣意地疯长。山门前的石阶因为
少有人踩踏,润润地映着苔痕,我们相顾黯然。当真是心静自然凉了。寺里有一座
你的塑像,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什么材料制成,灰灰的白,你的脸庞丰润身姿婀娜。
手里还拿了一卷书。如果不是我们有意寻芳,突然在一座古寺中看到你还真让人愕
然。可是我们还是失望了。冷清残破的寺庙中除了萧瑟没有我们想找的哪怕一点点
温暖与甜美的回忆。
花蕊,花蕊,所有关于你的回忆其实从北宋年间就开始了,那个时候你的诗词
你的歌舞你的芙蓉花你的“月一盘”已经被人们一说再说。可是谁还在痴痴地想念着
你,为你给这个城市定下的再没有改变过的美丽风尚和艺术气质。如果不是又读
《洞仙歌》,我也快要忘记你了……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东坡说他小的时候在老家眉山听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尼姑说起当年孟昶和花蕊
夫人的故事。相对北方的战乱,孟昶在位时候的后蜀有三十多年的太平岁月,从宫
廷到民间洋溢弥散着安闲适宜的生活情趣。那时老尼姑还是小尼姑,随着师傅到了
蜀王的后宫,夏夜漫长又酷热,小尼姑无心睡眠。无意中远远地看到摩诃池中的凉
亭上,孟昶和花蕊也正在纳凉,隐隐约约地还传来花蕊婉转的歌声,唱的是孟昶的
新歌。老尼姑只记得头两句,后来的就记不得了。那时的苏东坡还只有七岁,可老
尼姑沉醉在回忆中的样子和那两句美丽的词句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心里,四十年后,
神往之情愈盛,他用《洞仙歌》的曲调将那两句补充完整,其中的细节一定也是来自
当年老尼姑的述说。
真的要感谢老东坡。如果不是他,花蕊形象会少了最曼妙最生动的一笔。那一
句“携素手”真是传神,冰玉生凉还在其次,最难得两人真心相惜,何尝看到过帝王
和嫔妃携手而行,宛如寻常小夫妻,酷暑夜他并没有心烦意乱召人伺候,而只是携
了她的手,数星星,大热中有如此之静,如果他不爱她何能如此。
我发现自己是这样容易被细节打动,如此地容易满足——只要你愿意携我的手。
《洞仙歌》本来也是一曲唐教坊曲,道家有王屋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
天的说法。最早的曲子就是用来描绘仙人故事的。后来又因为有刘晨、阮肇入天台
山采药得遇两位仙女,于山壁中交好的故事,所以在唐五代的诗词中也用来隐喻妓
女的生活。曲调婉转缠绵,演唱时常常重复叠沓,余音袅袅。只是这个调子在北宋
时候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坡的这首应该是他自创的词牌。敦煌曲子词中
倒是有两首名为《洞仙歌》的曲子词,而调式是完全不同的了:
华烛光辉,深下幈帏。
恨征人久镇边夷。
酒醒后多风醋。
少年夫婿,向绿窗下左偎右倚。
拟铺鸳被,把人尤泥。
须索琵琶重理。
曲中弹到,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恩义。
却再叙衷鸳衾里,愿长与今霄相似。
征人终于回来,小夫妻缠绵恩爱,语词自然但格调意境毕竟浅了些。
《洞仙歌》所指词作几乎是词牌中最不会发生其它联想的,因为苏东坡的一曲实
在是无可超越和替代,所以后人用这个词牌填词的并不太多。只有辛弃疾偏是艺高
人胆大,用缠绵曲调作疏放豪语: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老辛作不了陶渊明,但花蕊强过西施,至少她没有被人无端地利用,她的容貌
没有成为她的罪过。身边的男人都是真心爱她,包括后来的赵匡胤甚至野史里传说
的赵光义。若要比,我真愿意把花蕊和杨玉环比,那是容色和姿态都那么相似的两
朵花,就像后人把李隆基当作梨园祖师,而把孟昶认作南音管乐的祖师一样,杨玉
环善歌舞,花蕊巧工词,她们都是那么聪明的女人。就像“携素手”这样的细节和情
趣,我也在玉环和她的三朗身上看到:
有一次李隆基在在百花院看《汉成帝内传》,玉环到来,用手轻理李隆基的衣
领,问他看什么书呢,李隆基笑说:“不告诉你,免得你不高兴。”玉环抢过书,看
到书上正写到飞燕身轻能做掌上舞那一段。隆基取笑玉环说,你不怕,随便风怎么
吹。玉环佯装生气,说那我的《霓裳羽衣》可比她的强多了。
看这一段感觉甜蜜温馨,两心相悦在那些深深的后宫不是没有真实地发生过,
虽然它是那么得少,那么得短暂,那么得不能尽如人意一路走好。实在是皇权太过
强蛮,人心太过软弱,而命运太过难测。在安史之乱仓皇奔走的途中,李隆基失去
了玉环,失去了他命中唯一的解语花。从这一点看来,孟昶先于花蕊离世倒未尝不
是一件好事。在归降的途中他不是没有想过以一己的屈辱换全城的平安,但命运已
经不再给他机会,他的时代已经结束,而花蕊的路还没走完。
在那条著名的由中原入蜀的栈道上,李隆基黯然神伤。零乱的人马,狼狈的护
从,凄惶的神色。那一晚走到了汉中的斜谷,天一直不停地下雨,栈道中马铃声和
雨声交织在一起,真是凄风苦雨,仿佛天地都在替他落泪。无法入睡,召来乐师张
野狐,你听,这绵绵的雨声这凄冷的马铃声,实在太过催人心肝。张野狐是教坊中
最有名的乐师,擅长吹觱篥,那是一种从西域传来的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吹管
乐器。当下,张野狐取出觱篥就着风雨声吹了起来。玄宗也善笛,可此时的他已经
没有一丝多余的力气表达他的哀思了。
哎,我真是佩服这位音乐家皇帝,这种时候还能进音乐创作。其实这样的场景
并不一定有多凄凉断肠,在中原纷乱的征杀中,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只是,我们愿
意把故事放到一个极端的场景中,体会那些贵为天子的人,他们内心深处那一些平
凡真切的感情。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何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唐时的《雨霖铃》只有曲没有词,后来玄宗回京之后又让乐师演奏但也未见有
词。如此凄婉欲绝的调子想来玄宗也不会常听吧。直到天才的柳咏出现,就像我们
说《洞仙歌》那一定是指苏东坡的那首一样,《雨霖铃》也是跟柳咏连在一起的,这几
乎毫无疑义。善作慢词长调的他发现了这一曲调中蕴涵的深深的悲伤,他是一个除
了感情一无所有的人,他越抒发倒似越淘之不尽,古今离情有比这更痛彻的吗?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分离?是不是只有分离才能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如果这世上
真的曾经有神仙眷属,那也是因为先有了那些如花之蕊的女子。
是谁的目光还在牵绊,是谁的歌声还在雨夜响起,也许我可以在城市的阳台上
挂起一串风玲,为的是在某个暑夜或雨天听到一些回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