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0

语言交流与诗的平仄

[复制链接]

307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76
贡献
16872
金钱
2967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0-28 0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言交流与诗的平仄

   
语言,语是声音,言是文字。人类首先只有语,即只有声音互相交流,然后才发明文字把重要的语音记录下来。以汉语为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存地域的变化,声音是会发生变异的,这就有“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统一这“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是文字的不变。好比南人和北人碰到一起,南人发音“切粉”,北人听不懂,南人写出文字:吃饭,北人立即懂了。现在科学发达,交通方便,南北人交流频繁,语音的统一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普通话产生了。但现代的人们的耳朵,是无法听到古人的说话了,“关关雎鸠”,“故人黄鹤”,他们说的是什么呢,那唯一的沟通是这文字的释义。远古诗经,中古近体,之后的历代人都是靠文字去还原声音的。这个还原,当然是之后的历代人用自己的口耳相传的方式去还原,无须也不可能还原到当时的原始声音。
    现在回到当今诗词界的争论:用什么声音去读唐诗宋词。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历史的延续证明早已解决了的问题:后人读的是意义,并非还原其声音。作为唐宋诗词,当时构成就是意义和声音双重合成的,后人读它的则是只求意义通晓而舍弃声音一致。所以由声音产生的平仄韵脚,有时只能是书面上的承认,而不可能与自己的口音一致。
    这只是读古人诗词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古人写诗词的问题。因为唐诗宋词是义和音紧密结合的产物,在古人那个时候,无论南人北人,他们都统一在一本文字书的机械声调里,并不与自己的语音完全吻合;他们的下辈下下辈直到我的今人,当然也是一成不变地继承下来,虽然不合事物会隨时间变化是必然的这个道理,但也是只能如此的事情。要么今人自己去变一个新的形式,要么就照古人的固有形式继续下去。一千三百年都继续下来了,再继续它一千三百年也是可以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这几年有一个可笑的人叫吟者的,永远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认为今人对唐诗宋词是既不能读又不能听,要用今天普通话的声调去改变唐诗宋词的平仄声调。要求用今天的普通话去改写唐诗宋词这种形式的平仄声调当然不止一个吟者,大有头面诗词组织和头面人物用手中的权力发明了新韵平仄。尽管十多年来未成气候,但也总算在诗界劈出了一个角落。然而吟者对这个现状极为不满,要求旧韵至迟于二零一九五四彻底让位。他的狂妄就成了他恨人人,人人恨他。吟者赖以几年如一日的理由是:你已不能听中古音,因为古人的声音己不存在。是的,古人已死,其声当然已不存在。但人的声音是靠摸仿学习传承的,今人的声音就是古人的传承,虽然随时代而发生小的变异,但总的来讲古今是大体相同的,汉语永远是汉语,英语永远是英语,它们永远不会交叉。没有入声音的汉语远在金元时代就以普及半个中国了,八百年来的半个中国说没有入声音的北方话的人都能读能听(并能写)唐诗宋词,吟者说今天说没有入声音的普通话的人就既不能读又不能听旧韵了,这理由能成立么?“言不正则事不成”,吟者这些年来在诗词界一直是跳独角戏那就是必然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24 0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