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28|回复: 6

[香江月旦] 借诗点评

[复制链接]

828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95
贡献
67211
金钱
8332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4-12-15 1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嶺 于 2014-12-18 16:23 编辑

昨天读到李盛仙七绝

严子陵钓鱼台
独上高台搜古今,严光亮节惹沉吟。
世间多少垂纶手,不钓浮名便钓金。

眼前一亮,留评:遇到高人了

回复:我真遇到了资琛诗友丁,请点评,谢!!!

如此高手之作拙笔难评,只好借诗点评:

庄光(严光)

思贤念旧梦非熊,一袭羊裘似太公。
直待庄光如上士,早知文叔是英雄。
欲全同学金兰义,独慕箕山颍水风。
刘秀可能真作秀,客星犯御放山中。





828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95
贡献
67211
金钱
8332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2: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4-12-16 10:27 编辑

转帖:毛泽东点评古今历史人物(一)

严光力正风俗传教后世
    严光,字子陵,西汉末年名士,浙江余姚人。据《后汉书•逸民列传•严光传》载,严光少有高名,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刘秀思贤念旧,令绘其形貌寻访。严光被找到后,刘秀接他到京都洛阳,并授予其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从。后严光归隐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严光的淡泊名利,为历代所推崇。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一文中对严光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更使严光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

828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95
贡献
67211
金钱
8332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0: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4-12-16 10:50 编辑

熟谙历史的毛泽东,对严光有过多次评论。大家比较熟悉的毛泽东谈及严光的故事,源于毛泽东在一首七律中的用典。1949年3月,柳亚子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称自己欲退居家乡的分湖。诗中写道: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意思是说:等南征的捷报传来,我便像严光隐居子陵滩一样,回到家乡分湖养老去了。一个月后,柳亚子收到毛泽东劝其从长计议,打消回家养老念头的和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其中写道: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意思是你不要以为北京昆明湖里的水浅,在这里观鱼要比在富春江好。毛泽东写诗,善借古喻今、抒情言志、阐明事理。在这首诗中,毛泽东以富春江对子陵滩,通过用典,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劝告柳亚子不要像严光那样归隐起来,而应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些有益的工作,其涵义自是悠远。
    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注意到了严光,并对他的行为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一班学习期间,毛泽东曾留下一本名为《讲堂录》的读书笔记,其中记述了严光的事迹,并写下了自己的感想。毛泽东认为:后世论光不出为非。不知光者,帝王之师也。受业太学时,光武受其教已不少。故光武出而办天下之事,光即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且光于专制之代,不屈于帝王,高尚不可及哉。
   

828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95
贡献
67211
金钱
8332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原上草 于 2014-12-16 10:50 编辑

自东汉以后,世人对严光不仕光武帝之事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范仲淹将其视为景仰的楷模;而朱元璋却将严光视为罪之大者,认为他只求个人安逸、不为天下苍生造福,根本无德可言;王安石则留有迹似磻溪应有待,世无西伯可能留的诗句,将严光隐居理解为怀才不遇后的无奈选择;也有论者将严光视为沽名钓誉之徒,如清朝有诗批评严光:一袭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
    在青年毛泽东的心目中,严光的形象却与上述诸论颇不相同。
    其一,毛泽东认为严光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他提出过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指要领绝的治国主张。严光的这句话虽然是在给侯霸的信中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是写给光武帝刘秀看的。经过多年的战乱,东汉建立之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正是基于这一现实,严光提出了怀仁辅义的休养生息方略以供刘秀参鉴。应该说,刘秀是接受了他的这个意见,也认为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经过推行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最终开创了所谓光武中兴之世。
    其二,在毛泽东看来,严光力讲气节,正风俗而传教于后世的主张也是重要的。严光是一个在当时能正风俗的人。他功成不居的风节,可以起到影响当时与后世的作用。
    其三,毛泽东认为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严光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毛泽东曾经说过:如果你的官很大,可是真理不在你手里,也不能服从你。在毛泽东看来,严光与刘秀之间虽然不存在真理在谁手里的冲突,但是在那个专制时代,严光不屈于上的勇气,在封建士大夫之中确是高尚不可及哉。








828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95
贡献
67211
金钱
8332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1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在青年毛泽东眼里,严光也并不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历史人物。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曾经因为如何评价严光的问题,与同学萧瑜发生过争论。当时,萧瑜写了一篇名为《评〈严先生祠堂记〉》的文章,对范仲淹的这一名篇表示异议。萧瑜认为,光武帝请自己的朋友帮忙处理繁杂政务,未必是求贤若渴;严光拜访光武帝并与其同床共眠,表明其爱慕虚荣。毛泽东不同意萧瑜的这种见解。不过,毛泽东对严光坚辞不仕的态度却不以为然,认为严光应当如同早他200年的张良辅佐汉高祖一样,出任光武帝的辅相。为此,两人争论了一个晚上。毛泽东这一观点的形成,绝非一时有感而发。毛泽东认为古代贤者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还有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对于这三类人,毛泽东都是加以肯定和推崇的,然而他认为更可贵更可佩的是那些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在当时毛泽东的心目中,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严光虽然能够正风俗,然而却没有出来办事,不能不令人憾然。
    总之,毛泽东认为,能传教而不能办事的严光虽值得推崇却并非尽善尽美,而既能办事又能传教之人才是最值得推崇的。毛泽东是千古少有的历史伟人,他的这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颇也值得人们深思。

828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395
贡献
67211
金钱
83326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6: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29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