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15
注册时间2017-10-19
威望2621
金钱8065
贡献3957
金牌会员
 
威望- 2621 点
贡献- 3957 次
金钱- 8065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14 19: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西湖诗费解。南山老纳是谁?法海?法海怎么成多情种?他怎么会放了白蛇?第3句断桥怎么成了"风流桥"?因桥上有人谈恋爱?第4句更是离题的废话,没有任何意义。"
针叶林费解诗,尚能提出问题,余答之。只要在360百科搜索一下雷峰塔,就可知道南山老衲指谁了。“文学家张岱
雷峰塔在元末失火后,便已只存塔心。明张岱撰的《西湖梦寻》中说到一则趣闻,大意如下:"李长蘅在题画时说,我的朋友曾听子将讲西湖上这两座塔,'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和尚。'这个比喻我极为欣赏。后来我与朋友观赏荷花时作了一首诗,当中有'雷峰倚天如醉翁'的句子,朋友见了跳起来说:'子将把雷峰比作老和尚不如您醉翁的比喻更得情态。'"
张岱在《雷峰塔》诗中干脆活龙活现地写道:"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时有熏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
你联想法海也就罢了,却用法海多情种提问,以此来反诘,着实让人瞋目结舌。
至于放白蛇之说,我在《比肩》中说明了,根据传说浮想联翩,这种若用考据学来究竟,看是无理,但在诗境写作上是成立的,雷峰塔倒塌放走白蛇,成正面形象,是有理的。
试问风流,桥断未,却被针叶林读成破句------风流桥,真是攻击他人不择手段。桥指断桥没错,也是风流韵事产生的地方;现实断桥其实不是桥断了,写诗的不过以此形象设问而已,意为风流韵事断了吗?于是逗出形象性极丰富结句,言外之意,只要杭州城里的西湖存在,风流韵事也不会消失。
用形象回答问题,试举一例: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尾联就用形象回答帝子何在的问题。如果连这样优秀的诗句都费解,我无话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