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园首席版主
精华986
注册时间2016-6-28
威望14613
金钱74772
贡献50071
论坛元老
品诗园首席版主
 
威望- 14613 点
贡献- 50071 次
金钱- 74772 枚
 

|
槐乡行(之一)
原 作
四月春深兴致浓,诸朋相伴槐乡行。赏花十里诗情醉,观水一湖俗虑融。
岸畔踏香寻古意,林中探胜访仙踪。柴庐人外开欢宴,野趣盎然更纵情。
改 作
难了槐乡四月情,友朋相约作徐行。淡浓花气中人醉,断续莺声到耳清。
湖岸踏歌寻古意,峰头览胜趁新晴。林阴席地开欢宴,不觉盎然野趣生。
作者《槐乡行》共三首,此是其一。诗中用韵不够规范,平仄亦稍有不谐之处,但架构较好,可以改出。首联开门见山,章法得体,意思也有可取处,改为"难了槐乡四月情,友朋相约作徐行",便一切都理顺了。三、四句缺少槐乡特色,且"俗虑融"之类词语生涩之极,不作大改动难以激活全篇。故上句略取其意,改为"淡浓花气中人醉",突出槐花的作用;下句全删,另创"断续莺声到耳清"七字补足之。不要小看这断断续续的几声莺语,有了它,顿觉画面生机无限。五、六句句型结构不错,尤其上句,意思也好。只是"香"的内容已为改后的第三句所用,不宜重复出现,故在原型的基础上深掘一层,稍加变易为"湖岸踏歌寻古意"。别看改动不大,与原句相比,这里隐隐约约增加了一点孔门师弟郊游的味道,"知己二三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也;若浮想联翩,还可以从"踏歌"声里寻出些李太白赠汪伦的"古意"来。下句不好,尤其是"访仙踪"有点不伦不类,不如承接湖滨游兴,再登高游赏一番,来个"峰头览胜趁新晴"。两句合起来,表现出的雅兴当不输于曾茶山"小溪泛尽却山行"。结联尚好,只是"柴庐"与现代人生活似有不符,这"欢宴"倒不如就在槐阴下席地而开,如此,则末句之"盎然野趣"便会"生"得更加充分,小作改动以避重韵也就顺理成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