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临西窗 于 2018-10-18 16:42 编辑
万水千山诗一卷 芳心渐与墨心融 ----古风绝三考槃组16-月临西窗
与诗词的结缘,回想起来应该是在高中时候了,青涩年华里读到一些触动心扉的句子,就对诗词这种文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的求学过程中,不管是在国内,还是远在异国他乡,诗词始终是我业余爱好之一。来古风学习之前总是打油戏题,没什么章法规矩。有一天偶然看到古风绝班招生广告,于是就有了一年左右时间的正轨学习诗词之旅。 在绝三,跟着老师们主要学习的是七绝。七绝更是一种精微表达的诗体,是在短短28字之中,涵盖古今、融纳天地万物的一种达情表意的文字艺术。惭愧的是在这一年,由于时间和时差的关系,我很少到班级和组里互动,但我没有掉队,作业和上课时间都坚持跟进,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文学视野,认识了很多诗友,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每当我想偷懒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尽管他乡忙碌,别忘记诗和故乡。于是我傲娇的走到了今天,和大家会师在毕业的终点站上。 在绝三,作业和练笔是给我最深的印象。尤其是作业,论坛上老师点评认真仔细,让我获益不少。记得我的第一次作业: 作业要求:七字一句写初冬的早晨,写的有画面的“质感”让读者能感觉你所描述的是一个动态的画卷。我写的是:晓镜梅妆惊暗换。江左梅郎老师说:前四“晓镜梅妆”皆有出处“晓镜但愁云鬓改”,晓镜,明镜,梅妆,梅花妆(寿阳公主)。惊暗换后三感叹。七字句,和初冬晨景不契合,如果描写美人时光易逝,朱颜已改较为贴切。如果把初冬晨景比作美人,前没有铺陈,后没有回扣,所以说来的突兀。说实话我当时没有理解,而今回首,当真是耶!那时候的词句真的好青涩的说! 后来我们学习掌握平仄、用韵、成句、炼句,学习的时间就在起句、承句到转句合句的依次练习、反复琢磨中无声而去,,最后有一天,我们终于能合成一首七绝了。我回看了我的第一首七绝:要求:以腊梅 为主题写一首七绝,要求立意新颖,章法紧密,结有余味。
七绝 插梅 一树初蕾谁剪裁,登堂入室水中开。 虽无霜雪添风韵,亦有幽香扑鼻来。
记得当时写完后,觉得自己好棒啊!洋洋自得等着老师的表扬。后来微尘老师告诉我:诗题改为瓶梅会更恰当一些,句的一树需要改,既然是插梅,用树字就不合理了。我当时就深以为然,觉得老师说到我的错处了。我记忆很深,我没有改动论坛的原文,我也把自己的原诗和老师的指点搬回家,作为自己诗词学习成长历程的以这个鉴证。 老师告诉我们,诗,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确实,只要我们留心,身边处处都是诗词的创作源泉。记得有一次我走在异乡的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恍惚听见熟悉的乡音,我四下寻望了很久,缺什么也没找到。可是浓浓的乡愁让我双潮湿。刚好看到班里的练笔,要求写游子情怀。我就这样有感而发了一首: 七绝 乡愁 他乡辗转感飘零,越语吴音久不听。 何处一声幺妹子,依稀阿母唤儿名。
由于时差的关系,当我尚在梦中时候,我们绝三老师同学们正在好好学习;而当我想要学习时候,他们却都已进入梦乡。我没有看到老师的辅导与点评。从今天我自己的眼里看这首,觉得还行哇?!因为我读一次眼眶湿润一次,求学大洋彼岸的我,怎不想亲人、想祖国。远离了祖国,才知道祖国的温暖;远离了母亲,才知道母亲的慈爱。因为网络,因为诗词,我觉得我离故乡好近,和大家说说话倍感亲切,浓浓乡愁也暂时缓解。我告诉自己好好学习、好好爱自己,有一天归来,报效祖国,报答双亲, 报效古风! 再一首班里的练笔让我难忘,绝三的老师同学们可能都有印象:题黄昏一窗一灯图,限渔洋法二。
七绝 灯雨黄昏 漫天风雨锁烟村,紧闭春窗复掩门。 却怕伊人归不识,璃灯一豆照黄昏。
这首当时在班里我跟同组的秦风起了争论,他认为我的转句有问题,觉得既然是归人怎么会不认得路。而我认为不是不认得路,是心灯,所以这个不识不一定按照字面理解。当时我俩争得有点过火,当然 我首先检讨,我的语言也有点欠考虑,后来几乎看不见秦风了,也不知道他(她)去哪个山头玩去了。不过我没生气,争论多正常。后来我在群文件里看到了东风校长对这次练笔的点评: “就该诗而言,我认为是写的非常好的一首,写出了一个等待的人的内心复杂的情感交集。唯一的瑕疵,就是用字还不够练达,孙成仁点评的后面那段,是还没有充分领悟作者创作的灵感,一灯如豆的照着,不是怕归人不认得家,点的是一盏心灯。漆黑的夜里,也有一种指明灯一样的效果,更多的是作者内心的期待。所以,点评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作者的心态,心理活动,即使作者表达的不充分,也要点评者主动的去道出原委,这样,才能鲜明的告诉作者,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哇!校长好厉害!有读心术耶!校长的点评更激发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是啊,大洋彼岸我的故乡,有这么一批不计报酬、任劳任怨、诲人不倦的老师们辛勤的传承着祖国传统国学,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坚持呢? 最后是我们的毕业考试,印象也很深刻。考试要求以‘“秋夜”为主题,渔阳十二法任一法,写一首七言绝句,限下平七阳韵。我的答卷是: 七绝 秋夜 寒蛩细语夜绵长,冷露空庭白月光。 极目天涯归路杳,教人怎不起悲伤。
我用的是渔阳法九(合句诘问)。清幽老师的评语是:“小诗符合渔阳第九法,格律正确,语句流畅,语脉相连。特别喜欢承句“冷露空庭白月光”,给人清冷寂寥之感,总分100分”。清幽老师太鼓励我了,给了我100分,把我惭愧的都不敢抬头!(不过心里还是暗自嘚瑟哈哈)。后来木兰老师复评:“立意不错,尾句太直白了,在100分的基础上扣10分,最后得分90分”,木兰老师说的对,确实白了,比李白还白!不过我还是很傲娇了,毕竟自己小有所获,不正是对老师们辛勤教导的最好回报吗? 今天,当我回忆起在绝三学习的点点滴滴,满满的都是感动。想起自己因为时差关系没法完成早晚读,组长和我的组友们体谅我帮我完成;想起考试前班主任尘师和江自流师兄怕我忘记了在窗前的温馨提示;想起通知我加入古风苑大家庭的呼唤等等,在诗词浸润的光阴里,融入了多少珍贵的友谊。这将是我学习诗词路上弥足珍贵的记忆。 即将毕业,既欢喜又感觉重任在肩。绝四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遵照老师们的安排,我成为钓月组的实习辅导,这是让我换个角度继续努力学习。我会认真负责、尽自己最大努力和新学友们探讨交流,为古风更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后诗一首,聊以自寄和寄给我的故乡:
风光岂与故园同,身在西洋根在东。 万水千山诗一卷,芳心渐与墨心融。
2018年10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