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古风文竹 于 2018-10-17 20:51 编辑
毕业论文 思齐-26文竹 绝句毕业心得体会 提纲:初识绝句 镜里看花花娇艳 再看绝句 管中窥豹知皮毛 接近绝句 绝知此事要躬行 爱上绝句 把卷临风对明月 一年的绝句学习很快结束了,感谢东风校长,雪校给我们创造了这个一个学习的机会,感谢尘埃班主任,主讲行云老师,辅导皓月、木兰和微笑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耐心指导,感谢诗音老师,茶杯师,语荷师和一方师的细致认真的点评、感谢相识和清泉两位组座和同学的帮助,使我认识了绝句,并喜欢上绝句,我们学习的主要是七绝,下面仅将我学习一点体会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一、初识绝句 镜里看花花娇艳 从小学就背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时就觉得人家杜甫怎么写的这么好呢,好美的景致。就想要是自己也能用这样的方式写出文章就好了。来到绝三才开始认识绝句,知道了绝句对于平仄,韵字和格式是有要求的。 1. 平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绝句在平仄上有替对粘要求,在避免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的前提下,1,3,5不论,2,4,6分明。 2. 韵字 绝句和律诗一样,韵字要求是平水韵中的平声字,而且同一首绝句的韵字是同一韵部的字,不可用邻韵。如杜甫的这首绝句中韵字天和船就同属于平水韵中的一先韵。 3. 格式 绝句的格式有四种 (1)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式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即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杜甫的这首绝句就是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式。 其中平收首句入韵式为正格。 很多讲学者说,知道绝句的平仄和韵字要求,就可以写出优美的绝句了。这不是很简单嘛,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二、再看绝句 管中窥豹知皮毛 以为知道了平仄和韵字就是绝句的全部了,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发现,在平凡的28个字的后面还有很多的深层次的要求。我们学习了绝句的立意、结构和意象的知识。 1. 立意 立意就是作者的主旨,就是绝句的中心思想。有句话叫做意在笔先,动笔之前要先有明确的立意,明确的主题,而且立意要明确,不可一首立意杂乱。要么是开心的,要么是伤心的,不可模棱两个,不清不楚。立意贵真、新和深。也就是要求感情真实,只有真情实感,才可感动人;立意要出新,写出新意,才不会千篇一律,味如嚼蜡,才会吸引人,让人回味无穷;主题深刻,曲折含蓄,才有现实和社会的意义。 最近看一组十六首写残荷的诗词,大家都熟悉的一句就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其中有两首绝句很有新意。 一首是宋人周密的西塍废圃,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周密对残荷的时候心情是积极的,向上的,所以,看到残荷的时候,听到虫鸣他觉得引兴长,看到花落,他觉得野塘是香的,即便是荷叶,他也觉得虽是枯黄了,但是它也又作用,它还可以让鱼儿用来遮挡夕阳呢,写的非常细腻,富有生活乐趣。 另一首是明人龚诩写的枯荷, 红衣落尽翠盘倾,浣我清波一鉴明。 说与儿童须摘尽,莫留馀叶引秋声。 同样的残荷,龚诩的表达就截然不同了,看到花儿凋谢、落叶子歪歪斜斜,不再亭亭玉立时,他的怜悯之心就被触发了,情急之中,劝告之词便脱口而出,都摘了吧,太让人伤感了,一片叶子都不要留,不然,在秋风之中,更是伤人。 这两首对比起来,觉得作者的构思、立意太好了,我们也应该这样构思,使自己的作品新奇,深刻。 2. 结构 绝句的结构就是绝句的骨架,指的是起承转合。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的含在里面的; 合就是不能把话题扯得太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3. 意象 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对意象进行艺术加工之后构成意境。 三、接近绝句 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绝句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之下我们就可以开始写作了,但是,在实际动手写作中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下面我把自己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一下,以警醒自己,同学也可以避免我这样的问题出现。 1. 音韵方面 相信大家都知道绝句的韵字必须是使用平水韵中的平声字中的同一韵部字,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同一首诗中几个韵字最好是阴平和阳平相互交替的,切忌都是阴平或都是阳平。这样,才能构成音韵美。 2. 结构方面 我们都知道绝句虽然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绝句也和律诗一样有着起承转合。起承方面一般我们都能做到开门见山,点出时间地点,承句承接展开,难就难在我们往往转不好,会出现或者与起承太近,没有宕开的毛病,要么就是转合与起承形成断层,毫无关联。
3. 意象方面 大家都知道的是,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是我们运用的时候往往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艺术加工,看到什么写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么就出现了,物象堆积现象。 我们写作的时候,物象不要太多,一句最多两个物象,同时要注意,前面物象多了,后面要少一些,相反也是如此。这就是物象的疏密问题;重要一点是我们所选择的物象要为我们的主题服务,在明确了立意之后,物象要有自己的作用和使命的,与主题无关或者相反的物象反而会害意。 四、爱上绝句 把卷临风对明月 在主讲老师的讲解下,在辅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在评阅老师的点评下,在同学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下,对绝句这种用做经济的文字表达丰富含义的文学体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认真学习 就像一位老师说的一样,除了正课,平时同学发的早晚读,辅导老师的临屏指导,都是一笔一笔的财富,抽时间就看看,把那些活灵活现的小知识点,小宝贝记在心里。 2. 多多阅读 读书使人进步,这句名言大家都懂的,对于绝句的学习同样适用。我们在阅读中要学习名人名篇的文字,修辞,构思和写作方法。 3. 勤于动笔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用亲自动手去写,才能真正掌握绝句的写作要领。看到很多大家对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看到一个题图题,画面是下雨天,一位男士帮女士打伞,我试着写了一下。 看到很多大家对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看到一个题图题,画面是下雨天,一位男士帮女士打伞,我试着写了一下。 七绝·雨中情其一 文/文竹 骤雨无情落满天,婵娟单薄让人怜。 自当伸出暖心手,何惧风寒吹我肩。 七绝·雨中情其二 文/文竹 日堕时分落雨天,无车无马亦无船。 幸逢一把西湖伞,不惧风寒肩并肩。 七绝·雨中情其三 文/文竹 女子清盈似朵莲,男儿潇洒德才全。 呼来骤雨牵红线,成就人间一段缘。 写的不好,只是一种思路。
下面把自己的几首拙作拿来给大家看一下 七绝·客不至
黄花如约素秋开,煮酒铺棋待客来。
不见君容过夜半,蟾光合露覆琴台。
七绝·江南故事
江南六月水云轻,菡萏初妆雅韵生。
常忆当年油纸伞,一颦一笑总关情。
七绝· 忆别
细雨蒙蒙湿柳烟,津亭话别泪如泉。
而今已是三年整,情怯无心听管弦。
七绝·手机
小小身躯功用齐,聊天游戏使人迷。
儿童三岁不离手,不觉朝阳又落西。
七绝•晚归
林下行香踏落花,接云翠竹夕阳斜。
不闻梵语随风起,听得水流洗静沙。
七绝•邻花 文/文竹 何用堂前更种花,邻墙已是满枝丫。 微风得意来相送,缕缕清香到我家。
七绝•读书之乐 文/文竹 何用堂前更种花,诗书一卷佐清茶。 此中便有千般色,苦读勤耕气自华。
七绝•雅居 文/文竹 胸怀日月走天涯,何用堂前更种花。 绿水青山收眼底,闲云野鹤到农家。
七绝•秋思其一 西风袅袅木飕飕,瘦叶飘零羁客愁。 欲效季鹰回故里,漫漫绿水阻归舟。
七绝•秋思其二 夜长漏断锁眉头,黄叶飘零又值秋。 小字红笺何所寄,西风袅袅木飕飕。
七绝•秋思其三 公务人情忙不休,西风袅袅木飕飕。 不堪镜里霜侵鬓,人到中年似水流。
七绝•惜花 一场风雨扫群芳,红落绿残满地伤。 可有佳人荷锄立,一抔黄土掩花香。
七绝•榆钱 细雨如丝一夜声,东君舒袖舞春晴。 陌头忽见青钱串,借问楼盘买几平?
七绝•夏日游衡水湖 丽日微风碧玉天,湖波荡漾藕花妍。 如川游客来难绝,稚子顽皮摇小船。
七绝•网校学习有感 苦觅佳篇费考量,茫茫网海度神伤。 名师教导渐开悟,换得愚生赋妙章。
七绝•闻报道公鸡看院有感 彩衣红冠矮墙栖,本是平常报晓鸡。 谁料主人施巧计,守家看院见宾啼。
虽说我们要毕业了,但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没有学好,写作和评阅更是应该多多加强。用一句话来作为结尾吧,学习永远在路上。Learning is still on the 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