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精华5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3058
金钱7560
贡献2659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威望- 3058 点
贡献- 2659 次
金钱- 7560 枚
 
|
发表于 2018-10-14 15:2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折腰体,第一,要 “从中”失粘;第二,虽格律上“从中”失粘,但在诗意上并不截断。简而言 之,折腰体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种变化,与整首诗的诗义无关。 要强调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须继续按粘对的规律顺承下去,该对的仍需对,该粘的仍需粘。(从形式上看,后半部分的平仄基本与前半部分的平仄相同。)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极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 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折腰体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就是所谓的拗救(与主题无关,不作详细介绍),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审美更高意义上的追求。这种少量存在的不和谐,由于不对正格构成威胁,故反而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