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经纶 于 2018-9-28 19:23 编辑
滁州文化遗产十二景 七律·丰岭祥云 冰瀑冬岚弄日光,丛林夏至莽苍苍。 气蒸云梦花寻雨,石耸天惊凤觅凰。 青霭无心诠表里,红霞有意释阴阳。 龙蟠岭下衔西涧,海市蜃楼赊吉祥。 【注】丰岭,即今之大、小丰山。古碑文载:礼曰山川出云,蒸而为云,注即为雨。丰(山)冒以为雨之兆,故望以为祥。 又:明太祖意欲建都滁州,登临丰山,遍数九峰只得其八,忘却足下高峰,随建都南京耳。
七律·柏子灵湫 虬枝风动作龙吟,天子濯缨祈沐霖。 万壑生烟旗驻辇,九霄摩隼雨过岑。 云腾老柏镌灵璧,碑凿深湫彰圣心。 祭祀穷时香火暗,眼前楼宇蔽山阴。 【注】在原龙池街。残碑有记:“为汉时采铜而凿,宋太祖濯缨潭滨乃有龙瑞,建祠祀之。明太祖祷雨辄应, 敕祀不绝,今踵行之。”自宋至民国初年,农历六月初六是祭祀日,现高楼林立,难觅其踪矣!
七律·让泉秋月 两峰让出一泓幽,太守渔樵同乐游。 气爽高秋泻琼液,景明浅砥漫金瓯。 僧闲煮月斟亭影,翁醉烹文馈俊流。 山色有无天地外,泉声入梦绕滁州。 【注】仍在醉翁亭前。残碑有记:“两峰让出潺湲澄澈,欧公政暇构亭植梅与民同乐”(诗画碑乃明天启元年浙江人尹梦璧所建)。 《醉翁亭记》里说,亭为琅琊寺方丈智仙所建。康熙23年州守王赐魁书“讓泉”二字立碑于侧。本诗描绘的就是醉翁亭前的酿泉。
七律·琅琊古刹 (一) 古迹唐家开化寺,缘来东晋翠华临。 云生暮宇腾山路,霭遏晨钟伴鸟音。 香客签求风蝶令,高僧佛诵水龙吟。 幼卿应物承司马,太守深知普惠心。 (二) 无梁殿诉闲司马,开化参禅迹汉唐。 庙宇腾云隐松麓,磬钟流霭伴泉香。 山僧诵佛青莲动,海客读经黄鸟翔。 人到此间销俗念,峰回路转蕴灵光。 【注】琅琊古刹,即今之琅琊寺。残碑有记:“古开化寺也。晋琅琊王(司马伷)避兵其中,古迹不可胜述-----”。唐大历六年春三月,滁州刺史李幼卿令寺僧法琛建,现有唐碑刻数块和东晋所建无梁殿一座。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诗文大家都任过滁州郡守。黄鸟:黄羽大鸟,纵横九天,代天帝护守八方灵药,震慑玄蛇。
七律·西涧春潮 (一) 春风化雨绿田畴,润透丰山汇急流。 一二黄鹂鸣翠柳,万千白鹭掩芳洲。 滔天潮势似飞弩,满耳涛声拟驾舟。 诗意邀来韦刺史,醉翁相与伴人游。 (二) 春潮带雨晚风急,白浪滔天或酿灾。 雷电乍惊寻道路,雾霾乘势陷楼台。 可堪古物依稀远,且喜今人络绎来。 短棹得鱼撑月去,小轩临水映花开。
【注】主流乌兔河、上马河,今没于城西水库。下游经上水关、下水关入清流河。题画碑曰“涧水穿城,滁之得名(古滁州名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