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化谷金青 于 2018-9-24 10:12 编辑
律诗的“四平头”及其防范 陈裕华
凡是读赏写作格律诗的朋友,没有不特别讲究律诗的格和规的。如想加入中华诗词学会,必须上交两首格律诗,主要也是律诗。律诗集中了中华古典诗章的写作精要,形成了“黄金律”。(五)七言八句,四联,起承转合,中二联必须对仗。对仗要求多多,一要合乎对联的各项要求,两联又要内容相联相关,相承或相递或相反,还要避免合掌(内容、结构、音节),否则就会叫行家摇头,内行指疵。这不,我的一次评介就引来了麻烦。 这要从一篇小文章说起。今夏我收到诗友惠赠的一本诗词集,很厚,实在无暇也无意全读,为了不负朋友厚意,我择读了一个栏目的百人百首作品,并且一一判了分。我扣得严,百首诗词仅只给其中7首判了优分(80以上),最高也只给了83分。诗如下: 遥想苏公 大江东去向天流,拍岸惊涛泛客舟。 赤壁名闻因两赋,乌台案起动千愁。 雪堂日丽堂无雪,秋木风晴木未秋。 几度夕阳红照晚,公勋万古水悠悠。
我并不认为这首七律很好,但百人百首之中,似乎可算佼佼者,于是给了“高分”。文章在一论坛贴出后,没想到即刻引来了非议和责难,说我送了“高分”,指斥这诗犯了四平头,笑我竟连这毛病也未看出……尽管我反复解释、强调我并非未有发现(四平)头,但不能不稍松,而且也只给83分啊…… 但是应当承认,他们的指疵或曰苛求其实也不错,这首七律的确犯了“四平头”。中二联的“赤壁”“乌台”“雪堂”“秋木”都是名词,结构近于一样,单调得很有,真的是四平头。 何谓四平头,为什么要避? 查阅得知:“平头”是清代的诗人学者借用了南朝“四声八病”里“平头”一词,但词义绝非指声律瑕疵,而专指遣词造句的毛病。准确地讲,是指律诗四联,特别是颔联、颈联四句开头第一个音步的字(词)都使用了名词,特别是工对名词,从而形成词性一致,意义重叠。从本质上看,属于诗病里“犯复”的一种,这应该是“四平头”或“平头”的含义。(其实现在所说四平头与原始即南朝“四声八病”里“平头”一词并非一意,为免赘言令人搅混,故避而未谈。) 也许是清人诗论学者总结出的过严的新律令,其实唐宋诗中有这种“毛病”的作品实在不少,我扫瞄《千家诗》竟发现了二十多例。毛主席的律诗也有类似诗作,如《长征》中的“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答友人》中的“斑竹”“红霞”“洞庭”“长岛”……于是这些行家又改口了,“犯了四平头并不就是失败的诗”。 诚然应该如是说。但是,既然四平头是律诗的一种毛病,即或是微疵,我们最好避免它。怎么避免?对于已经出现了四平头的律诗如何修改、补救?仅以本人的两诗说说。其一《谒三袁故里》
久仰三袁里,数过枉颈延。今朝来拜谒,心底漾波涟。 诗苑性灵耀,笔锋金凤翩。孟溪掬清液,柳浪拂华颠。
( 三袁: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弟兄,文坛性灵说首倡者。故址在公安县孟溪。公安诗词刊名《柳浪风》)
“今朝”“心底”、“诗苑”“笔锋”,诗的中二联开头都是名词,实在单调,必须修改。既要修改又不能伤原意,最好还能有所提高。颔联不好换,我将颈联开头换成了“诗喷”“笔挥”两个主谓结构,一个“喷”字表激情,一个“挥”字表神态,较原先的两名词有力些了,诗意也更丰富了,而且也与尾联的开头(也是名词)有了变化。 另,七律《敬和马凯副总理<贺中华辞赋创刊三周年>》
辞赋欣瞻愧我迟,诗林璀璨出新枝。 文情洋溢诗家佩,花甸缤纷神骥驰。 尧世兴荣期雅咏,人寰滋润待清辞。 扶几再读灵犀奋,月挂窗棂琢玉时。
中二联也犯了四平头,形式单调,诗意也窄,于是改颔联为“披文情溢诗家佩,览苑花鲜神骥驰”,将原四字的主谓结构变成了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形式更富于变化,诗意也更加丰富鲜美了。 不须更多举例,只要记住律诗的中二联别雷同,遣词特别是开头别都用名词,中间停顿的节奏不能同一。至于上下分工,音节参差,甚至落脚的字音(避上尾)等等,要求多多,关键是不全同。 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万一成了四平头而且也不好改,改则有损思想感情的表达,那就“听之任之”了——“求正容变”嘛。 平日览读,时常发现不少朋友的律诗都有四平头,故贴出这篇小文,愿与大家共勉。
2018年9月13日于化谷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