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7|回复: 2

【转帖】写作旧体诗  功在“三字尾”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9-23 2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9-23 21:36 编辑

【转帖】写作旧体诗  功在“三字尾”/应化雨
《诗经》是我们国家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打开《诗经》,我们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始,三百篇基本上都是“二字节奏”的四言诗的天下。而到了楚辞、特别是到了汉代的乐府与古诗十九首,诗歌的诗体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即由四言发展到了五言,随而又发展到了七言。五、 七言诗,其句式结构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都可以将其分成前后两截,前一半或者是一个“二字节奏”,或者是两个“二字节奏”;而后一半则一律是一个“三字节奏”——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字尾”。
“三字尾”,是五、七言诗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表征。它虽然简单到了只是由原来的一个“二字节奏”增加了一个“字”,变成了一个“三字节奏”;但是这一字之增所带来的变化之巨大,真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它可以因此而使诗句容纳更多的词藻和语法成分,以及使诗句的组合方式变换更多,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诗歌的容量,使之能更好地以抒情、以叙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诗歌发展到了五言,尤其是进而发展到了七言,大凡世间的万事万物,几乎已经没有它所表达不了的了;同时,另一方面,在音节上,使原来的只有偶,而变得了既有奇又有偶,奇偶相互配搭,从而使其更富于节奏的变化,更富于音乐的美感,因而听起来自然也就更为抑扬顿挫、更为穆耳协心了。
“三字尾”的三个字,其组合有如下四种情形:一为“一个单音节词 + 一个双音节词”,二为“一个双音节词 + 一个单音节词”,三为“三个单音节词”(如“断续僧房静又清”、“寂寂箕山春复秋”、“阴风惨惨土和云”、“天翻地覆慨而慷”等等),四为“一个三音节词”(如“宣城还见杜鹃花”、“扁舟却入九疑山”、“春风不度玉门关”、“观鱼胜过富春江”等等)。
大家知道,我们古汉语的词汇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往往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因此古人们在“三字尾”上一般说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即使有也只是出现极为罕见的“简缩”(如将东方朔、司马迁简缩为“方朔”、“马迁”等等)与极为罕见的“复字单用”一类的弊病而已。(清代毛先舒《诗辩坻》说:“诗有复字,如‘悠悠’、‘潇潇’、‘茫茫’之类。近体诗断无单押之法。”当然,例外总是有的,如陆龟蒙《引泉诗》:“泉分数十汊,落处皆峥潺。”就把“潺潺”单用了——但这种单用无论如何也总是让人们感到别扭)但是,现代汉语的词汇就不同了,它与古汉语则正好翻了个个儿:以双音节词为主了。这样,今人写作五、七言诗时,在“三字尾”上出问题就多多了:为了去拼凑“三字尾”的三个字,或者是硬缩、或者是割裂、或者是生造、或者是“复字单用”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而这样一来,其“三字尾”三字的意思,有的则仿仿佛佛,有的则似通不通,而有的则简直是不知所云。如什么“讴改放”、“共弹琶”、“溯迷离”、“戏捉迷”、“话葡廊”、“泣痛丧”、“且纵醋”、“秋色漱”、“碧涛燃”、“乐奏融”、“绿又菲”、“挂枝欣”、“史尚铭”、“醒狮宣”、“积菜增”、“屋稳牵”、“驰骋骧”、“容毁昔”、“斗恶貅”、“袅袅翩”、“流尘第”、“坐舱鼾”、“气白芳”、“世恍危”、“忆兴忧”、“纣般郎”、“畅牛郎”、“情意湃”、“忘奔程”、“唱蝉声”、“艳浪菲”、“竞舞翩”、“溪水潺”、“西母泪”、“另眼加”、“史钗亲”、“水天悠”、“雪白茫”、“体神悠”等等、等等,真是举不胜举。如果再加上“押倒韵”的“三字尾”,那问题还要更多。如什么“畏奴匈”、“兴间离”、“闯湖江”、“汇霞云”、“习骚风”、“壮览浏”、“玉祥冯”、“是子栀”、“见煌辉”、“动波烟”、“断肠肝”、“纪食寒”等等,那就简直更是多如牛毛了。(以上所举之例分别来自《难老泉声》、《大同风》、《彭××诗词选》等等)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皇甫汸曰:‘语欲妥帖,故字必推敲,一字之瑕,足以为玷;片语之颣,并弃其余。’”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说:“诗有造物,一句不工,则一篇不纯,是造物不完也”。而问题“三字尾”,又岂只是“一字之瑕”,“一句不工”的问题?上述所列举的种种问题“三字尾”,其中绝大多数都处于押韵句。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说:“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也说:“诗尤忌凑韵,有一句凑韵,即是懈处,通篇格律都减。”不言而喻,一首诗如此这般,还能不“倾折立见”,还能不“通篇格律都减”吗?将上述两个层面迭加在一起看,这样的诗决不可能是什么“好诗”,甚至是不能称之为“诗”,也就自然是不言之中的事了。
对于“三字尾”的问题,我长久以来一直比较在意。近来我又忽然想起好像多年以前曾有谁说过“三字尾”的事。经过一番查找,结果当真查到徐迟先生在《关于诗歌的意见》一文中的一段说话来:“我希望你们刊物上在发表七字句的诗歌,尤其是诗人们写的民歌体的诗歌时,能够把一把关,叫做‘三字尾’的关。这个问题,令人追思无已的何其芳同志早在一九五八年底……就提醒过我们,可是当时就没有懂得他的意思。经过这多年之后,忽然明白起来了。大凡七字句的诗歌,关键往往在‘三字尾’上。”——“大凡七字句的诗歌,关键往往在‘三字尾’上。”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好!它清楚地告诉我们:要写好“七字句的诗歌”(当然也应该包括“五字句的诗歌”),必须要牢牢抓住“三字尾”这个“关键”;不牢牢抓住“三字尾”这个“关键”,不下功夫解决好“三字尾”问题(如不硬缩、割裂、或者生造词语,不“复字单用”,不押倒韵等等),要想写出什么好的“七字句的诗歌”(或好的“五字句的诗歌”)来,毫无疑问,那是决不可能的!
早在1987年的端午节,中华诗词学会在北京成立。随后,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分会。从那时起,于是写作旧体诗也便逐渐地成了更多人的一种时髦、或者说是一种时尚;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从存在的问题层面看,浏览“东南西北中人”所写作的旧体诗,“三字尾”问题实在不能不说是其中很普遍的、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为了能引起更多写作旧体诗的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于是,我想在徐迟先生“大凡七字句的诗歌,关键往往在‘三字尾’上”的说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说一句:“写作旧体诗,功在‘三字尾’!”
毋庸置疑,写作旧体诗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须要有多方面的水平与修养。但是,从造语层面说,最难、最关键的我看实在是莫过于“三字尾”了;如果过不了“三字尾”这一关,不是危言耸听,他永远也只能是“诗的辉煌殿堂”的一个“门外汉”。
写作旧体诗的同人们,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到“三字尾”上来吧!(2012.3)

361

主题

9855

帖子

4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99
贡献
11877
金钱
16201
发表于 2018-9-25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9-25 1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吉仙 发表于 2018-9-25 10:31
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5-15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