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狮 于 2018-9-12 17:55 编辑
在这里,沈先生还有一段放在括号里的话: “古人说江,专指长江。但后来则以江为水流的通称。这里所说的江,系指流经苏州城处的河。” 这说明 ,沈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得很早,一定在人们都已知:那条“河”其实就叫“松江”之前。那时,先生一定也不知道,张继的这首诗本来就叫做《夜泊松江》。因为松江很长,一直通到如今的上海。所以“松江”这个概念就比较泛,不是具体的地名。是后人根据这首诗,才把当时停泊的具体地点,命名为:“枫桥”的,这之后,这首诗才叫《枫桥夜泊》。那地方之前叫“封桥”,因为,它也是条运河,每年都有运粮的官船在这里过夜,其时就要把桥洞封起来,第二天官船走后,民船才能通过。 很显然,诗人当时并不知道这个“封桥”这个地名。如果诗人真是在此过了一夜,而且是一夜无眠的话,那他就没有理由不知道了。这首诗也就没有理由叫做《夜泊松江》了。由此可见,他在封桥的停泊,一定不是计划中的游访,而只能是一次偶然的匆匆路过。 那他又为什么要停泊在这里呢?他是外地人,夜行船,那时没有路灯,苏南的水网河叉又多,月一落船就不能走不了。而且,他很可能天一亮又匆匆走了,至多添些生活必要品,因为时间一长,他也一定会知道“封桥”这个地名了。 既然不是过夜,那这首诗又为什么叫“夜泊”呢?杜牧《泊秦淮》就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过酒家”的句子。这里的“泊”,不过是把船从行驶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正像如今有个行业叫“代客泊车”一样,其业务就是代客人把车开到合适的地方停稳妥的意思。只是这里泊的是船(泊的本意),不是车。 《枫桥夜泊》,其实就是《夜泊松江》,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在稍公泊船的过程中,他的所见所闻与自己由此而来的感受。 下面就请读者诸君随我一起来重新领略一下这首千古名篇吧: 本诗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这句诗有三个元素,这三元素远不仅是景,还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递进的关系。下面我来一一介绍。 第一个元素:月落。 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月落”充其量也就是一处景色,什么也说明不了。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就不一样了,他说:“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因为那时没有电灯、电筒,他立马就想到黑暗,想到赏月的人不及时回去,就会看不见路了。张若虚是处在太平时期,他只有想家的闲愁,没有对家人安危的担忧。 而我们的主人公张继就不一样了,他还在逃难中,逃难中慌乱的氛围就不说了,更是一路的坏消息:比如守睢阳的主将张巡曾突出城来求援,可四周的州县由于敌人太强大了没有一处敢去增援。睢阳城里几近绝境,男人都差不多都战死了,粮食早没有了,连老鼠都吃不到了。而且,大唐能幸免于亡,那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事。这才使得张继虽然已经逃到了苏州地界,依然没有安全感,还在惶惶不安的况态之中。当时在他一定是觉得叛军的到来很可能即使不在今夜,也就在早晚了。今夜也很可能就是国家灭亡的前夜,也就是人民就要遭殃的前夜了。面对天地间一片灰暗,眼看就要完全的黑暗下去大趋势。他的小船必须停下,很可能就再也走不了了。似乎这条大唐的大船也走进黑暗,也走到了尽头。对面此情此景,他的心情又怎么能不是一片灰暗,怎么能不忧心仲仲,如煮如焚? 第二个元素:乌啼。 杜甫有首《春望》也是安史期间的,我们来参照一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春游的时候也一定会看到花开鸟鸣,这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杜甫又为什么偏说那花是在掉眼泪,那鸟儿唱歌,也要让他心惊肉跳的呢? 杜甫当时已经身陷敌国,但是,春天来了,他还能“春望”,这就说明:至少他自己的生命安全暂时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的家乡呢?他的家人此时此刻又会怎样呢?他们还在逃难中吗?还是已经惨遭杀害?根据当的战局看起来,一定是凶多吉少了。所以,他才非常迫切的想得到亲人的消息,才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连三月”,显然不是指烽火接连烧了三个月。因为,叛军起兵是前年的年底,这个“烽火”经过了去年的三月份又到了今年的三月份。 其实,此时的杜甫不仅仅是非常迫切的想得到亲人的消息,他同时也非常害怕得到亲人的消息。为什么呢?就因为之前他得到的全是坏消息。他在沦陷区,两京不久前光复的消息他一定还不知道。所以,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不祥的预感在俘获着他的心。正如我们有亲人在急救室的那种心态,既急切想知道他的消息,又十分害怕得到的是不好的消息,心里又明明知道,十之八九不会是好消息。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种意外的声响都会使之胆颤心惊。 相比之下,张继更是深深地沉浸在这种不祥的预感之中。他已到苏州地界了,自己还没有安全感,还在逃难。他的家乡远在湖北,很可能已经沦陷。此时此刻他又怎么能不耽心,不忧愁,不害怕呢? 况且,这还是一般的鸟叫,是乌鸦叫!古人是在非常迷信的,他们坚信,非人的生物一定有预知未来的超能力。比如他们相信,喜鹊就是报喜的,而乌鸦就是报丧的。 所以,在寂静夜里,我们的主公内心里又是充满了灰暗与沮丧,偏偏就在这时候,那些刮耳的令人生畏的报丧的乌鸦声,又呱呱的响个不停,这怎不让人害怕,不让人心惊胆颤! (待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