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2
注册时间2016-5-8
威望2657
金钱26620
贡献20946
论坛元老
 
威望- 2657 点
贡献- 20946 次
金钱- 26620 枚

|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1 03:40 编辑
《古风式律诗,从不存在》沧浪客
发布于2018-08-04 16:59 点击:294 评论:5 手机浏览
古风式律诗从不存在
王力先生率先冒出此概念,可谓独出心裁。
首先是字面上的矛盾性,极其不严密。两个不同范畴的,毫无关联的术语硬生生地拉郎配,捏合在一起,人不是人,鬼不是鬼,有意思吗?古风就是古风,永远不会是律诗;律诗就是律诗,永远与古风不沾边。这种低级错误的出现,实在是耻辱和悲哀!
之所以造成不伦不类,归根到底,是认知出现了巨大偏差。
王先生是把唐诗看成了狭义诗--格律诗,这就大错特错,错得没边。其与“清四家”一伙诗盲同出一脉,并不了解唐诗的真谛。
特别是对律诗的真正定义以及如何界定,还远远了解不够。即还没达到入门水平。
如此所带来的误导--负作用不可小视,致使一大批爱好者“中毒”或迷惑不解,陷入泥潭之中。我当初也差一点被拉下水。可见权威的影响力有多大!
【汉语诗律学】介绍了些皮毛知识,但也抛出了不少错误糟粕,功过相比,很难说五五开,我倒认为,功三过七,比较合适。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一定办成好事。康熙帝自信满满,组织人编撰了词谱和曲谱,可惜失败了,且败得很惨!一直到他死,也没想到。因为他过高地估计了其臣子的水平。
当然,在大清时代,你就是挖地百丈,遍寻全国,也无济于事。根本不存在有资格可以编撰词谱和曲谱的人,无属正常,有属不正常。
严羽先生在【沧浪诗话】中把律诗定义为近体,其主因是由于律诗的联数固定,四联为常规,(个别也有三联的)。并非因句格的律化。从五联律、六联律等飘浮不定情况下转而固定为四联,这是唐人对近体诗的最大贡献,当然其定型工作也很简单。律诗具有广义性和包容性,绝非铁板一块,千篇一律。
如果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也看成“古风式律诗”,那真是彻底的诗盲了,同时也成为不懂装懂的典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