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2|回复: 113

从【沈宋体】与【试帖诗】的大拗句,看王力.....

[复制链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9 17: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沈宋体】与【试帖诗】的大拗句,看王力唐诗声律理论的主观错误性        三羊

【大拗必救】,是王力关于唐诗声律理论的著名论断。王力的所谓【大拗句】,也即〇仄〇仄仄的声调组合形式。大拗句〇仄〇仄仄,明显就不符合【平仄24分明法】。从【沈宋体】与【试帖诗】来看,唐诗声律根本不是传统说法的真空【平仄24分明法】,而是令人惊讶的元兢【四声25分明法】。特别说明:元兢的【四声25分明法】,是“三忌一不忌”。忌讳【同上、同去、同入】,不忌【同平】。

考官的【大拗不救】、考生的【大拗不救】,并非有悖于王力的【大拗必救】,实为唐诗声律的真谛原本。原由来自唐诗声律始终就是【四声25分明法】,并非清朝误传的【平仄24分明法】!
友情提示:本文四声考证,依据搜韵网的韵典。
1、
沈佺期(656—715)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沈宋体】========【大拗不救】
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
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大拗不救】
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轘辕。
安得回白日,留欢尽绿樽。========【大拗不救】

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受委【上】——当不辱【入】====二四同仄!
安得【入】——回白日【去】====二四同仄!
【朔途际辽海,仄平仄平仄】====二四同平!


2、唐·张籍(766—830)
《徐州试反舌无声》========【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大拗不救】
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
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
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〇入〇〇上】========二四同仄!
【竹外天空晓,〇去〇〇上】
【入雾暗相失,〇去〇〇入】
【来年上林苑,平平仄平仄】========二四同平!


3、唐·郑 谷(851年—910)
《试春涨曲江池》========【试帖诗】========【大拗不救】

王泽尚通津,恩波此日新。
深疑一夜雨,宛似五湖春。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大拗不救】
翠低孤屿柳,香失半汀苹。
凤辇寻佳境,龙舟命近臣。
桂花如入手,愿作从游人。

通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大拗不救】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泛滟翘振鹭,〇上〇〇去】=======二四同仄!
【凤辇寻佳境,〇上〇〇去】

刚刚说   文中有很多例子有借鉴作用,但因为三羊一直把永明体与近体诗混为一谈,所以文中声律与格律不分,发表以后几乎无人赞同,三年将过,三羊和梅花山人观点不变,勇于坚持,精神可嘉,但顽固不化令人可怜。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9 17: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一直把永明体与近体诗混为一谈】,这不是屁话吗!

点评

你何止屁话,已经会说阴间话了,戏问一句,昨晚有没有又去闯鬼门关\(^o^)/~去幽会我的妈妈?  发表于 2018-9-9 1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7: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马畅游说
就楼主先生的观点,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唐诗分为近体诗与非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裁上的区别。粗略的讲,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而非近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王力的“拗救”理论,是针对近体诗而言。而楼主选用的3首例诗,均为唐人五言诗,非近体体裁。所以“拗救”理论不适用于其体裁,更谈不上“拗”之“救”与“不救。
既是就“近体诗”而言,唐代是其发展、定型阶段,也会有个别现象存在(事物产生、发展、定型过程的必然规律)。王力的“拗救”理论,是以普遍现象为依据而总结的“普遍性规则”。所以,作为现代理论者,不能总是以“个别现象”而否定“普遍规律”的成立!
我认为,作为现代古典诗词业余爱好者,没有必要停留在去对古人、前辈“吹毛求疵”的苛求,有时间多行创作,创作出好的作品,为大家所接受,才是硬道理!

针叶林 发表于 2015-5-22 13:08
元兢,字思敬,以字行。生卒年机关皆不详。自言龙朔元年(六六一),为周王府参军。史称总章中(六六八——六六九),曾与许敬宗、上官仪等同修类书《芳林要览》三百卷,
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
上官仪(约公元608年~665年)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
宋之问(约656年-712年)
-----可见元竟应该是沈宋上一辈人。他怎么会总结沈宋的近体诗理论?你也不用脑子想一想就喊“唐朝律诗的理论就是元兢”,有什么根据?只是因出现在日本人的书里

三羊反驳
三羊何时说过,元兢【总结沈宋的近体诗理论】,人到无理时,什么谣言都敢说!

针叶林申辩
唐朝律诗的定型,是沈宋,但是唐朝律诗的理论就是元兢,
------------这是你在16楼说的吧?既然定型在元竟理论之后,这之前的理论能完全包括沈宋定型的的近体诗吗?
他们几个人的在世时间就是证据。元竟是与上官仪,许敬宗同时代人,而沈佺期宋之问比他们整整晚了近五十年,元竟的理论怎么能反映沈宋定型的近体诗诗律呢?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也不懂吗?

河马畅游提问
请楼主回答相关理论性的问题: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百鸟自南归。翱翔萃我枝。”;“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等等诗句,都符合“元兢以及王昌龄的声律理论!”,您也认为是“近体诗”句吗?!

三羊回复
符合近体诗声律的句子,自然就是符合近体诗声律的句子,并非一定就是某一首近体诗诗篇中的句子!例如:
河马畅游去,就是符合近体诗声律的句子,或者叫符合近体诗声律的律句。
刚刚点评  看到此,刚刚笑岔了气)

针叶林批驳
如果说你不是日本人,怎么连中国话都听不懂?我的意思非常清楚:唐近体诗定型于沈宋。所以在沈宋定型前出现的元竟的理论不可能完全包含近体诗诗律。

河马畅游质疑
别人问您:您鉴定那三首例诗是“近体诗”,理论根据是什么?您理直气壮的回答:他符合元兢以及王昌龄的声律理论!
怎么在这又兜圈子,不敢那样理直气壮了?

看来还要给您普及一下:元氏“调声”理论及"换头"、"声对"诸方法的提出,简化并完善了诗歌的声律、属对规则,确立了近体诗之粘式律及五言八句范型(使合乎某种模式),从而既为诗歌由古体向近体过渡作了必要的理论探讨、总结,从某种意义上,也为沈、宋等人在律诗最后定型上的实践导夫先路。
给你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马克思创立了“共产理论”,但他去世后才出现“共产党”组织,你能说马克思是“共产党员”吗?!

不反对您对专家的理论提出疑问。但提出疑问的根据需要站得住脚,这就需要查阅众多相关的专业资料,学习并真正理解、掌握其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只能是......!


结束语      三年快过去了,不知三羊先生有什么长进

点评

三羊研究,仅于历史沿革的研究,不一定要求以此规范新诗词创作。  发表于 2018-9-10 12:23
三年快过去了,不知三羊先生有什么长进? ------这还用问?这只可怜的羊仍然陷在“二五大唐律”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0 0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9 17: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个广义狭义不分,刚刚真敢胡说八道

点评

你呀,就免提拉  发表于 2018-9-9 1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9 17: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刚刚和河马,是一丘之貉,都是【抄袭何伟棠】文痞也!

点评

河马斗三羊,三羊苦不堪言  发表于 2018-9-9 17: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9 17: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9 17:26
自个广义狭义不分,刚刚真敢胡说八道

大学教授,咋带研究生呢?

点评

谁敢带咩咩,祖宗牌都会被羊角掀了\(^o^)/~  发表于 2018-9-9 17: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9 17: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9 17:45
大学教授,咋带研究生呢?

刚刚这货就一13哥,蒙老年大学的那些未入门者也许还行

点评

山人报名老年大学,被拒之门外,理由是不堪造就\(^o^)/~  发表于 2018-9-9 18: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9 17: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和针叶林一样,能够胜任【灌水版】的斑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9 18: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六八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於此,以备其体耳。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句仄入之体,无关诗道今皆不取),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人有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方平”是也),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

13刚刚哥,你能把上面的那些律诗全否认掉么,别用近体来混帐哈,俺只说它们也是律诗

点评

个体与整体,一般与特殊,据说山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整明白过,你看他整理的古人论说就明白,一根筋呀。  发表于 2018-9-9 1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9 18: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9 18:04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9 18:00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六八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 ...

刚刚的标准,是闭门标准!是糊弄小学生的标准,兼职蒙骗老年人的标准 !

点评

不但是哼哈二将,还是应声虫,山人说过的,三羊捡过来再说一遍  发表于 2018-9-9 1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9 18: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9 18:02
刚刚的标准,是闭门标准!

刚刚只认只押平声韵的狭义近体为格律,这13货,就懂混帐

点评

恭喜刚刚,你跟废废可以一体了--蠢  发表于 2018-9-9 18:11
恭喜三羊,现在你不孤单了,现在是哼哈二将啦。祝贺祝贺  发表于 2018-9-9 18: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9 18: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严羽

13哥,崔灏的《黄鹤楼》符合沈宋体么,怎么就成了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13哥,要不发挥一下你的混帐优势,把崔灏的《黄鹤楼》等同沈宋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9 2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9 18:27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严羽

13哥,崔灏的《黄鹤楼》符合沈宋体么,怎么就成了唐 ...

你说的这些小知识,刚字头一点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9 21: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恭喜三羊,现在你不孤单了,现在是哼哈二将啦。祝贺祝贺  发表于 3 小时前

放你娘的狗屁!

点评

你娘是狗?所以放狗屁。照此推理,你也是条狗,所以天天放狗屁罗。哈,我才明白了,为什么你在网上这么臭,这么讨人嫌,原来是天天放狗屁呀O(...  发表于 2018-9-10 08: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9 22: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9 21:13
你说的这些小知识,刚字头一点不懂!

13哥读书少,体育老师教他读了两页书也不知系联不知融会贯通,不怪

狭义之格律指近体,也称沈宋体,广义之格律可广得多,即便永明体称律诗也不是我胡说的,13哥即便不读书最起码总会摆渡吧
齐梁体不就是永明体么,这13哥,懒得没治了



2345截图20180909223320.png

点评

你免提吧,与小姨混帐得什么都不懂了  发表于 2018-9-10 0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10 06: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0 06:39 编辑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9 22:42
13哥读书少,体育老师教他读了两页书也不知系联不知融会贯通,不怪

狭义之格律指近体,也称沈宋体,广义 ...

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摘抄:

  一、永明体格律构成的三要素

  永明体把以声调的异同对立为特点的声律模式引入五言诗,从而使诗歌的格律形式首次成为节律、韵律和声律三要素完备的结构形式,开创了汉语诗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跟后来的近体相比较,它也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三要素各自都有其特定的一些讲求。

  1.节律方面。
  它每句定格五言,两句成联构成相对独立的结构体,两联四句就可以成篇。统计沈约、王融、谢朓的223首平韵五言诗,篇式以四联八句为多,占32%;其次是两联的绝句体,占21%;三联、五联以至十联以上的长律也不少,合计接近全部平韵诗的一半。句内的音拍结构,即“节奏型”为“2·3”(上二下三),节律常规与吟诵层的节律形式一致、重合。这“2·3”的音步组合式既是永明诗歌主体声律格式体系的节律基础,也是区别永明体与近体异同的一大关键。后来永明体衍变为近体,此“2·3”式的节奏型就转换为“2·2·1”。

  2.韵律方面。
  最显著的特点是首次严格区分四声,依四声定韵,让平、上、去、入韵字各自分押,追求“同声相应”的音律效果。由于永明规范要求四声分押且一韵到底,因而律篇的内部也就形成平、上、去、入四个相互平行的子系统:平韵篇、上韵篇、去韵篇、入韵篇。在数量分布上,平韵字相押的律篇最多,在沈、王、谢的366个作品中,占总数的60%。其后近体把用韵纳入平仄律的框架之中,要求韵成分内含的对比因素只作“平一非平”的区分,并使用韵处的韵字只能有平声一类的选择,于是近体诗就成了平韵篇的一统天下。

  3.声律方面。
  它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成体系的格式系统和规则系统。在字声的异同搭配上,它是重在二五、二五字异声;在字声的音律学类型分类上,它是四声分用,即“平—非平”、“上—非上”、“去—非去”、“入—非入”多个对立面分组平行并存。这二五字异声和四声分用结合,就构成了永明诗歌主体声律结构的“基本特征”。它又有过渡性质的一面;除了基本特征之外,还有体现这过渡性一面的“过渡特征”:在四声分用的前提下,它特别重视平声,多用两个对立项为“平—上/去/入”的句子;在强调二五字异声的同时,它倾向于使句中的第四字也成为节点,并由此催生一种“二五字同平声”的特别句型。这些倾向看似跟“基本特征”背道而驰,但却是当时实有的声律现象,且又体现后来发展过渡的走向。因此,对于永明体的声律问题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除了肯定那用四声、二五字异声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之外,还应特别关注其体现过渡性质一面的“过渡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10 06: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9-10 06:46 编辑

韵文格律三要素:节律、韵律、声律。对仗,是三要素的附加条件!

    北宋
·宋祁、欧阳修等人的《新唐书·宋之问传》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4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0 06: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9 17:19
河马畅游说
就楼主先生的观点,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唐诗分为近体诗与非近体诗两大类,这两类的区别,是体 ...

三年快过去了,不知三羊先生有什么长进?

------这还用问?这只可怜的羊仍然陷在“二五大唐律”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10 07: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0 06:52
三年快过去了,不知三羊先生有什么长进?

------这还用问?这只可怜的羊仍然陷在“二五大唐律”的泥沼里 ...

错了,针叶林!

全面而又准确的说:唐朝宋代诗词赋的声律,都是【四声蜂腰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10 07: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0 06:52
三年快过去了,不知三羊先生有什么长进?

------这还用问?这只可怜的羊仍然陷在“二五大唐律”的泥沼里 ...

①北宋初年,官学教育衰微,景祐(1034—1038)初年,开始允许大藩府立学,并各赐学田五顷,但小州及各县仍无学校。士人应举不要求任何学历,因而国子监与大藩府学也有名无实,如同虚设。《文献通考》卷四十二《学校考》三载:仁宗庆历二年(1042),天章阁侍讲王洙言:“国子监每科场诏下,许品官子弟投保状、家状,量试艺业,充广文、太学、律学三馆学生,多或致千余人,即随秋试召保取解。及科场罢日,生徒散归,讲官倚席。若此,但为游士寄应之所,殊无国子肄业之法,居常讲筵,无一二十人听讲者。”太学尚且如此,大藩府学的情况可想而知。对于这种情况,范仲淹早就认为必须改变。天圣五年(1027),他在《上执政书》中就指出:“某谓用而不择,贤孰进焉?择而不教,贤孰继焉?宜乎慎选举之方,则政无虚授;敦教育之道,则代不乏人。……乃于选用之际,患其才难,亦由不务耕而求获也。”“夫庠序之兴,……斯择材之本,致理之基也。”

②他本人除自幼接受初级教育之外,举进士之前,曾在睢阳书院(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苦读五年;及第入官之后,又在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兴化县(今江苏兴化)、苏州(今属江苏)、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地兴建或扩建官学,并在丁母忧期间在应天府书院执教,深知学校教育的重要。因此,其科举改革的一大措施就是将科举与学校结合起来。其结合的主要手段,就是士人必须在州县学或国子监、太学听读一定时日(一百日、三百日或五百日),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样,太学、州县学就不会出现“但为游士寄应之所,殊无国子肄业之法”的现象了。

③第二,举人合保,官员稽查,保证应举人在“行实”方面具备一定的应举资格。范仲淹在《再进前所陈十事》中说:“精贡举,为天下举人先取履行,次取艺业,将以正教化之本,育卿士之材也。”

④如何保证应举人的履行、行实,范仲淹的庆历科举改革主要制定了举人合保、官员稽查的制度。解试、省试进士、诸科应举人,均须三至五人结为一保,保明七事,如有违反,“同保人殿两举”,即不准参加此后的两次科举考试;有关官员常切稽查,“如不举察,或显可保明,妄加抑退者,并科违制,分故失定罪”。其所保明的七事,一为“隐忧匿服”,即服丧期间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目的在于保证应举人的孝行。二为“曾犯刑责”,即不要有犯罪记录。三为“不孝不悌,迹状彰明”,目的在于保证应举人的道德质量。四为“故犯条宪,两经赎罚,或未经赎罚,为害乡里”,仍然是保证应举人遵纪守法。五为“籍非本土,假户冒名”。宋代本贯取解,各州府都有一定的解额。籍非本土,假户冒名,一是会占有外郡的解额,有失公平;二是行为不端,“假户冒名”本身就是一种欺骗行为。六为“祖、父犯十恶四等以上罪”,目的在于保证家庭清白。七为“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唐代,工商不得入仕;宋代大为放宽。如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一方面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应举;另一方面又说:“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①此例一开,实际上就没有什么限制了。对于曾为僧道者,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十二月甲辰,即诏曰:“自今贡举人内有曾为僧道者,并须禁断。”②究其原因何在,宋末元初人马端临认为:“盖惟恐杂流取名第,以玷选举也。”③大概是因为恐怕“杂流”科举入仕,而玷污了选举的清名。所有以上七事,都是为了保证应举人在“履行”方面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这对于选拔“卿士之材”是必要的。第三,解试、省试进士均以策、论、诗赋为三场,先策论,后诗赋,省试随场去留,相当于以策论定去留,以策论诗赋定高下,大为提高了策论在考试内容中的地位,“则文辞者留心于治乱矣”。④诗赋与策论孰轻孰重,一直是进士考试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宋初,“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因此,“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⑤早在真宗初年,有识之士就建议“先策论后诗赋”。如咸平五年(1002)十一月庚申,河阳节度判官张知白就上疏曰:“先策论,后诗赋,责治道之大体,舍声病之小疵。”⑥真宗虽然“览而嘉之”,但并未付诸实施。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二十一日,冯拯曰:“进士比来省试,惟以诗赋进退,不考文论。且江浙举人,专业词赋,以取科名。今岁望令于诗赋合格人内,兼考策论。”⑦真宗同意了冯拯的建议,大概从此进士科开始“兼考策论”。天禧元年(1017)九月二十八日,右正言鲁宗道又言:“进士所试诗赋,不近治道……。”真宗曰:“前已令进士兼取策论……宜申谕之。”⑧天圣五年(1027)正月十六日,仁宗又下诏曰:“贡院将来考试进士,不得只于诗赋进退等第,今后参考策论以定优劣”。⑨由此看来,“兼考策论”的规定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至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改革科举,实行“先策论后诗赋”,又在重策论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这对选拔经世致用的优秀人才无疑是有益处的。诗赋是两种文学体裁。对国家统治来说,“诗赋浮靡,不根道德,施于有政,无所用之”。⑩以诗赋取士,对于造就文学家、推动文学的发展,或许有一定的作用;对于选拔和造就“经世致用”的人才,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正如司马光所说:“至于以赋、诗、论、策试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擿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虽顽如跖、蹻,苟程试合格,不废高第;行如渊、骞,程试不合格,不免黜落,老死衡茅。是致举人专尚辞华,不根道德,涉猎钞节,怀挟剿剽,以取科名。诘之以圣人之道,未必皆知。其中或游处放荡,容止轻儇,言行丑恶,靡所不至者,不能无之。其为弊亦极矣!”①而论策,则是古代官僚向皇帝谈古论今、建言奏事的工具。正如韩驹在上宋高宗的奏疏中所说:“今日之论,则他日之陈谟而为陛下讲治道者也;今日之策,则他日之奏疏而为陛下议时政者也。”②就科举考试来说,“诗赋不过工浮词,论策可以验实学”。③以论策试士,不但可以使举人“留心于治乱”,学其所用,用其所学,而且“论以察其智识,策以辩其谋略”④,即“论”可以考察举人关于历代治乱兴衰的知识,“策”可以了解他们对于当代国家大事的对策,以便从中选拔经世致用之士。第四,“简其程序,则闳博者得驰骋矣”。⑤宋初,“以词赋声病偶切之类,立为考试式。举人程试,一字偶犯,便遭降等,至使才学博识之士临文拘忌,俯就规检,美辞善意,郁而不伸。”⑥庆历四年重新规定的策论诗赋的“不考式”、“点式”、“抹式”,应该是较宋初简化了许多,尤其是规定“今后进士依自来所试赋格外,特许依仿唐人赋体”,使应举人减少了一些声病偶对之类的束缚。宋初,专以律赋取进士。律赋之弊主要在于“声病偶切”即限韵和对偶。宋代限韵尤为严格。宋人王栐曰:“国初,进士词赋押韵,不拘平仄次序。太平兴国三年九月,始诏进士律赋,平仄次第用韵。而考官所出官韵,必用四平四仄。词赋自此整齐,读之铿锵可听矣。”⑦稍有落韵、失对,即遭贬黜。如张咏太平兴国三年(978)科场试《不阵而成功赋》,有云:“包戈卧鼓,岂烦师旅之威;雷动风行,举顺乾坤之德。”“自谓擅场,欲夺大魁。”但因为“包戈卧鼓”与“雷动风行”,“对耦显失”,遂被黜落。⑧庆历科举改革,“特许依仿唐人赋体”,如唐白居易的《性习相近远赋》、独孤绶的《放驯象赋》,虽然也有对偶、限韵,但在形式上不像宋初那样“拘检太甚”,在内容上则言之有物。这样,才学渊博者可以较为自由地驰骋科场,比较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对造就和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无疑也是有益处的。第五,“问以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⑨宋初,以帖经、墨义取诸科,应举人唯以记诵为功,罕通经书的涵义。正如司马光所说:“有司以帖经、墨义试明经,专取记诵,不询义理。其弊至于离经析注,务隐争难,多方以误之。是致举人自幼至老,以夜继昼,腐唇烂舌,虚费勤劳,以求应格。诘之以圣人之道,懵若面墙。或不知句读,或音字乖讹。”⑩这显然不利于造就和选拔通经致用的人才。范仲淹改革科举,进士“旧试帖经、墨义,今并罢”;“诸科举人,‘九经’、‘五经’并罢填帖,六场皆问墨义”。这样,在进士、诸科中废除了“帖经”,而诸科在对墨义之外,更问大义。并在等第、授官等方面,对试大义者多有奖励。大义不必死记硬背经书,“直取圣贤意义解释对答,或以诸书引证,不须具注疏”。①这样,可以促使应举人通晓经旨,对于造就和选拔通经致用的人才显然也是有益处的。当然,范仲淹的科举改革也有不妥之处。如“诸州发解,已令知州、通判、职官、令录等保明行实,更不封弥、誊录”②,就可能有些不妥。诸州解试,虽有“知州、通判、职官、令录等保明行实”,也难免如知谏院包拯所说“或缘其雅素,或牵于爱憎,或迫于势要,或通于贿赂”,而不能“尽公”。③恐怕仍旧封弥、誊录考校,会更为好些。虽然如此,但属白璧微瑕。综上所述,总的说来,范仲淹的庆历科举改革是一场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08: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9-10 06:52
三年快过去了,不知三羊先生有什么长进?

------这还用问?这只可怜的羊仍然陷在“二五大唐律”的泥沼里 ...

不但陷在“二五大唐律”的泥沼里不能自拔!现在连草都吃不到啦,天天晚上闯鬼门关说鬼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08: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9 18:27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严羽

13哥,崔灏的《黄鹤楼》符合沈宋体么,怎么就成了唐 ...

那是一家之说,只有你这个二货才把鸡毛当令箭,把严羽的评论当圣旨。此诗我早已多次评点过了,你嫌不嫌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10 0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9-10 08:39
那是一家之说,只有你这个二货才把鸡毛当令箭,把严羽的评论当圣旨。此诗我早已多次评点过了,你嫌不嫌累 ...

二货哥不懂就不懂还装懂,车大炮你倒是最懂

点评

现在就剩你们哼哈二将表演了,观众都走光啦  发表于 2018-9-10 1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10 09: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强,可以;刚犟,吹牛不可以!刚醤,有将也不行!

点评

刚强,把羊宰了;刚犟,多加了一把火;刚醤,蘸着把烤羊肉吃光了。  发表于 2018-9-10 1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10 1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9-10 09:49
刚强,可以;刚犟,吹牛不可以!刚醤,有将也不行!

老子造反派头头、老子科班出身、老子大学教授、老子杂体砖家,这体育老师教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的毕业生,能把牛皮吹破的,别介

点评

造反派头头没当过,老保大头头倒是实实在在,可惜当年没遇上你,那时遇到了,一枪扫了你,就不会有你今天的二货啦\(^o^)/~  发表于 2018-9-10 11:06
要想我尊重你,得拿点真东西出来,这种打情骂俏的玩意儿,太浪费时间啦  发表于 2018-9-10 10:50
我是工农兵大学生?哈哈。近视眼镜照天河,好有一比  发表于 2018-9-10 10: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1: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18-9-10 10:00
老子造反派头头、老子科班出身、老子大学教授、老子杂体砖家,这体育老师教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的毕业生,能 ...

可惜你从上九流中一不小心混到下九流中去,还感到混得挺有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主题

6262

帖子

2万

积分

栏目嘉宾

诗词理论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1859
贡献
6163
金钱
9014
发表于 2018-9-10 11: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程溪钓叟是梅花山人?失敬了。说刚老师是造反派头头和工农兵大学生,是否过头了?可有依据?

点评

他原来是个戆头戆脑的人,现在有了哼,所以便哈,变成了胡说八道的人,每句话都是假的,这样他在网上的名声差不多输光啦  发表于 2018-9-10 14: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9-10 11: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9-10 11:13
原来程溪钓叟是梅花山人?失敬了。说刚老师是造反派头头和工农兵大学生,是否过头了?可有依据? ...

他自己跟那谁的帖子上说的,县造反派头头,要不咋劣根性不改造反上网了呢,可惜二,头是当不成了,只能沦为花花的跟屁虫

点评

你得了昏头昏脑症,所以看文字恍恍惚惚。祝快点治好,还要去你家喝酒呢  发表于 2018-9-10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0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9-10 11: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的杠杠,缸缸钢。司马光砸光!

点评

刚刚的杠杠打中咩咩的脑袋,缸缸钢扎进咩咩的心脏。司马光砸光了咩咩的五脏六腑,现在正在烧开水,马上咩咩要下锅了!  发表于 2018-9-10 15: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10
贡献
21856
金钱
28615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5: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刚刚 于 2018-9-10 15:11 编辑
绝谷野樵 发表于 2018-9-10 11:13
原来程溪钓叟是梅花山人?失敬了。说刚老师是造反派头头和工农兵大学生,是否过头了?可有依据? ...


因为梅花山人四面楚歌,已经不敢露面了,所以只好抹黑面,披上一个钓翁的马甲来忽悠大家。其实他是陈家大少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