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观察
在观察之前,必须先弄明白南曲的特点,那么南曲的特点是什么呢?之前来中华诗词网曲苑,普遍的认识是南曲有入声字,都以为使用入声字是南曲的特色,通过观察,事实并非如此。入声字,无论诗、词或北曲都有使用,所以入声字并非南曲专有。唯一不同的就是南曲中的入声字位标入,其用入声字不定平仄,而诗词把入声字定位为仄,北曲则把入声字派人三声而已。南曲的真正特点是严格地使用四声谱。而且四声谱有着很强的旋律感和节奏感,也正因为它的音乐特性,南曲的创制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为了大家更更好地掌握南曲的创制,本文对南曲的观察,目的只有一个,为南曲创制铺路。
一、 南曲用韵的观察:
南曲早期用韵比较繁杂,而且夹带大量吴语方言,非常不规范。所以出现了后来用韵的纷争,一共有三种见解,第一种主张是魏良辅提出的,他主张南曲北曲皆应以周德清《中原音韵》所确立的中州韵为标准音韵;第二种主张是王骥德提出的,他主张南曲之必用南韵,为此,他下气力编写了一本《南词正韵》的韵书,希冀能以此来推动南曲曲韵的发展。第三种意见是一种折中意见,即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一书中提出来的韵脚遵《中原》,字面遵《洪武》的主张。记得刚开始创制南曲时,依的是《中原音韵》,但遭到许多诗友的反对,并细心告诫我说,南曲不能依《中原音韵》,否则南曲和北曲就会被混淆。因为当时的无知,被弄得一塌糊涂。当问及他们该依何韵时,他们也说不清楚,只告诉我即便用《词林正韵》也不能用《中原音韵》。曲在词之后发展,既然用《词林正韵》,为什么没有一位曲家提及呢?莫名其妙之余,我投入的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南曲的用韵,这才发现,原来南曲之所以被误以为用《词林正韵》的主要原因是借韵造成的,关于借韵,另作观察,在此不再赘述。那么,南曲该依何韵呢?因目前对南曲研究最深的和创制最多的只有吕荣建老师,所以向他作了咨询,回答是依《中原音韵》。在实际创制中也只有《中原音韵》最方便,因为南曲中有入声字韵位,如果不入派三声,还真弄不清哪个入声字归哪个韵呢。所以本人也建议使用《中原音韵》创制南曲。
二:入声字用法观察。
南曲虽然严格使用四声谱,但还是有一些补救办法的,也就是在一些非入声的字位上可以使用入声字进行调节,可以入派三声,也可以入代三声地去使用。王骥德在其《曲律.论平仄》一书中调侃说:“大抵词曲之有入声,正如药中甘草,一遇缺乏,或平、上、去三声字面不妥,无可奈何之际,得一入声,便可通融打诨过去”。这句话依俺的理解,并非指该用入声字的位置用入声字,而是在该用平、去、上的位置无法使用平、去、上的时候得一入声字而可以通融矣。实际创制过程中这种感觉非常明显,用入派或代三声时南曲的音乐感不会改变,依旧和谐。关于入派三声,吕荣建老师在《南曲入声与韵书》一文和温瑞老师在《南北合套兼套式举例》一文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入派三声已成共识,在此不再重复,只侧重于入代三声进行观察。请看以下曲例(首先声明,曲例只举少数,但绝非个案。):
1、【南商调•水红花】——见《南曲九宫正始》522页,忆昔歌舞宴楼台,会金钗,风光还在。思之对酒看书斋,命多乖,欢娱难再。母亲知他何处,尊父阻隔天涯,不能彀千里故人来也啰。
忆——去作平,隔——上作去。
2、【南仙吕•望远行】——见《南曲九宫正始》189页,人生不满百年,七十尚稀有。十岁童蒙不算,十岁更昏耄。大都五十光阴,一半夜眠分了,试闲将岁月折倒。
不——上作平。
3、【南南吕•罗带儿】——见《南曲九宫正始》410页,【香罗带】妾身本宦族,京城久居,为侵边犯阙军奋武,君臣迁徙离中都也。散乱人逃避,奔程途。【梧叶儿】家无主去无所,碜可可千生受,万辛苦。今宵得暂安宿。可怜见子每天寒在这路途。
妾、宿——上作平。
4、【南仙吕•六花衮风前】——见《南曲九宫正始》257页,【解三酲】••••••秋波望断蓝桥下,锁春山又阻巫峡。••••••
峡——平作去。
5、【南南吕•寄生子】——见《南曲九宫正始》442页,••••••匪蝶匪蜂,木空中伊之市。••••••
蝶——平作去
以上曲例中派人《中原音韵》平声的有:峡、蝶,这两个字在使用中为平声代去声。派人上声的有:隔、不、妾、宿。这四个字中的隔字为上声代去声,其余三字为上声代平声。派人去声的字有:忆。这个字在使用中为去声代平声。仔细观察发现,入声字在南曲的使用中并不固定平仄,它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无论它被派人哪一个声部,它既可以作平,也可以作上去,使用时可以入派三声,也可以入代三声。换一句话说,入声字在南曲的创制中几乎是万能的,这无疑给格律松绑,更利于南曲的灵活创制。不过目前未发现派人平去声的入声字可以代上声的案例,上声字只发现使用派人上声的字,所以在上声替代上仍需注意。
②:刚开始学写南曲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说入声字不能作韵脚使用,不知这种空穴来风的观点有何依据,在此再次提及,只为提醒广大诗友,作学问要脚踏实地,不能道听途说,以免以讹传讹,误己误人。曲例中的(族、峡)就是韵字。【南南吕•酹江月】更是《南曲九宫正始》中的特例,全部用入声韵,现辑录于下,以作例证:
【南南吕•酹江月】——见《南曲九宫正始》404页,春城微雨歇,江头送别,青青柳条曾共折。到如今西风金井坠梧叶也,几番梦魂飞越,泪点成血。也只虑北堂人双鬓雪,何事信音绝?料烽火连三月。
三、南曲使用幺篇和前腔的情况观察。
幺篇和重头是北曲中常见的曲式,南曲常见的是前腔,主要用于散套、传奇、和剧曲,那么南曲小令是否可以制幺篇或前腔呢?翻看《南曲九宫正始》,【南越调•霜天晓角】和【双调•锁南枝】等为固定带或可带前腔换头的小令,而幺篇只有两例。个人觉得幺篇或前腔只是曲作的一种连续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为了表达未完的情节或是更进一步渲染前文情绪,就算是用来演唱,多一幺篇或前腔应该也无甚大碍,况且前人已经有范例,所以觉得南曲小令制幺篇或前腔先例虽少,但应该是没有限制的,需要与否,主要依创制而定。现将两首带幺篇曲例例摘录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①:【南大石调•沙塞子】——见《南曲九宫正始》178页
紫府神仙会早,料应姑射击碎琼包。渐布满三千世界,浑如腻粉装巧。凝眺,银铺万瓦,盐堆平地,化工呈瑞,预报丰年佳兆。追思旧日,山阴乘兴,夜半扁舟,千古名高。【幺篇】向河边打听,有时不知多少。是则冒寒途路遥,顺父母颜情,怎敢辞劳?但愿天地保,冰消冻解,渔翁可堪垂钓。鱼儿买得归来,娘免心焦,强似遇金宝。
注:(《南曲九宫正始》注此幺篇文意不与前文相通,疑为它折之词。咱在此也不管文意是否相通或是否它折,只要知道有幺篇存在就行了。)
②【南双调•金珑璁】——见《南曲九宫正始》630页
饿慌先自窘,那堪连丧双亲?身独自怎支分?【幺篇】衣衫都典尽,首饰并没分文,无计策剪香云。
四、南曲中的借韵法观察。
随意翻看《南曲九宫正始》,其间借韵和失韵的情况比比皆是。失韵万万不可模仿,所以只观察其借韵,目的也不是鼓励南曲创制中提倡借韵。观察只是为创制服务,借韵情况,不作深度研究,只作为创制过程中一种备用或参考方法。(以下曲例均来源于《南曲九宫正始》)
1、支思、齐微、鱼模之间互相借韵。例如:
【南南吕•宜春令】(鱼模韵)485页
虽然读,万卷书。论功名非吾意儿。只愁亲老,梦魂不到春闱里。便教我做到九棘三槐,怎耐得萱花椿树?我这,衷肠一点孝心,对着谁语?
儿——借支思韵,里——借齐微韵。
【南南吕•薄媚】(齐微韵)376页
连朝打水,弱体怎禁劳役?况值炎炎盛暑。追思母亲,无辜把奴骂詈,守家法终无怨语。
语——借鱼模韵。
【南大石调慢词•新荷叶】(齐微韵)803页
闻说登程去似飞,欲留住怎生留住?今宵独自乐庭帏,来朝已做天涯旅。
住、旅——借鱼模韵。
【南中吕•剔银灯】(齐微韵)278页
竹篱茅舍,前村雪里,问道野梅开未?待春儿折取一枝,唯有暗香扑鼻。
枝——借支思韵。
【二啼莺】(齐微韵)548页
【二郎神】遭贫困,受饥寒有谁来管取?被你儿夫厮禁持。【莺啼序】千般苦万般推拒。【黄莺儿】何处不看我,花容伤毁?【二郎神】这显迹如何瞒你?细想之,却原来,张员外家这般贤妻。
取、拒——借鱼模韵,之——借支思韵。
2、先天、桓欢、寒山、监咸、廉纤之间互相借韵。例如:
【南南吕•一枝花】(先天韵)376页
闲庭槐影转,深院荷香满。簾垂清画水,怎消遣?十二阑杆,无事闲凭遍。困来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满、断——借桓欢韵。
【南越调•谒金门】(桓欢韵)626页
春梦断,临镜绿云撩乱。闻道才郎游上苑,又添离别叹。
苑——借先天韵,叹——借寒山韵。
【南仙吕入是双调•五供养】第七格(先天韵)688页
香消玉减,怎当他多病多缠?几番勉强傍妆奁,眉峰不展,又听得谁家庭院,珠弦?金樽空琥珀,宝鼎冷龙涎。一春辜负,海棠花前。
减——借监咸韵,奁——借廉纤韵。
3、庚青、真文、侵寻之间互相借韵。例如:
【南杂调•雁翀天】(真文韵)962页
落红满径,暗忆东风太狠。恨只恨不管离人伤春病,非干是我怨春,春光太脑人。无音无信,想他时负我心,知他时念我恩。泪盈盈,要相见时,南柯梦中。
径、病——借庚青韵,心——借侵寻韵。中——失韵。
【南越调•惜奴娇】(真文韵)628页
堪恨冤家,敢生出不良计,这魂恶只得自忍。正此攻书,偶闻家兄命。思省,料吉凶全然未准。
命、省——借庚青韵。
【南正宫调慢词•衮衮令】(庚青韵)790页
舞的俊,作耍斗夜逞。幕次卷珠簾,高挂宝灯。雨行仕女每,遍体销金。指挥买市步芳英,听歌讴声竞。
俊——借真文韵,金——借侵寻韵。
【南越调•斗宝蟾】(侵寻韵)614页
行行巴蜀近,见少室希夷,似汉寝犹存。过却潼关陇豫,慈帏尚未能审。攧窨,想何时得扇黄香枕?岂惮冲寒冒雨津。华阴,不觉远水遥岑。
近、存——借真文韵。
4、歌戈、家麻之间互相借韵。例如:
【南南吕•梅花塘】(歌戈韵)403页
卖头发,买的休论价。念我受饥荒,囊箧无些个,丈夫出去那堪连丧了公婆。没奈何,只得剪下头发,资送他。
价、发(第7句)——借家麻韵。
【南南吕•贺新郎衮】第二格(家麻韵)389页
这厮每辄敢胆大,军情事把来当耍,逃遁的依律问罪,躲懒的如法吊打。你莫吊打,莫吊打,吊打时只得去躲。你去躲,你去躲,去躲时割了你的耳朵。
(第7、8、9句)躲、朵——借歌戈韵。
5、特殊借韵。例如:
【南双调•孝顺歌】第二格(齐微韵)645页
山连水,水绕山,山青水绿景最奇。长天共一色,残月已沉西。明星渐稀,曙色方明,朝霞舒绮。顺风听得琵琶,遣人心碎。
色——借皆来韵。(注:此处《南曲九宫正始》未标借韵,只标叶韵)
【南双调近词•武陵春】第四格(歌戈韵)889页
涉水登山,万水千山皆历尽过,魏都何处?云雾阻隔关河。要与六国扫干戈,与六国扫干戈,内安社稷如山岳,志气需如此。奈事嗟讹,未知此去事如何?若得名登台阁,衣锦早还乡总把前羞尽洗却。此去还如昔日呵,昔日呵,我死向他乡不念家。漫嗟呀,行藏福分总由他。且奔前途去,怕夕阳西下,景物萧索,旅邸好凄凉情绪恶。
岳、阁、却、恶——借萧豪韵(仅借入声字),家、呀——借家麻韵。
综合以上借韵曲例分析,南曲使用方言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并没有使用词韵,之所以被人误认为使用了词韵,很有可能就是借韵造成的。其中例1、2、3、4之间互相借韵非常普遍。例1、2、3各韵之间读音近似,自古以来诗词曲都有混用,例4只有曲才出现混用,应该属于读音近似范畴,只不过是方言而已。例5仅是个案,不足为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