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3-21
威望834
金钱2986
贡献2015
金牌会员
 
威望- 834 点
贡献- 2015 次
金钱- 2986 枚
|
诗体必须要说,这关乎话语权。
界限似乎是格律,依谱填词,齐言谓近体诗(本质如此),长短句曰词或曲--然古风何处,骚体、赋、自度曲是什么东东?诗体本无明确界限,以格律之确定来分,必然失据。古体相对于近体(以格律分之齐言),诗相对于词(以是否齐言分),古诗相对于新诗(以著者分,远古近古曰古、当代现代称新),文言诗相对于白话诗(以文法分,以字达意曰文言,以音达意称白话)。此,以文言诗概之,可以具含矣。
格律是后人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的结果,是或然,不是必然。可以依谱填词(标准当然是以旧韵书为准)谓泥古体;也可以拟音依谱填词(这个怎么拟法?)曰拟古体;还可以文言为诗,以粘对变化句篇平衡照顾声韵,可称文言诗。
格律之于诗,犹八股之于文。八股于文其实是相当好的体制,但过犹不及,名声臭了,于是话语权也没了;格律于诗亦是相当好的体制,得唐宋诗词之光耀千秋,又文言传于今,诗乃其唯一之存身地,故犹牢牢把握话语权。
格律有六意,于诗大体字行、押韵、平仄、对仗四要素,因字行、押韵为默认,一般也专指平仄规律。格律是后人总结前人创作的共同规律所形成近体、词之结果,是或然,不是必然。今人以音韵学家王力先生为集大成者。格律无非抑扬顿挫、声韵交错形成的韵律感,其赖于音乐之“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早已不存。我们学习古文言文,是为了解与继承古人文化精华,绝非要以文言法书文;同样,我们学习格律,是为了解、欣赏与继承古人诗词精华,绝非要泥古或拟古进行文言诗之创作。
文言诗音律,扬抑顿挫尽括。
扬抑,齐言中即平平仄仄往复,只有平起和仄起两种。平起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起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仄二种。因为音读换气处在词尾,所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顿挫,顿为句节即句后添字,挫为对句对联。句后平平,添字为仄,入平韵则添词前,为句读则添其后,如:仄仄平平,入平韵添为仄仄仄平平(在词前),句读则添为仄仄平平仄(在词后);同理,句后仄仄,添字为平,入平韵则添词后,为句读则添其前,例:仄仄平平仄仄,入平韵则添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在词后),为句读则添仄仄平平平仄仄(在词前),注意,添字词后一三五可以不论,添字词前则后字须对,不能不论。
对句为联间平仄相对,出句仄起,则对句平起,出句平起,则对句仄起。同样,对联为两联间平仄相对,前联出句仄起,则后联出句平起,前联出句平起,则后联出句仄起(所谓粘)。
虽一三五不论,但吟唱须与情景和,一般讲究平仄平衡(即拗救),风和日丽平可多于仄,气急情厉仄可多于平。
长短句稍有不同。一是粘对不同,二是词曲有领字、衬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