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1

元兢在近体诗粘对理论上的贡献

[复制链接]

3065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6750
贡献
16819
金钱
2949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6 0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兢在近体诗粘对理论上的贡献

    唐近体诗的形成虽取自于永明体的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句子讲四声,句间讲粘对这一种形式的优选,但它的定型却是唐代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多人完成的。理论上有王昌龄的《诗格》和元兢的《诗脑髓》,实践上主要有沈佺期,宋之问等。
    元兢,字思敬,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660一701)。(旧唐书·元思敬传)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 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 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 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应该说,元兢的这一理论强调了近体诗必须讲粘对。而沈宋的诗有少数则是不讲粘对的。后来李白的两首七律也有失粘处。更有人发明了所谓的“折腰体”,故意与粘对唱反调。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1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8-26 10: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近体诗的形成虽取自于永明体的五言八句,中两联对仗,句子讲四声句间讲粘对这一种形式的优选,但它的定型却是唐代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多人完成的。===================

如此说法,观念已经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香港铜锣湾集团|大中华购物中心联盟|(香港)大中华诗词论坛/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3-29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