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淹没的赵富强们 -------读金鱼的《赵富强》 穿越梅嶺 赵富强 人间四月芳菲谢,小镇四月富强生。
三岁四月父病逝,家资卖尽草青青。
翌年四月母出走,从此音信闻未曾。
诸般回忆皆浅淡,怪来惟记放风筝。
阿公阿婆相抚养,朝贩瓜果暮拾瓶。
学业渐荒无人问,长街短巷任窜行。
十五心慕古惑仔,佩奇一纹天下惊。
血溅十步轻生死,卌米长刀气自横。
首战月黑风高夜,板砖拍脑数针缝。
昔日王者今黑铁,拘留所里敢涕零。
十六异乡打工去,不着锦衣不返程。
押金千二工厂入,流水线旁感摩登。
深宵加班寻常事,车间如屉汗如蒸。
工资渐迟终至断,传言沸沸不忍听。
老板已携妻妹去,此地空余螺丝钉。
纷飞大雨半瓶酒,陌生城市万家灯。
桥下街头随意卧,欲摆小摊城管逢。
黑虎掏心爆头踩,未杀叩首谢恩情。
搬砖洗碗通下水,人如纸屑且随风。
曾入传销同乡荐,痴狂不让红卫兵。
曾效微信售茶叶,日常抠脚嘤嘤嘤。
卖身卖艺两无计,年华老大事无成。
亦有厂妹秋波送,彩礼廿万谢不能。
阿公阿婆前岁去,草房叔伯暗继承。
不愿活亦不敢死,偶倚寒窗望北京。
烈日送餐忽晕倒,医检宿疾掌心冰。
药费万元何处觅,贷款广告语至诚。
愿持证件拍裸条,所恨非女意难平。
病体初愈人消瘦,数千本金百倍增。
大哥金链如拴狗,相殴不可乱发型。
背后鞋印鼻中血,限期明日必偿清。
枯坐忽崩十年泪,一闪一闪亮晶晶。
那些面容那些梦,皆化天边欲坠星。
破旧长街如长夜,所居位置近黎明。
缓开煤气成仰卧,调整面肌莫狰狞。
意识渐沉将永睡,喃喃犹唤谁姓名。
凌晨骤然惊坐起,煤气欠费昨夜停。 这是金鱼的一篇长篇叙事诗,读罢倍感沉重,他笔下的赵富强,出生卑微,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而死,母亲出走,留下年幼的赵富强由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抚养。他的人生经历,和千千万万个赵富强一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人间四月芳菲谢,小镇四月富强生。”诗的开头似乎就向人们暗示了赵富强灰暗的人生。人间四月芳菲尽,一年中最灿烂的时候已经过去。赵富强就在这个时候出生了,从富强这个名字可以看得出来,一家人对他的出生是充满了喜悦的。可是这种喜悦没能保持多久,父亲在一场重病中耗尽家资后死去了,随即是母亲的出走。这种现象,不是赵富强一个人的遭遇,就我所耳闻目睹的便不在少数,赵富强只是其中的一个。金鱼以独特的视角,将目光伸向了这一不在少数的群体,其对事件的抓取是具有代表性的。 没有了父母亲的赵富强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人生之路,而他的人生也注定是灰暗的。没有父母管教的孩子,自然很野,爷爷奶奶忙于生计,自然也无暇顾及他,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但其性格有别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其心理也是不健康的。所有这些,都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赵富强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在三岁零四个月之前,因此,他对于美好岁月的回忆也定格在三岁零四个月之前。当然,此后他似乎也有过一瞬的美好时刻。比如,当他挥舞长刀血洒街头的时候,肯定是快意的。当他踏上打工之路,在交了一千二百元的押金,走进工厂的时候,肯定是快乐而充满希望的。可是,快意所带来的是看守所的囚徒生涯;充满希望所带来的只是老板走佬后的失业。 这一切,还不足以击倒一个打小就没有父母,成长于贫穷和饱受歧视的赵富强,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他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命运似乎总是跟他这样的人过不去。摆摊、遇到城管,而城管对待赵富强的暴力行为,几乎就是当今中国式城市管理中城管的经典模式。之后的赵富强几乎干遍了他这个阶层所能干的一切;也遭遇了他这个阶层所能遭遇的一切。在迷茫中,他也有过期盼,从“偶倚寒窗望北京”这个动作的描写中,人们可以读出许多,无庸多言。 在经历过一系列的失败后,赵富强终于明白了屌丝逆袭的不可能,那些事,那些面容,那些梦,终于向天边那摇摇欲坠的星星,既遥远又毫无所依了。在一切都幻灭后,最终幻灭的将是肉体。死是最好的解脱,然而,令人悲伤的是,赵富强们已经卑微到连死都不能的境地了。这真是盛世下的黑色幽默。 无可否认,赵富强所遭遇一切,父亲因病而倾家荡产;母亲面对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出走;打工被骗;走鬼遭遇城管的非人性执法;被熟人拉入传销队伍;网络借贷被逼付出高昂利息等等,都是当今社会丑陋的存在,是盛世中黑暗的一面。赵富强们就这样被淹没于盛世的尘埃之中。 前段时间作家余x雨因病住院,在目睹了医疗系统的诸多黑幕后,发出了无力的一叹“社会病了。”作为一个作家,余对社会的病态,这么多年来不可能熟视无睹,而为什么只有在自己遭受到了这个病的侵袭时才发出如此的呻吟。结论只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社会病了,但很多时候,在这个病毒没有或者对自己影响并不太大的时候,他们认为这些,都与自己无关。余先生假如不是经历了那场生死与丑陋的博弈后才又获得新生,他还会发出“社会病了”的叹息吗?一个生活优越,给人民输送精神食粮的作家尤且如此,那些长期遭遇命运的曲折多变和诸多不公正待遇的赵富强们,他们的悲哀又有谁去怜悯。 当赵富强们发现连毁灭自己的肉体都是一种奢侈时,这个社会真的病了。毁灭的代价远比生存更为沉重。我之欣赏这篇作品,也正因了此。现实主义的批判永远都比歌德派有深刻的思想和内容。(梅嶺2018/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