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8-2
威望42
金钱123
贡献78
中级会员
 
威望- 42 点
贡献- 78 次
金钱- 123 枚
|
诗词要有人情味
文 / 知了
偶过老宅推柴门,
昔日单枝显绿阴,
回头儿孙柳下笑,
泪眼不见载樹人!
——引自北山钓者先生《网上碰到一首好诗》
“偶过”恰情恰景。
有这样一种情景,也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生活常态。
女子(和丈夫)带着儿女去娘家,娘家兄弟都建有他们各自的房子,母亲却还一直住着老房子,母亲去世后,老房子就一直空在那。这种情况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在城市里也不鲜见。
兄弟家做事,女子回娘家,这很正常。女子不是特意去凭吊母亲,而是“偶过”老宅,睹物思人。
父母走了,儿女的思念,平时是沉在心底的,大多不会天天去思念。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场景,思念之情自然泛起,这也是生活的常态。由此,“儿孙笑”也不难理解了,我们没有必要去责备“儿孙”,因为思念母亲,只是女子触景生情的思想活动,这也正好说明是“偶过”。设若是专程的悼念活动,气氛肃穆,连小孩也笑不起来,更别说是大人了,用“偶过”那就不妥了。
“儿孙”的概念也不模糊。“泪眼不见载(栽)樹人”,儿孙是栽树人的儿孙。这位作者肯定不知道什么“诗家语”,但却有些“诗家语”的味道。后面两句我们不妨翻译一下。原文,“回头儿孙柳下笑,泪眼不见载樹人!”翻译,两眼含着泪水,回头一看,您的儿孙在柳树下笑着,却再也见不到您这位栽树人了!
“昔日单枝显绿阴”,意思明了,昔日的小树苗如今长成了比较大的树。“单枝”,枝,杆状物。
用所谓专业的眼光去审视其格律,它算不上好诗,但作者用七言四句的形式表达了思念母亲的主题,并且,造景似浑然天成,借助了人们熟悉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境来表达。作者是聪明的,是有文思的。
这首诗用一个众人熟悉的场景,一个生活细节,通俗易懂地写出了女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是生活常态,散发出浓郁的人情味,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
能让读者共鸣的不是格律,不是要命的高雅,而是人情味。所以说,诗词要有人情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