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牧心诗社特邀嘉宾
精华4
注册时间2014-8-11
威望798
金钱1892
贡献1038
栏目嘉宾
沧浪诗人牧心诗社特邀嘉宾
 
威望- 798 点
贡献- 1038 次
金钱- 1892 枚

|
掰掰诗词用典和不用典(作者:羞羞)
写诗词的,总会有部分人,他们推崇多用典故,或者说写诗词强调字字有出处。其实,酱紫的人,不是半吊子就是骗子。其言论演绎得天花乱坠,也不足为信。因为酱紫的人,眼下肯定写不出好诗。如此,还要信其言甚至援其为师,就比较误事了。写不出好诗的人,能咋呼别人成为大诗人?缘木求鱼嘛。羞羞说得特么决绝,有些人恐怕要恼羞成怒。木有事,谁好生气谁生去,影响不了羞羞说实话。
笑其为半吊子,是因为他们都不知道绝妙诗词的标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这个话都不知道,可不是半吊子么。有人不屑了:这话我比你早知道几十年呢!哦,当真?那么再听羞羞说:塞满典故或字字有出处的诗词,做得到“人人笔下所无”么?(两者矛盾着呢,做得到才怪。)既然做不到,就说明这么制造出来的诗词达不到绝妙诗词的标准,这个理儿都不明白,居然敢推崇甚至推荐别人去学——可不就是半吊子么。
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诗词,一者需要灵气,二者需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灵气是先天的,所以大家要认命,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一个人的文学灵气,可以发现可以挖掘,惟独练,真练不出来。后者或可以努力挣扎出一点来,但也不是说其收获能跟付出的努力成正比。所以,诗词一途,走起来实在是很悲催的。穷此一辈子,想弄一两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诗词,殊不容易。
但是,不少人确实爱好诗词,在其间也厮混了很久。虽然从未有过出彩的作品,或者,曾经出彩过,眼下江郎才尽了,却依然想在诗词界搏个或者保个好名声,怎么办呢?有人就想歪招了,另制标准。“人人笔下所无”这个标准太难,玩不起,那么咱定个玩得起的规则——用典即为好诗词,字字有出处即为好诗词。如此一来,咱不就扬长避短了么。而且,咱还可以美名其曰:饱学哉。就算有人怀疑,也能理直气壮的呵斥:这句用了典故,典故是你能怀疑的么?!那句自有出处,前人是你能质疑的么?!——如此一通假借威风,虽千万人犹疑,都要被唬得战战兢兢满地球履薄冰了。。。瞧明白没有,羞羞说的骗子,道理在这呢。
有人问羞羞了:你这么比较,科学吗?“人人笔下所无”的诗词比“字字有出处”的诗词更好更绝妙,前人说过吗?要不然,根据在哪里?逻辑性在哪里?
天呐,这分明是为难羞羞嘛。羞羞怎么可能找得到前人来给自己垫背?再说,羞羞是玩诗词的,感性倒有些些,却不善逻辑。这么着吧,事实胜于雄辩,对不对。因为所以的证明,羞羞搞不来,大家就一起来掰掰事实。怎么掰?拿相对比较公允的《唐诗三百首》作为好诗之基数,看看里面,究竟是用典的好诗(句)多还是无典的好诗(句)多?酱紫做,公开公正公平吧。
无典无出处的好诗(句),就不举例了,因为羞羞一个人,一下子数不过来。支持用典的,先跟楼举例好了,传说人多力量大,希望反对羞羞观点的诗人都团结起来,争取找出足够多的例子。有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