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7|回复: 9

撷腰解镫摞眼漫谈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发表于 2018-8-10 14: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18-8-11 08:55 编辑

撷腰解镫摞眼漫谈2018.08.10
.长撷腰与长解镫病
长撷腰与长解镫病收在【文镜秘府论】文二十八种病之十九与二十,特引全文如下:(以下简称二病)
第十九: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此病或名束。)
第二十: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
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閒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时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此病亦名散。)
雨梦按:
1.【文镜秘府论】二病均指五言诗
2.撷腰:“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即212句式。
3.解镫:“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即221句式
4.二病仅言相连句(十字为一句)句式相同而不相间。
5.所引诗例为古风,故不关平仄,句数多寡等。如: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非律构也。据全唐诗,此为断句。一病引前六句,一病引后四句,前后转韵。
6.二病定义仅指句式相同,不涉及词性及对仗否。如:池牖风月清,閒居游客情。与相邻联为221句式也。
7.二病引入律诗后,适用于五言及七言,七言从五言发展起来,析病时应去第一音节,当五言来分析。
。。。
重题郑氏东亭(唐·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此诗前四句均为212句式,属长撷腰病。其中每句第三字(入乱欹曳冲护寻傍均)均为动词,是摞眼大汇合也,且近八平头。杜公此诗,真是不可说。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十(唐·杜甫)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出门流水注,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
祗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此诗二三联均为221句式,属长解镫病。

严中丞枉驾见过(唐·杜甫)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
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
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此七律,若去第一音节当五律看,则第一二三四五六句为212句式(七言为2212),犯长撷腰病。
另此六句第三字(即七言第五字)为“出到瞻任如似”六字为动词。是摞眼也。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唐·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七律二三联均为(2)221句式,犯长解镫也。
。。。
雨梦按:
1.二病只忌句式相同,是不管对仗及词性,于上诗例可证。若以词性不同来否认二病,有何典可以为证?
2.由于首尾联不要求出句与对句句式相同,所以二病多发生在颔联和颈联,因为此二联多要求对仗,而对仗必须句式相同。
3.诗人多爱212句式,故犯撷腰病诗远多于解镫病。
4.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则屡迁其体。不可得句相间,但时然之,近文人篇中有然,相间者偶然耳。然悟之而为诗者,不亦尽善者乎。”律诗以撷腰、解镫两种句式为主,犯二病者,属句式合掌,合掌肯定不好,但决非大忌。当懂得此道理而为诗避开二病,则是美之极至也。
。。。
.摞眼病:
摞眼一词不知最早何人提出,网上解释繁多,莫衷一是,雨梦将读后感发此,难免谬误,望识者指正。

1.说法一:
律诗一般要求颔联、颈联的句式结构不一样,否则称为“摞眼”,是作诗大忌。
雨梦按:此说法称摞眼仅限颔联、颈联。其大忌说法欠妥。举的诗例为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中的颔联、颈联。大谈词性重复,是画蛇添足。

2.说法二:
“摞眼”病。结构合掌也,不是指一联中上下句的合掌,而是指律诗的相邻两联尤其是颔联、颈联这两个对仗之间的句法结构(语法成份)完全相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显然,两联的结构是相同的,这就是律诗中结构的合掌。
在此诗中,中二联四个句子的第三字,都可以看作是“诗眼”,相应的也犯了“摞眼”的诗病。
雨梦按:此说法称摞眼仅限颔联、颈联。举例属212句式。

3.说法三:
上下联动词都在句中间同一个地方叫“摞眼病”,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相邻的上下联动词处在句尾叫“重位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雨梦按:此论“摞眼病仅指“长撷腰病”而将“长解镫病”归入“重位病”。

4.说法四:
摞眼解释
摞.汉典的解释是“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
.诗眼也。“诗眼”一词条目下的解释则是:1)诗人的观察力。2)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
汉典对“诗眼”的解释是:“詩句音節的扼要處或詩意的關鍵處。一般指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
保暹.宋初人,“诗有眼”一说,首开宋人“诗眼”说之先声。
他在《处囊诀》一书中谓:诗有眼。贾生《逢僧诗》:“天上中秋月,人间半世灯。”“灯”字乃是眼也。又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乃是眼也。又诗:“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分”字乃是眼也。杜甫诗:“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移”字乃是眼也。

雨梦按:
.指重迭。
.指诗眼。据保暹所举五言律绝诗例,
诗眼可在最后一字,如“人间半世灯。”“灯”字乃是眼也。
诗眼可在第二字,如“僧敲月下门。”“敲”字乃是眼也。
诗眼可在第三字,如“过桥分野色,”“分”字乃是眼也。
诗眼可在第四字,如“江动月移石,”“移”字乃是眼也。

汉典对“诗眼”的解释是:“一般指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
。。。。。。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长解镫病并全等摞眼
上官诗:
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
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
虽同是221句型,但谓语动词“居”泛”“吟”或形容词“清”位置并不处在同一位置,虽属长解镫病,但并非摞眼。
长撷腰并非全等摞眼病。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谓语动词位置不同
七言如杜甫《阁夜》的中二联: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
所以,不能简单地从音节看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就说犯摞眼病。即
长撷腰病和长解镫病≠摞眼
4,反之,句法结构不同的(不是长撷腰病和长解镫),仍然可能犯摞眼病。
例如: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结论:
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所以不算大病,只是使律诗少了点变化而已,这点其实和挤韵撞韵一样,能避最佳,稍加注意即可。
---以上摘自【青松的博客】
雨梦按:
1.摞眼指诗眼处在同一位置
2.诗眼的词性限定在动词和形容词
3.摞眼并非全等于长撷腰或长解镫,而是二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4.句式不同也可能犯摞眼病
5.摞眼因不考虑词性,故非对仗句亦可犯摞眼
6.诗眼可能出现在五七言句任何位置;
7.句中除诗眼外,其它词汇不讲究词性相同。
8.摞眼不违反律诗格律,实非大病,避为佳。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0 15: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5. 诗眼可能出现在五七言句任何位置;----应该是摞眼可出现在五七言句任何位置。且眼不一定指诗眼。
全文下了大功夫。

点评

还是用诗眼好,犯病的诗眼才称摞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0 1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5: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8-10 15:18
5. 诗眼可能出现在五七言句任何位置;----应该是摞眼可出现在五七言句任何位置。且眼不一定指诗眼。
全文下 ...

还是用诗眼好,犯病的诗眼才称摞眼

点评

犯摞眼处的字不一定诗眼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0 1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89

帖子

4835

积分

栏目嘉宾

沧浪诗人牧心诗社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98
贡献
1038
金钱
189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8-8-10 15: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要细读涨知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0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6: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8-8-10 15:57
好帖要细读涨知识,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0 18: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潭州雨梦 发表于 2018-8-10 15:39
还是用诗眼好,犯病的诗眼才称摞眼

犯摞眼处的字不一定诗眼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1 08: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8-11 08:23 编辑

北山钓者

88
主题        
249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935 点 贡献3245 次 金钱4257 枚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收听TA 发消息
编辑帖子        
15#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金筑子先生提倡旧声新韵,是一种进步,如同穿西装而留长辫,虽不伦不类,总是半只脚踏入新社会,今又见其津津乐道于撷腰摞眼之病,衿然自得,而不知退化,一进一退,皆出己利,所以不能服人。
点评

金筑子
北山总是说外行话,有失身份是不是?从永明体到《文镜秘府论》、再到明《洪武正韵》时代,对诗的研究都止限于句子结构。北山见过有哪个资料谈诗的柙韵是非了。只有清朝才有出韵一说,北山为什么同针叶林对大清如此忠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 分钟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1 15: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1303
主题       
7280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国学纵横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2995 点 贡献7744 次 金钱11775 枚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编辑帖子       
30#
发表于 2 分钟前 | 只看该作者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08:50
押韵是诗经以来的古诗就有的要求,就好比写诗必须用汉字,这都是不须研究的,所以你看的书里没有格律诗必 ...

押韵是诗经以来的古诗就有的要求,就好比写诗必须用汉字,这都是不须研究的,所以你看的书里没有格律诗必须押韵的研究,同样也不会有格律诗必须用汉字的研究。
-----------
写诗当然要押韵。押韵的要求,任何时候都是以语音为标准的。诗经时代以大清的佩文诗韵为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1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11 17: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1303
主题       
7282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国学纵横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2995 点 贡献7746 次 金钱11777 枚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编辑帖子       
33#
发表于 20 分钟前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8-11 17:5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8-11 17:05
为何《切韵》能在唐代近体诗出现后固定下来,并且切韵音系能一直沿用到今天?切韵与近体诗的关系是什么? ...

词是以宋代语音为准的。《词林正韵》编于清道光年间。曲是以金代语音为准的。《中原音韵》成书于元代中叶。北山不要搞反了!《切韵》是南北朝多种韵书的综合,它是一本字典。它的韵部不适合于任何一种诗体的押韵使用。近体诗只以《切韵》讲平仄,不以《切韵》韵部押韵。唐近体诗的押韵沿用永明体,而永明体韵则是以江东语音为准的。并没有一本近体诗押韵的韵书。“平水韵”产生于宋末。由此可知:诗、词、曲的押韵都是以其产生时代的语音为准的,过了百年几百年之后才有人根据早以产生的作品再编成韵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律诗绝句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090
贡献
13735
金钱
18889
发表于 2018-8-26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好文,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21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