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的败战阴谋 ————春秋战争哲学认识之二 如前所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发生了745次战争,平均一年三次多,对战争的哲学思考,就比后人要深刻得多。 《孙子兵法》教你如何胜战。“三十六计”没有“败战计”,没有教你如何利用败战来达到既定目的。而《左传》,却有好几个精心设计的败战阴谋,或曰圈套。 一、为杼内忧而寻外战 鲁襄公七年,楚国的子囊帅师包围陈国。晋灵公召集鲁、宋、陈、卫、曹国以及莒子、邾子等国联军救援陈国。霸主没有邀请郑国参加,因惧怕晋国,郑国自己找上门去与联军汇合,救援陈国。 郑僖公多次对公卿大夫们傲慢无礼,引起愤恨。这次在军中,又对子驷无礼,令子驷发怒。子驷让人暗杀了郑僖公。 八年春,郑群公子欲讨伐子驷,结果子驷先动手,杀了群公子。 为杼内忧,抑或是向晋国示诚,郑国发动外战。子驷派子国、子耳帅师攻打楚国的盟国蔡国,俘获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 郑国举国皆喜,唯子国之子——子产畏惧,说:“小国不以文德立世,而以武功,祸莫大焉。楚人来讨,能不听从楚国的吗?服从楚国,晋师必至。晋、楚两国都要讨伐郑国,从今开始,不四五年郑国不得安宁了!” 二、楚子囊讨伐郑国 鲁襄公八年冬,楚子囊攻打郑国,讨伐郑国伐蔡之罪。为国家的生存,六卿之中,子驷、子国、子耳想投降楚国,而子孔、子蟜、子展想等待晋国的救援。 争执不下。最后,由子驷担责,让郑国服从楚国。并派王子伯骈将郑国受到楚国逼迫的情况向晋悼公解释。 对郑国的解释,晋国很不满意。于是,晋灵公派士匄到鲁聘问,拜谢鲁襄公朝见晋国之劳,并告诉鲁襄公要对郑国动武。 三、郑国投靠晋国 鲁襄公九年冬,十月,晋国帅诸侯之师讨伐郑国。庚午,鲁国的季武子、齐国的崔杼、宋国的皇郧跟从荀罃、士匄攻击郑国的鄟门。卫国的北宫括、曹人、邾人跟从荀偃、韩起攻击师之梁门。滕人、薛人跟从栾黡、士鲂攻击北门。杞人、郳人跟从赵武、魏绛砍伐路旁的栗子树。甲戌,联军驻扎在汜水之滨,晋悼公命令诸侯说:“整治武器,准备干粮,遣返老幼,有病的聚集于虎牢,赦免军中有过失的兵士,准备围攻郑国”。 郑人恐惧,于是求和。荀偃说:“完成对郑国的包围,等侯楚人来救,而与楚人战。否则不同意停战和好”。知罃说:“还是同意结盟还师好,……鱼死网破的硬拼,不可这样,更大的艰苦还在后面。君子劳心以智慧,……这是先王所遗下的制度”。当时,诸侯皆不愿意战争,于是同意和郑国讲和。十一月己亥,郑国服从诸侯,于“戏”地缔约盟好。 缔结盟约时,誓词过于霸道无礼,引起郑人反感,郑人并不真心服从。因此,诸侯之师再次讨伐郑国。十二月癸亥,攻击其三门,一连五天。十三月(闰月)戊寅,军队在阴阪,侵袭郑国,驻军在阴口,而后回国。 四、郑国叛晋就楚的代价 诸侯退师后,楚共王讨伐郑国,子驷准备与楚国修好。子孔、子蟜说:“与大国结盟,口血未干而背之,行吗?”子驷、子展说:“我们的誓言本来就是‘唯强是从’,今楚师来攻,晋国不来救我,则是楚国强大。……背叛它是可以的”。于是,郑国又与楚国结盟。 与楚国结盟后,楚国要求郑国攻打宋国。于是,郑国为执行楚国之令而疲于奔命。 六月,楚国的子囊、郑国的子耳联合攻打宋国,驻扎在訾毋。庚午,围攻宋国,攻击宋国的桐门。 卫献公帅师救援宋国,驻扎在襄牛。郑子展说:“必须讨伐卫国,不然,不足以显示与楚国的亲近。已经得罪了晋国,若现在又得罪楚国,国家将怎么办呢?”子驷说:“我们国家已经疲敝不堪了!”子展说:“同时得罪于两个大国,必定亡国。疲敝,不比灭亡好些吗?”诸大夫皆以为然。故郑国的皇耳帅师侵略卫国,这是执行楚国的命讨伐卫国。 秋七月,楚国的子囊、郑国的子耳联合侵袭鲁国的西部边境。回师时围攻宋国的“萧”地,八月丙寅,攻克“萧”地。九月,郑国的子耳侵袭宋国的北部边境。 郑国频繁出战,鲁仲孙蔑说:“郑国将有大灾了!军队外出征战过于频繁了,周王室尚且不堪连年出兵,况一小小的个郑国呢?若发生灾祸,大约首先要落到郑国执政卿三人身上吧!” 果然,于鲁襄公十年的冬十月,郑国的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贼闯入宫中,于当日早上在西宫的朝廷上围攻子驷,杀了子驷、子国、子耳,劫持郑简公进入北宫。 事变后,子孔当政。因子国被杀,子产继承了子国的卿位,开始参与郑国政治。 五、败战圈套的设计 郑人既怕晋国、又怕楚国。诸大夫说:“若不听从晋国,国家几近灭亡。楚国比晋国弱,目下晋国并不急于争夺我国。若晋国争夺我国,楚国就会避开晋国。能用什么办法激起晋师下死心攻打我,让楚国不敢与晋国为敌,而后才可以踏踏实实地亲附晋国呢?” 子展说:“挑衅宋国,诸侯必然救援宋国,于是我们听从诸侯,与他们结盟。等楚国来到,我又与楚国结盟,晋国必然十分愤怒。晋国就会很快来围攻我国,而楚国不能,这样,我国就可坚定地与晋国友好了!” 大夫门对子展之谋十分赞赏。鲁襄公十一年,郑国让边防军挑衅宋国。受到挑衅的宋国有反应了,宋国的向戌帅师讨伐郑国,大获全胜。本来就是郑国的计谋,宋国能不大胜吗? 子展说:“挥师伐宋是时候了。若我讨伐宋国,诸侯之师攻打我一定激烈,我就俯首听从诸侯的命令,并将这一形势向楚国报告。等楚师来到,我又与楚师结盟,并重赂晋师,我们就免于年年遭受战祸了”。 六、“败战”战略的实行 夏,郑子展帅师侵宋,不过虚晃刀枪、激起诸侯的愤怒而已。 对郑国入侵宋公,诸侯果然震怒。 四月,鲁襄公与晋悼公、宋平公、卫献公、曹成公、齐国的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联合攻打郑国。己亥,齐国的世子光、宋国的向戌领军先到郑国,攻击郑国的东门。夜晚,晋国的荀罃帅师到达郑国西郊,并向东侵略旧许之地。卫国的孙林父侵略郑国北部边境。六月,诸侯于北林会合,驻扎在“向”地,又北行向西,至于“琐”地驻扎,包围郑国。诸侯在郑国南门外阅兵,炫耀武力,又向西渡过济隧。 郑人害怕了,向诸侯求和。 对郑国投降晋国,楚国不爽。楚子囊向秦国乞师,秦国的右大夫詹帅师随从楚共王讨伐郑国。 对楚师的到来,郑简公急忙出来迎接他们,表示顺服,但并不真心。 丙子,郑国再次侵略宋国,以便引来诸侯联军的攻打。 果然,九月,诸侯再次讨伐郑国。郑人派良霄、大宰石前往楚国,告诉楚人,郑国将向晋国屈服,说:“为了国家的生存,我们不能再接受君王的眷顾了。君王若能以玉帛安抚晋国则行之,不然则以武力威慑他们,这都是我们所希望的”。楚人一怒之下拘押了郑国的外交使节。 诸侯之师在郑国的东门阅兵,郑人派王子伯骈与诸侯求和结盟。甲戌,晋国的赵武进城郑国与郑简公结盟。冬十月丁亥,郑国的子展出城与晋悼公结盟。 郑国完成了投靠晋国的战略计划。至此以后,郑国都是晋国忠实跟从者,与楚国,则是一般的国际关系。 七、要学会“败战阴谋” 在普通军人和一般群众眼里,“我们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我们的队伍,向前!向前!向前!……”,军人词典里没有“败战”一词,无可非议。 但如果这是我们的国防部长、总理、外交部长、国家主席的信条,那就错了。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有时须精心设计“败战阴谋”。 有自信的大国,不在于一时的胜败。有自信的人看待战事,也要多角度审视,不可目光短浅,只看目前。应该以战略眼光看待战争的胜败。若符合战略目标,虽败,也是胜利;若不符合战略目标,虽胜,也是败。一九六二年的对印反击战,可称之为“出气之战”,怕就是以胜为败的典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