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3|回复: 13

转载 历史上的官话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7-22 19: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上的官话历史上的官话被中原移民带到了东南沿海各省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了下来。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江淮方言则接近明朝官话。
一 乙 ■ 文 《 大地 》(2009年第21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灭亡了。经过一番楚汉相争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两汉一共长达400多年,如此长时间的稳定的统一王朝,为中国的融合提供了条件。于是,汉民族以及相对统一的汉语形成。
中国境内虽然方言众多,但自周朝以来,就有一种主导的语言。周秦时,这种主导语言叫做“雅言”。西汉时期则称作“通语”。西汉的首都在关中,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一带,所以西汉通语应该是继承自周秦雅言的关中话。到东汉则迁都至现在的洛阳一带,当时的“洛语”则上升为了官话。魏晋继承东汉则不用多言。
西晋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晋室内乱之时攻陷洛阳,史称“永嘉之乱”或“五胡乱华”。“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人纷纷南渡,越过淮河或更越过长江。主要落户在了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晋室也迁至现在的南京。这些中原士族把洛音也带到了江淮一带,与当地土著的吴语交融。此时的北方一片混乱屠杀,少数民族政权更迭频繁。长达近300年的南北朝对峙,中原汉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  
隋统一之后。与秦一样,仅仅传了两代就覆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强盛的唐朝。隋唐的首都都在关中西安一带,金陵音与长安音形成南北两大官话之后,最终长安音占据了上风。日本人在六朝的时候曾输入南京 “吴音”, 到唐朝则重新把长安的“汉音”带回日本,有“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之说。
唐末北方战火纷飞,大量中原居民南迁,经历五代,宋一统天下。因宋都在开封,所以开封音就成为宋元明所称“宋音”、“雅言”或“中州音”。随后金灭北宋,宋迁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迁至杭州、 南京、扬州一带。杭州因被吴语包围,故而迁至杭州的中原音最终消亡。而南京、扬州作为吴语的北缘,则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并逐渐脱离吴语,慢慢形成了后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
随后蒙古灭南宋,建立元朝。元朝军队对北方汉人实行灭绝式的屠杀,以至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几乎成为无人区,黄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几乎完全消失。南宋的军队和政权被元朝军队一直追杀到广东崖山,然后南宋丢失了全部的陆地,几十万南宋军队在海上与元朝军队决战并全军覆没,最终南宋大臣背着还是小孩的南宋皇帝跳海自尽。
元朝的大肆屠戮,到明初中国的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朱元璋就从因位于山区而得以保存人口的山西迁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从江南迁移民众至江淮,并从湖广调人填四川。此时环视中国,河洛早不是那个河洛,齐鲁早不是那个齐鲁,燕赵早不是那个燕赵,整个北方都不同程度的多民族聚居,而尤以元大都(今北京)附近为最,南宋的都城杭州相当程度的被越人和吴语所同化。只有南京、扬州、镇江一带保留了原先相对纯粹的中原语音。
明太祖朱元璋诏修《洪武正韵》,以宋朝中原雅音为正,事实上是以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构成明朝的官话,后来就形成了今日的下江官话(江淮官话)。
朱棣夺位之后,明朝迁都至北京。但整个明朝,南京都保留着与首都同样的建制,南京的周边也被称为“南直隶”(即今日的江苏、上海和安徽),当时明朝的官话一直都是以南京的下江官话(这在欧洲传教士的书籍中得到了印证)。事实上,明朝的北京话与南京话是比较接近的,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从南京以及附近一带带去了大量的人口,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础。
明末,满清入侵中原,最终夺取政权,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在江苏一带遭到了最强烈的抵抗。于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等等,而这里正是自南宋以来文化、经济中心和主要人才出产地。满清入关后,全国的总人口降为明末的一半。 
清朝时,北京内城居住的满清贵族本不会说汉语,后来学说,完全丧失了入声,有了翘舌和儿化音这些阿尔泰语系的特征。内城话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北京,到清朝中后期,最终战胜了作为明朝官话的下江官话,成为清朝的官话,这就是现在普通话的基础。
历史上的官话被中原移民带到了东南沿海各省并以某种方式保存了下来。据说客家、闽南话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话,而粤语则比较接近秦汉时期的关中话。江淮方言则接近明朝官话。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2.长安话曾经是唐代的官话(一)
西安话到底是不是古代长安曾经作为国都时期的“官话”?也就是类似我们今天所谓的“普通话”、“国语”之类的官方通行语言?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孔子与雅言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所说的雅言到底是什么?他在《中庸》里写道:“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在《论语·八佾第三》里也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证)也。文献不足也。足,则吾能征(证)之也。”“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夏、商两朝的礼制因为用文字记载的文献太少,很难予以证明。而西周朝的礼乐制度是集夏、商两代之大成,其文字记载非常丰富,我不仅理解它,遵从它,而且要大力推广它。“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已经表明了他的观点。孔子认为:“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周代的道德已经达到了顶点。

    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在和陕西省文史馆馆长李炳武教授的交谈中就讲到孔子的“吾从周”就含有他对周文化及语言的崇拜。从上面可以看出他也学夏礼、殷礼,但不能证明它们是正确的,故不从夏、不从殷,而“吾从周”。并不惜“克己复礼”,去颂扬和恢复周代的礼仪文化。他立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即遵从周文王、周武王的规矩办事,并非是当时的东周。“雅言”为秦语还有一个道理,就是“雅”字被认为是“夏”字,据说二字可以互用。《诗经》里的“大夏之道”本为“大雅之道”。《诗谱》载:“迩及不风不雅,然则雅者放自周。”我没有系统钻研孔老先生的著作,但大概翻了翻其中的几篇,在他的言论中,有很多古汉语用字在全国其他地方和普通话里几乎绝迹,但周代京畿之地的西安人今天还在说。不妨举几个例子:
    关中人把说话叫“谝”。如“谝闲(含)传”,就指聊天。孔子《论语·乡党第十》:中就有“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者,唯谨耳。”这里的“便”即“谝”,古代便、辩、谝三字同音义。意思是说他在祭祀的庙宇和朝廷讲话是很谨慎的。便(谝)在这并非夸耀或花言巧语,只是说话。
    关中人把居住相对较近的人称之为“乡党”。《论语·乡党第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是讲他在乡亲面前很恭顺,好像不会说话了。
    关中人把丢人叫“偾”。偾有两个意思:一是羞愧。如“家里穷,问人借钱把人偾的。”二是晦气或诅咒。如“我的事办不好,都是叫他给偾的!”“偾”字所表达的都是因失败而出现的一种情绪。如因家庭败落或经营破产而感到羞愧叫“偾”。别人的失败给他人带来晦气也叫偾。孔子《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是说君主家族讲仁义,国家就大兴仁爱之风;君主的家族恭谦让,国家就会大兴礼让之风;君主腐败,国家就可能动乱。这是被事实证明的规律,也就是一句话可能把事情办坏、一个好君主能使国家安定的道理。
    关中人把做繁杂的事叫“蓍龟”,如问对方“你在蓍龟啥呢”,或说“你帮我把这蓍龟一下”。“蓍龟”本是古代普遍的占筮卜卦的过程,在《史记·龟策列传》里有详细的描述,过程很繁琐复杂,因为古代从君王到百姓,从打仗、出行、种田、盖房、订婚、娶亲等行动事先都得“蓍龟”,最后“灼龟观兆,逢策定数”确定凶吉。《史记·龟策传》:“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弃去之。”如果“蓍龟”的好会得到丰厚的嘉奖,“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于彼,而蓍龟之日亦有力于此。(皇)上尤加意,赏赐至或数千万。”老百姓也不例外,“人民好用卦者,取满六十根茎的蓍草,长满六尺者,即可用矣;取龟得长七、八寸,可宝矣。”再远一些,《易经·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孔子家语·卷七》:“先王秉蓍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设制度、祝嘏辞说,故国有礼,官有衔,职有序。”孔子《中庸》:“见乎蓍龟,动乎四体。”是说通过蓍龟预测和行动表现可以看到兴衰的征兆。
    关中人口头语中常说:“都说肉价贵,你不买,肫(zhún)人买。”“这娃肫人爱。”大家都心悦诚服地喜欢他。“肫”是心甘情愿的、全部的、恳切的样子。“肫”同“纯”,音zhún,孔子《中庸》:“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真诚的人依靠的是什么,就靠他全部诚恳仁爱之心。如一老人获助,他激动地说:“今帮助我的人肫肫都是些好人。”就是全部都是的意思。
    关中人把最好的衣服叫“洋洋”,如过年时“穿上新洋洋”。最高兴的时候,全国都称之为“喜气洋洋”。所以“洋洋”的意思在古汉语里形容美盛的样子。《韩非子》:“洋洋纚纚然。”也指盛大、众多。《诗经》:“河水洋洋。”孔子《中庸》里说:“大哉圣人之道!洋洋呼!”伟大的圣人的的论点和作为,是最精明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3.专家称唐朝官话并非西安话 实为哪种方言并无定论
(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党玺)提到关中方言,大多数人印象里总感觉比较土气,生冷硬噌,难登大雅之堂,但有人认为,西安是13朝古都,积聚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或许千年之前,关中话、西安话就是当年的官话,并举例关中方言的“嫽的太”中的嫽就出自《诗经*陈风*月出》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来证明西安话源远流长。那么,如果西安话真是唐朝普通话,唐诗是否应用关中方言来读更地道呢?

  古代诗歌厚积薄发,在唐代发展到巅峰,涌现出李白、杜甫等一批杰出的诗人。那么,西安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话是否会因地域性,被作为当时的官方语言呢?

  河南人:我觉得应该是洛阳话,因为唐朝大都当时在洛阳好长时间了。

  西安人:时间久远,咱们关中方言、陕西话,我觉得总会有些变迁,肯定会很相似,但不完全是。

  陕西籍大学生:我觉得当时的官方语言应该是西安话,所以我觉得(唐诗)用西安话读应该比较顺。

  为了证明西安话是唐朝的官方语言,这位同学和她的同伴还以白居易的诗《卖炭翁》来举例论证。

  陕西籍大学生:白居易有一首诗《卖炭翁》,里面有一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黑和色不押韵么,如果用关中话说,就是满面尘灰烟火色(sei),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个色和这个黑就有点押韵了。唐诗我觉得用关中话读比较地道。

  是巧合还是真的如此呢?采访中,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粤语和客家话因为远离中原战火保存完整,可能更接近唐代普通话。

  河北人:我认为客家话是最正宗的中原文化的语言。

  那么唐朝的官方语言到底是哪种方言呢?记者采访了古汉语专家,西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王军虎,他说目前对于唐朝官方语是哪种方言并没有定论。

  西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王军虎:现在一般学术界的看法,唐代的普通话应该就是以长安、洛阳这一代语言为核心形成的一种带有书面性色彩的语言。

  对于白居易《卖炭翁》诗中的烟火色和十指黑不押韵,王教授这样解释。

  西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王军虎:这是因为北京话(普通话),这两个字变的大了,原来同音比较接近,现在变的不同音了,而陕西话仍然保持这两个音韵母是一样的。

  王教授说,关中话、西安话经过千年的演变,当年的方言融合了宋元等时期的文化,未必就是现在的方言,色读sei可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部分发音吧。

  西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教授王军虎:要说唐代的官方语言,广东这一代方言保留唐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西安话从古到今发展演变非常大,不能说长安话就是唐代的普通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长安话曾经是唐代的官话(二)
(二)考古与方言
    不久前,报章上刊登格鲁吉亚发现了177万年前的半猿的化石,向“人类的祖先起源于非洲”的结论挑战。而中国几十年前就在云南发现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也是半猿。西安蓝田公王岭的“蓝田猿人”则是最早的“中国直立人”,距今115万年。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人类是“在关中站起来的”。后来,作为“蒙古人种”的祖先,“中国智人”于20多万年前生活在关中的大荔一带。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西安东郊的半坡村和临潼姜寨村就发掘的仰韶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已有6800年的历史,这些都足以说明关中是人类繁衍生息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用语言信号交流感情的最早地区。在远古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本地所产生的语言,要被外地的语言取代是非常困难和漫长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从黄帝的左史官仓颉(生于白水史官乡杨武庄,葬于白水史官镇,“史官”名称源于仓颉职务)是中国造字第一人。从五千年前的“炎帝居姜(岐山)”(《水经注》:“岐水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因以姜为姓。”)、“后稷居邰(武功)”、“公刘居豳(淳化)”、“亶父居岐(周原)”、“文王建丰(丰京)”、“武王筑镐(镐城)”,周族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居住关中的中西部地区,要在全国推广周地以外的异地语言,也不近情理。再说秦人的原籍是在甘肃东南以礼县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接近于陕西凤县,属于关中西府语系。到公元前762年,秦文公迁都“汧渭之会”凤翔,距离周族先祖生活的周原(岐山)仅仅几十公里,属同一语种。今天的汉语里仍能找到当时当地遗留的读音。

    关中西府话里,辅音是zh、ch、sh、r,后面元音里第一个韵母只要是u的,一般在拼的时候就变成i或略掉。如把“猪”就读作“彘”音zhì。《方言》第八:“彘:猪,关东西或谓之彘。”《史记·货殖列传》:“泽中千足彘。”就指有250头猪。与今普通话的音调都不错。他们把“转”(zhuān)读“战”(zhān)、把“床”读“长”、把“耍”读“傻”。西府人还把声母是n的音一般读作l,如“脑”读“老”,“没脑子”说成“没老子”。周原到周至一带把头叫“多老”,就是大脑,陕西人把“大”常读作“多”。有趣的是西府人把“难”读“滥”,陕西、甘肃、晋、豫西部人把路泥泞难行叫“路nān的很”,汉字里没有这个nān字,原本就是“滥”字。《国语·鲁语上》:“宣公夏滥于泗渊。”韦昭注:“滥:渍也。渍罟于泗水之渊以取鱼也。”就是宣公陷在泥里捞鱼。所以说周、秦文化对汉语的影响最大。难怪法国汉学家把先秦、汉文化列为“上古汉语”的源头。(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唐长安方言考》)   
    从公元前1136年,到公元904年唐昭宗在朱温的胁迫下迁都洛阳,长安失去政治文化中心地位止,西安有一千多年国都的历史文化的记录,法国学者马伯乐说:长安的方言就是 “京城所在地区的官廷和官府所说的语言。”“唐代这种古汉语的基础肯定是北方话,尤其是长安话。”他断言:“现代的西安方言乃是唐代长安方言的继承和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长安话曾经是唐代的官话(四)
(四)学者与官话
    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在他著的《唐代长安方言考》里把汉语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上古汉语,从先秦到汉朝;二是中古汉语,即隋、唐、宋;三是官话,金、元、明、清。他认为,“研究早期上古汉语靠的是考察典籍中的用韵,尤其是《诗经》以及周代作家的用韵。”他说:“关于长安地区(今陕西西安府)的方言,我们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我的考释范围仅限于这个方言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也就是隋唐大一统帝国(公元186——906年)京城所在地区的官廷和官府所说的方言。”他认为:“长安话的较早文献是陆法言的《切韵》(公元601年)。”此书的“编撰者们多数人供职和出生的地点全都表明他们说的是北方方言。隋朝的都城是长安,这里也正是他们供职的地方。”他也讲到唐代史学家颜师古特别注意到“关中西部的方言”。

    马伯乐先生经过对古代日语、朝语、越语、吴方言的比较鉴别,用大量读音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上古汉语的元音系统在吴地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而长安方言却没有表现出同样的音变。”他说:“唐代这种古汉语的基础肯定是北方话,尤其是长安话。”马伯乐先生也注意到唐诗,他说“只需浏览一下唐代诗人的著作就足以看到,其实际用韵要比《广韵》系统宽出很多。”他把白、客、策、陌、麦、昔等字都列为同一个韵系,并把万、亡、文、无、武、微、尾、未、问、晚、罔等字七世纪、八世纪读音的声母基本确定为v,和日译汉、越南译音很近似。


(五)原住居民说
    有人说,长安人口震动很大,朝代兴盛时有大批的人口进入,朝代的灭亡造成人口的大量外迁。事实上,进来的人会“入乡随俗”,也有个“同化”的问题。据统计,半坡母系氏族社会时,这里的原始部落有七万人;西周时京畿有三十万人;盛唐时达到一百三十万人。现在西安辖区人口达800余万人。经过笔者对公元前1017年周初就有的西安南郊“杜城村”、西郊西汉时就建的三桥镇、东郊公元前129年因修筑漕渠而搬迁集中居住的“新住(今写筑)镇”、唐代建村的东郊“洪坑(今写庆)村”和北郊的“广大门”、金代建村的伍家堡等有历史记载的老村寨的话语进行调查比较,这些原住居民的祖传话语没有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根据关中的风俗,宁守穷家,不争外富。他们忠实的守护着自己先人祖祖辈辈留下的家业、土地和祖坟。甚至俚语中的“关中十大怪”就有“姑娘不对外”。他们就是周、秦汉语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再看看来自各地移居西安的民众的语言状况:自古到今,移居西安的外地人达几百万,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安话音。相反的,外地人多多少少都学点西安话,他们的后代竟把西安话讲得比西安人还地道。《资治通鉴》载:贞观四年,即公元630年,突厥汗国颉利可汗至长安,仅突厥首降五品以上官员达百余人,入住长安者近万家,达四万多口。当时长安城共有居民130万人,占百分之三。据西安北郊出土的《安万通墓志铭》记,其“先祖本生西域安息国”,即伊朗。从十三世纪又有大批波斯回民移居长安,这些人至今并没有形成波斯语系,他们现在的话是纯正西安话。再看近代,渭河河道向北移了五公里,不少的湖北省人移居河岸草滩,清代才建村的湖北庄、杜家堡、东兴隆、八姓(今写兴)滩等村落的人们,根本听不到湖北话的影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集体移民到大荔、阎良、蒲城等关中道的“山东庄”、“河南村”同胞也逐渐被“关中话”同化,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陈爱美就是山东移民,她的西安话和深厚的秦腔情结博得陕西民众的赞美。也正如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先生在他的《唐代长安方言考》里所说的:“现代西安方言乃是长安方言的继承和发展。”

    其实,由于人类族群的迁徙、社会的变革、东西的交流、南北的融合、广电的传播、普通话的推广,方言也在随着社会的变迁在演化。如今的西安话,有普通话的标准吐字,有关中话的古雅音韵,有南方话的委婉轻柔,有现代话的铿锵果断,充满着时代的旋律。语言学家齐佩瑢在他的《训诂概论》中说:“语言文字本无雅俗之分,古之俚语即后之雅言。”而“雅言”经过多年的进化和演变,和各地方言结合后又形成新的“语言”,原来的“雅言”遗留在民间未被改变的部分却成了“方言”,关中话就是这个结论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哪个地方的方言都有丰富的遗存。西安话,也就是关中方言,最接近古汉语,被认为是最难解读的方言。但它的用字,在四书五经以及二十四史里大多都能找到,即使古汉语里最难理解的话,在关中方言里多数都可以找到他的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长安话曾经是唐代的官话(三)
解字》的校文里写道:“惟五经之妙,皆为汉制。博采幽远,穷理尽性。”他又写道:“慎(许慎,53——147年,河南郾城人)本从逵(贾逵,30——101年,陕西咸阳人,经学家,天文学家,著有《左传解诂》、《国语解诂等》,已佚)受古学,盖圣人不空作,皆有依据。今五经之道,昭炳光明。而文字者,其本所由生自周礼、汉律,皆当学六书贯通其意,恐巧说衺词,使字考疑。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并明确指出文字出自周礼、汉律。关中咸阳籍学者贾逵对许慎作《说文解字》给于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清嘉庆年间,孙星衍在覆刻宋本《说文解字》的序中说:“汉人之书多散佚,独《说文》有完帙。盖以历代刻印得存,而传写脱误亦所不免。……今刊宋本,依其旧式,即有伪字不敢妄改,庶存阙疑之意。古人云:‘误书思之,更是一適,思其致误之由,有足正古本者。’旧本既附以孙愐音切,虽不合汉人声,读传之久,亦姑仍以传注,所引文字异同。”这里也谈到汉人之书多散佚,徐铉根据孙愐音切修订,但仍有的“不合汉人声”。
    汉代的两部文史巨著: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家族写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都是陕西关中人,尤其是唐代史学家、西安人颜师古的解注,总汇了中国语言之大成,奠定了汉代语言文化的坚实基础。汉语,汉代之语,汉人之语。以上徐铉、孙衍、殷韵初等学者认为,文字源于周礼、汉律,鉴定的标准有是“汉人声”、“汉人读音”,周、汉读音为中国语音的标准语,标准语就是雅言。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在《国语》里就把“周语”放在首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长安话曾经是唐代的官话(五)
(六)境外译音说
    西安人问话时爱说:“得(děi)是的”(是不是?),据说日本人问话也是“得是嘎”,古老的日本和西安交流最多,流入东瀛的西安话也是研究方言的途径之一。法国汉学家马伯乐认为:“日译汉音最初是严格按照汉语长安方言的模式形成的。”他通过对比觉得有可能“越南译音就是十世纪的长安方言。”因为“6、7世纪,常用汉字的第一股浪潮带着隋代和初唐古音涌入越南语。”经对130年前移居哈萨克、吉尔吉斯的西安回民的交谈,他们老人们内部交流仍然使用着纯正的长安话,就是历史的见证。
(七)《颜氏家训》说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中写到:“杨雄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就是说他只研究事物名称的差异,并不追究读音的对错。杨雄,四川成都人,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公元18年,距孔子的雅言时代约五百年。他记述了西汉时期各地的方言,为古今研究古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但并没有在书中有标准语之说,只是笼统的将各地的语言进行比较和注释。因为在当时尚无“切反”的注音方法,仅有读若某字。正如颜之推说的,当时有关音韵的论著层出不穷,但都有严重的方言成分,以致相互讥讽取笑,“未知孰是”。只能“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即共同用帝王所在都城的语言为标准,参照各地方言进行比照,考证古今的语音,找出折衷方案。

    长安从西周开始,有一千多年帝都史,其语言也当然是那个时代的标准语言。也正如法国汉学家马伯乐说的:“长安地区(今陕西西安府)的方言就是隋唐大一统帝国京城所在地区的官廷和官府所说的方言。”颜之推为山东人,曾先在南梁金陵做梁元帝的散骑侍郎,后投奔北齐为黄门侍郎,又做山东平原县太守,北周时他在河北邺城,接触到崔子约、崔瞻、李祖仁、李蔚等人都是北齐人,在音韵考究上有局限性。如他到了长安,发现“岐山”的“岐”应读“奇”,江南人读做“神祇”的“祇”,江陵陷落后,此字音流传到关中地区,不知是怎么来的,他说:“以吾浅学,未之前问也。”其实祇、奇、岐三字在关中为同一个音。“祇”在江南读若“祠”,而《说文解字》为巨支切,音同祁。颜之推也承认“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说北方人说话质朴直率,言辞深留着许多的古语,西安人何尝不是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2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潮起潮落 发表于 2018-7-22 20:01
刚刚辛苦 了,应该点赞。

看到这里经常争论古代官话问题,顺手偷了点别人的资料供大家参考,估计对以后的争论有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8-7-23 02: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页是刚刚先生自己作品还是转载?不过,无论是创作还是转载,都是好文。说明“官话”这个东西,随着朝代的改变而改变。从周秦以来,不知改了好多代。
诗是讲韵的,诗的用词随“官话”有不同的韵。
诗是讲平仄的,诗的用词随“官话”的声调有不同的平仄。
《平水韵》的韵与声,是否可以成为今日诗词的声韵规范?这里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点评

平水韵是宋人依唐人用韵习惯编成的,不是创造来的,也就是说平水韵是唐人的用韵。也就是说,先用,后成书,错无可错。 平水韵不合适普通话,也不合适入声缺失地区,只适合唐宋语音地区。只懂普通话者用平水韵写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3 11:33
转载  发表于 2018-7-23 10: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1371

帖子

758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19
贡献
1762
金钱
2794
发表于 2018-7-23 02: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先生的东西,总是有很深的学术性,开卷有益。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9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325
贡献
3121
金钱
4549
发表于 2018-7-23 11:3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童子 发表于 2018-7-23 02:07
首页是刚刚先生自己作品还是转载?不过,无论是创作还是转载,都是好文。说明“官话”这个东西,随着朝代的 ...

平水韵是宋人依唐人用韵习惯编成的,不是创造来的,也就是说平水韵是唐人的用韵。也就是说,先用,后成书,错无可错。

平水韵不合适普通话,也不合适入声缺失地区,只适合唐宋语音地区。只懂普通话者用平水韵写诗,只合格律,用韵,于声律往往错而不觉。

普通话者完全可以完成自己的韵书,独立形成自己的格律,与古典诗词脱离关系。我对普通话只能听不讲,新韵与我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3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073
贡献
21212
金钱
2735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8: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许多 发表于 2018-7-23 11:33
平水韵是宋人依唐人用韵习惯编成的,不是创造来的,也就是说平水韵是唐人的用韵。也就是说,先用,后成书 ...

普通话者完全可以完成自己的韵书,独立形成自己的格律,与古典诗词脱离关系。-----概念混淆,韵与古典诗词不是水与鱼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4-19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